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闻源于诚交朋友
——浅谈新闻记者如何和采访对象交朋友

2014-06-07 05:50冯燕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昌吉交朋友对象

□冯燕

(昌吉日报社,新疆 昌吉 831100)

好新闻源于诚交朋友
——浅谈新闻记者如何和采访对象交朋友

□冯燕

(昌吉日报社,新疆 昌吉 831100)

记得一部新闻论著里说过,新闻永远是“人”的新闻,如果放弃了对人的深沉关怀,那么新闻将变得毫无价值,所有的意义都将从新闻纸上沦陷和消失。文学是“掩埋在图书馆尘埃下的文学”,新闻则是“站在新闻纸最明亮处的文学”。

要想写出令人满意的新闻,就要挖掘采访对象内心深处的故事,而这样仅靠沟通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新闻工作者对采访对象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尊重与理解采访对象的情感与苦衷,能感同身受普通人的情感与特殊环境里特殊人的情感。一个不懂感情,不懂沟通的新闻工作者,更多时候会被采访对象拒之门外,即使接受了采访,也是敷衍了事,不会向记者打开心灵的大门,这样也就无法采写到采访对象内心深处的故事,而往往这个才是最具有采访价值的题材,正可谓——“情到深处得新闻”。

白岩松曾经说过,采访是什么,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有人情味。按照书本上的定义,采访就是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的交流。不管采访什么选题,我们都少不了要与人打交道,与采访对象交朋友,和他们常联系,可以获得非常宝贵的资源。

通过对一些新闻佳作的理解和体会,笔者在此浅谈一下如何在新闻采访中与采访对象交朋友。

放下架子交朋友

媒体工作者在面对广大群众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自己不是什么“钦差大臣”、“无冕之王”,而应该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只有放下了“架子”,真正将自己融入采访对象的生活和情感中,设身处地去想他们所想,问到他们的心里,才能达到预期的采访效果。采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心与心交流的过程。在与采访对象谈话时,记者还可以借助某种中介物,把双方的关系拉近,对于消除对方的心理戒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光明日报社新疆记者站记者王瑟写的《汪克忠和他的大喇叭》一新闻,为了了解新闻当事人及其事件的真实性,王瑟在奇台县农村汪克忠老人家破旧的屋子,与他同床共眠,推心置腹,彻夜长谈,让这位本不善言谈的老人感受到亲近与理解,说出了很多心里话,其家人也不把记者当外人,道出了不为外人所知的家庭困难,这正是后来这篇新闻作品最打动人心的地方。该稿件刊发后,引起中央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直接作出重要批示,也正是这篇新闻稿件,强力推动了现在新疆大力实施的“村村通工程”。

“你最懂我心头。”这是马班邮递员王顺友对采访他的新华社记者张严平说的一句话。当时全国多家新闻媒体人聚焦采访王顺友,当集中式采访结束后,大家都拿着材料走了,只有新华社记者张严平留下来,坚持陪伴王顺友走完那充满险峻与危险的全程邮路,正是这段“生死交情”,让王顺友愿意把心里话讲给自己的记者朋友听。后来,张严平写出了一万多字的以王顺友为主人公的长篇人物通讯《索马花为什么这样红》,一举获得当年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古人说,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要想抓到最有价值的新闻,不仅要沉下身子,迈开双腿,到农村田间地头、到社区人家、到厂矿车间、到百姓身边,用双脚“接地气”,更要用心与群众交朋友。

保持联系交朋友

由于采访的广泛性,记者会接触到不同身份、年龄、职务、文化水平的采访对象,他们可能都是潜在的新闻线索源。心理学告诉我们,新闻作为一种频繁的人际交往,记者和采访对象一经接触,就会形成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正如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所说:“消息来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可以说,记者的朋友就是消息来源。这些资源不能靠临时“抱佛脚”,临到用时“方恨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浇灌。

一些记者在采访时不用心,对接触过的人不留心、不留情,采访后更不把新闻当事人当回事,甚至很快遗忘,这样别人有事或身边发生什么事肯定不会想到向你“报料”,这种类似“一次性消费”的行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只能远看而不能再用。但相反,如果记者在采访中,真诚待人,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建立一种采访双方的相知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无事也登三宝殿”,经常打电话问候交流,采访双方自然会成为朋友。这样日积月累,一定朋友遍天下,那么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闻源,这将是一笔丰富的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比如王瑟写的《育种,更育人》,就是与文中的主人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石河子大学教授曹连莆相知相识3年多的结果。刚开始接触这个新闻人物时,新闻还没有形成,但王瑟每次到石河子采访,都会去看看他,或打听一下他的近况。在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成就后,一个生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不树而立”。《昌吉日报》一篇获得新疆新闻奖一等奖的稿件《种粮大户单金华后悔莫及》,也是记者在认识新闻当事人后,10多年时间一直保持联系,无意中得到线索精心采写的一篇佳作。

关心帮助交朋友

在新闻采访中,广交朋友不难,但能在采访过后还一直真心、真诚、真意关心帮助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跃然纸上的新闻人物特别是典型人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在生活中不一定都是顺心顺意的,他们也有苦衷和烦恼,他们也有普通人的情怀。每一次他们的生活变迁或思想行为变化又都是一个新闻。所以,采访成为朋友后,依然要关心帮助他们,把他们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在双向的感情交流中,达到双方心灵的沟通,这是最佳的心理状态,也是人物采访的最高境界。往往这时新闻人物背后的持续性新闻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比如《光明日报》刊发的关于新疆的一个典型报道《昆仑山上的生命之舟》,主人公姜万富被喻为第二个高原“吴登云”。他退休后回到了上海,然而,现实情况是,在上海他们一家3口和母亲居住在一个仅有8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困难。一个把青春无怨无悔奉献在昆仑山上的全国典型,他却有苦难言。与他一直保持联系的记者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努力让上海市委领导对此引起重视,给予姜万富一系列照顾。姜万富在感动之余,每天坚持志愿给居住的社区居民免费看病服务,他的事迹再次成为新闻,在全上海宣传弘扬。他本人也由此获得2010年上海年度十大人物。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的好新闻还有很多,如何捕捉到这些新闻,正是新闻记者要下的功夫,要善于、诚于交朋友。

猜你喜欢
昌吉交朋友对象
图说建党百年·天山画卷 时代昌吉
与“都”交朋友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与『和』交朋友
托管引领共赢
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决定了你这一生是什么样的人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们”字交朋友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