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副刊写作方向问题探讨

2014-06-07 05:50韩璐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都市快报副刊都市

□韩璐

(江城晚报,吉林 吉林 132002)

报纸副刊写作方向问题探讨

□韩璐

(江城晚报,吉林 吉林 132002)

对于传统都市类纸媒来说,新闻一直是它的主战线,或者说是最主要的一个版块。一份报纸,如果丢了新闻主干线,那它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很弱。但是在充满时尚先锋概念的今天,都市类报纸的一个版块——副刊,异军突起,它不仅为那些善于策划的人,以及职业写手提供一个最佳的、展示文笔的舞台,更为培养读者广泛兴趣,以及增加阅读品质与兴趣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报纸副刊作品应抓住读者心理

根据每家都市类报纸的定位不同,那么它所定位的报纸副刊涉及的内容也不一样。有的报纸副刊,涵盖内容很多;有的报纸,由于办报方向和发行量问题,涉及面很小。

报纸副刊近几年有了一个飞速发展过程,这跟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很大关系,也跟人们的阅读需求有关。

现在的报纸副刊,由原来的几大项:文化、教育、网络、旅游、美食、育儿等,发展到更加细微之处,如每天一个商业小故事,每一天一次开怀大笑等。它最大的一个变化在于,内容更加关注人的心理诉求。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当然,这是从涵盖方面来说。

笔者认为,报纸副刊内容做得比较好的是杭州的《都市快报》和《南方都市报》。以杭州《都市快报》为例。比如2014 年6月26日,一篇题为《一个优秀女子的知识结构图》的文章,简明扼要的题目让所有女性眼前为之一亮。要知道,只要是成年女性,每个人每一天都希望自己有所提高。提高来自方方面面,但知识的提高则是每个人都希望的。再比如,2014 年6月26日一篇题为《最美不过中国风: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文章,这么美妙的题目,瞬间俘获了一批小资文艺青年的心。而看内容,则是历代著名词人写的那些美轮美奂的辞赋。丰富心理诉求的同时,更增加知识。

会写新闻的人充其量是个记者,而好的记者一定要把新闻写得像故事一样精彩。这是近几年业内人士达成的一个共识,副刊作品写作也是一样。通常报纸副刊文化内容涵盖最多,怎样把丰富的文化内容写得既通俗又不媚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杭州的《都市快报》很有借鉴意义。相比较《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的副刊作品无论从题目的拟定,还是从内容上的书写,都非常大众化,能让所有的读者读明白,这是它的长处。举例说明,2014年6月26日出版的一篇题为《暑假读什么?小学六年课外阅读书目推荐一览表》,极具有现实意义的副刊内容。暑假即将来临,家长们正愁不知道该为孩子买些什么书,一则这样的副刊内容仿佛及时雨。再看看该报推荐的书单,多是当下比较流行的绘本,内容与时俱进。绘本,不仅小孩子可以看,大人更可以看,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该报2014年6月26日的一篇题为《悉尼!北京!闺蜜的双重生活感觉萌萌哒》。这是多么潮的题目!这样的副刊内容,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时尚的语言闯进阅读者的心理。再看它的内容,其实是生活中非常小的举动,就是用照相机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进行拼接,形成对比。这种形式非常有创意,而且时尚可人,让人看了禁不住赞叹。当然,文字书写也非常出彩,看似平淡无奇,但充满了字斟句酌的情感,给每个看过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报纸副刊杂志化是一个方向

很早在业界就有人提出,是否要将报纸的某些内容比如副刊,向杂志化发展。这个观点一经提出,有人质疑,有人赞同。笔者是赞同的。众所周知,都市类报纸的新闻报道,很难向深度报道发展。因为不是专业报纸,所以很难固定读者群。

下面说说报纸副刊。国内比较有名气的生活类杂志是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和广东的《新周刊》。这两本生活周刊从风格定位到受众人群,明显不一样。《三联生活周刊》的受众群体更加宽泛一些,这从它每期策划的选题可以看出。整个周刊应该说风格比较大气,涵盖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再看《新周刊》,定位一定是小众。每期的主题,都在时尚潮尖上,而且大胆异常。虽然定位时尚小众,可杂志办得却是有声有色。

其实,都市类报纸的副刊内容,从主题确定到内容书写上,不妨学学杂志的写法。杂志语言,与报纸副刊语言最大的一个区别在于,杂志语言更加丰富,更容易引起共鸣。报纸副刊,在某些方面,其实完全可以摆脱新闻的影子。摆脱新闻,就是可以增加很多情感因素在里面。人都是感性动物,情感丰富的程度难以想象。除了语言之外,文字也是表达情感的最佳手段之一。好的副刊,如果文字功底非常深厚,凭借副刊,就可以笼络一大批固定的读者群。

支持报纸副刊写作方向杂志化的人,达成一个共识就是语言风格、写作风格可以更加多样化。有些读者阅读,吸引他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内容,而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风格不是玩语言上的花哨,而是通过作者自己的写作特点,来突出整篇文章的特点。杂志类的文章,通常都具有这个特点。比如《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笔王小峰,很多人是他的粉丝,读者对于他的作品十分喜爱。那是因为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再比如说戴军,第一职业是主持人,但是他的情感专栏写得非常好。通俗易懂只是表面,清秀的文字下面,蕴含了一个人最深的情感和立场。

其实报纸副刊,也是报纸最能发挥潜质的版块。报纸如果完全杂志化,需要探讨的问题还很多,因为它毕竟不是杂志,还有很多约束。但如果还是按照报纸的老路,那报纸副刊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

猜你喜欢
都市快报副刊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古城夺宝》是如何问世的——“良渚申遗成功”都市快报大型融媒体互动爆款产品诞生记
用视觉语言向世界传播杭州故事
——从《都市快报》“韵味杭州”社交平台看地方媒体对外传播思路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穿越水上都市
文化引领:副刊创新的有效策略
威尼斯:水上都市
细分服务:媒体成功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