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以大足日报社建设大足网、掌上大足APP为例

2014-06-07 05:50尹道勇王尚英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日报社石刻客户端

□尹道勇 王尚英

(大足日报社,重庆 大足 402360)

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以大足日报社建设大足网、掌上大足APP为例

□尹道勇 王尚英

(大足日报社,重庆 大足 402360)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进入网络时代,一度“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地市报,不得不面临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发展所需。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重庆市大足日报社开始筹建大足网、掌上大足APP,并于2014年初正式上线。经过近半年的实践,在内容、平台、机制、运营等方面探索了一些经验。

《大足日报》、大足网、掌上大足APP融合发展的实践

在全媒体时代,大足日报社也不得不思考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思考更好地为群众服好务。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报社的主要精力放在抓新闻业务上,即抓“内容”建设。因为20000份的发行量,让这张30年历史的报纸在当地有相当的影响力,大家几乎没去考虑过平台的问题。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报社将原有的几乎没有任何更新的大足新闻网改版升级,于2014年1月17日推出“大足网”,并同时推出“掌上大足”客户端,开办“昌州大讲堂”。“大足网”“掌上大足”这两个新的平台,均由重庆市大足区委区政府主办,大足区委宣传部主管,大足日报社主办,定位为“主流媒体、大足门户”。

通过半年的运转,《大足日报》、大足网、掌上大足的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三个媒体形成了很好的互补。从时效来看,一改新闻原来至少第二天甚至第三四天才能见报的情况,实现了全天候滚动发布,重要新闻甚至直接进行图文直播。如由中国西南城在大足策划的经济“高峰论坛”活动中,记者不但现场与著名经济学家朗咸平对话,并进行图文直播。

从形式来看,一改过去只有图文报道的情况,成立了视频部、播音部,重要新闻以视频、音频等形式在大足网、掌上大足进行传播。同时建立新闻会客厅,针对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开办访谈节目。如,围绕全区发展的“138战略”,对万古工业园区、邮亭工业园区、大足石刻研究院负责人等进行访谈;对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特别关注奖获得者、大足区中敖镇罗成敏进行“微访谈”,让更多人了解他“水上120”的感人故事。

从内容看,三个平台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报纸由于版面有限,报道的篇幅特别是刊发图片有限,而网站和客户端则可以更多地刊发有关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要。

(二)服务群众的范围更广。大足网、掌上大足建有旅游、工业、农业、科教文卫、文艺、黄页、同城服务等10多个频道,每个频道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网站,集强大的功能于一身,全方位助推发展、服务群众。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

如旅游频道,将大足石刻、龙水湖等旅游资源及酒店、饭店、特产等进行系统宣传,既有图文又有视频,方便随时查阅。有人甚至开玩笑说,拿着手机打开“掌上大足”,就可以当大足石刻景区导游。而工业频道则将大足重要企业特别是五金企业进行全面介绍,随时可以查看大足琳琅满目的五金产品。

(三)形成了1+1>2的影响力。《大足日报》、大足网、掌上大足的融合发展,从内容和平台上基本构建了立体传播格局,无论是影响的人数,还是新闻传播的力度,都达到了空前的效果。此外,目前大足网的广告年承包金额,就已超过报纸过去顶峰时的数量。

地方媒体融合发展思考

思考之一:采编一体化是融合发展的前提。

报纸要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有效融合,必须首先解决机制、人员、观念等“两张皮”的问题。特别是不能简单地认为网站、客户端是报纸内容的完全重复,照搬照抄。如果几个平台一个面孔,且网站、客户端时效比报纸更差,这样的融合非但没有实际意义,还会有损新兴媒体形象。

在融合发展中,必须树立一体化思维,实现各种要素有效融合,做到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大足日报社成立了全媒体采编中心,统筹三个平台的运转,具体职责是记者安排、稿件编审、策划统筹、业务培训等。要求记者也树立一体化思维,时效性强的稿件立马发回简明报道,在网络和客户端立即发布;记者为三大平台所提供的稿件和图片各有侧重,而不是简单重复。所有稿件进入采编系统以后,由采编中心进行编审,并决定哪些稿件需要立即发布。这样一来,相当于整个报社的全体采编人员都在围绕三个平台转,较好地实现了融合。

几个月来,《大足日报》、大足网、掌上大足联动,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策划,反响较好。如围绕全区“138”发展战略,同时开设“聚焦138”栏目,对万古工业园区、龙水工业园区、邮亭工业园区三个工业园区进行联合采访,同时推出文字、图片、视频新闻,并邀请相关负责人做客新闻会客厅。邀请区石刻研究院负责人做客新闻会客厅,详细讲述大足石刻的保护与传承,受到广泛关注。2014年7月,随着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腹中暗格打开,其历史上四次妆金开始为人知晓,于是报社三平台派出记者,与文物专家一道,赴四川遂宁、重庆潼南等地,探寻其历史上四次妆金之迷,发表由文字、图片、视频组成的系列报道《寻踪·探寻千手观音妆金之谜》,受到文物专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思考之二:独特的内容是融合发展的关键。

服务群众的平台有了,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进入全媒体时代,群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如何才能做出群众爱看的内容,又能从中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引起群众的共鸣,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大足日报社经过调研,决定立足本地实际,特别是大足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创办一些特色节目,服务广大群众。

为了让更多的大足人乃至外地人更好地了解大足石刻,我们策划了“郭相颖品大足石刻”栏目,借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做法,邀请原大足石刻博物馆馆长郭相颖做客,为每龛大足石刻的造像做一集视频节目。节目以郭相颖讲解为主线,穿插大足石刻有关画面,并通过技术上处理,节目生动引人。目前,已将核心景区的宝顶石刻讲解完毕,正陆续在大足网和掌上大足推出,短短3个多月,点击量已近20万人次。此节目受到教师、医生、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群众的青睐。

同时,我们还结合实际,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和文化名人做客“昌州大讲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邀请大足区委书记江涛同志讲党课,受到全区党员和群众的普遍关注。邀请重庆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傅天琳做客,为文学爱好者讲诗歌,并签名赠书。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也即将做客,开展系列讲座《揭秘大足石刻》,讲述上世纪专家首次考察大足石刻、大足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千手观音贴金等背后的故事。

思考之三:有效的营销是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

好的平台,好的内容,必须首先让群众所知晓,才能为群众所喜爱。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不能等群众来“相识、相知、相爱”。《大足日报》、大足网、掌上大足三个平台联合、互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采用全新的营销方式,迅速朝着家喻户晓的方向迈进。

比如,开展了“安掌上大足、享百店优惠”活动,与100多家饭店、宾馆等合作,凡手机安装了掌上大足客户端的用户,直接可以在这些商家享受额外优惠,一般用一餐至少能优惠数十元。三个平台将联盟商家名单集中进行宣传,也提高了商家的积极性。开展了大足网“邀您免费品大餐”活动,20多家饭店踊跃报名,为网友免费提供美食,《大足日报》、大足网、掌上大足由此开展了系列报道,通过与商家、群众互动,进一步提升了影响力。同时,还举办了“发现大足之美摄影比赛”,吸引了摄影爱好者和普通群众的广泛参与。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给地方媒体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令人更加充满激情、富于想象。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融合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在宣传和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奇迹。当然,也应看到的是,这样的融合发展没有多少现成经验可以参照,需要我们大胆试、大胆闯,不断实践和探索,走出符合各地实际、形式多样、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路子。

(作者尹道勇系重庆市大足日报社总编辑)

猜你喜欢
日报社石刻客户端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2019年de第一场雪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