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评论的艺术特点

2014-06-07 05:50蒲丽红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所系濮阳救灾

□蒲丽红

(濮阳市广播电视台,河南 濮阳 457000)

广播评论的艺术特点

□蒲丽红

(濮阳市广播电视台,河南 濮阳 457000)

近年来,河南濮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本着“新闻立台,评论强台”宗旨,充分发挥广播评论的短、快优势,更好地彰显广播媒体的思想性、权威性,增强了新闻广播宣传的舆论力量。广播宣传是靠声音传达思想的,广播声音一瞬即逝,听众来不及仔细琢磨,因此,广播评论在文风、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何写好符合广播特点要求的评论,也就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

要简短明快

一篇广播评论要使听众在短时间内听明白一个问题,就要简练、明快,务必把文章写得短些、更短些,精练、更精练。要写好短评,就要力戒穿靴戴帽,务说空话套话,打破一般理论文章的写作程式,只亮明观点,不过多的展开议论,不做多方论证,“掐头去尾”,画龙点睛,截取“横断面”以简洁明晰的笔调,开门见山点出主题,一针见血直中要害。如:在撰写获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遮羞墙”难以遮羞》时,议论濮阳一些乡镇在村容村貌的整治中把墙壁刷白或搭建“遮羞墙”应付检查的现象,论证做表面文章、掩耳盗铃遮住的只不过是自己的耳目,挡不住的是群众的心声。评论原文一开始写了两千多字,总感觉着笔不力,开掘不深。后来,经过去芜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反复思考,终于捕捉到了具有现实意义、针对性强的主题:很多地方的“面子工程”不是发展是折腾,不是政绩是羞耻,这样的“遮羞墙”不但遮不住羞耻,反而暴露了一些干部劳民伤财、浮夸无效的工作作风。经过忍痛割爱,大刀阔斧的删节,这篇评论最后只剩下下六百来字,不及原文的三分之一。但它与原文比,立意新,开掘深,有入木三分之感。

要抓住重点

广播评论要短,但问题要抓得准,道理要讲得透,要真正切中时弊,最忌面面俱到,抓不住问题的要害。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要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抓住重点就事论事,就事论理。比如,要写一篇关于土地流转的评论,如果仅仅把土地流转的典型个例、目前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的方向等一股脑儿塞进去,那只是一篇调查报告,而不是一篇评论。因此,只能择其一点,如有人把土地的整合利用视为倒退,围绕这一点进行评述,划清前进与倒退的模糊认识,破除一部分群众认为“土地流转就是要农民交出土地,是历史的倒退”的错误思想认识。这样的评论就显得有力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面面出击,不如攥紧拳头击其一点。

要以小见大

“大”就是宏观思维,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胸怀全局。有了宏观思维,就能够看清世界大势、国情民意、方针政策、现实问题、主要矛盾,在评论选题中就抓的准,在评论论述中就讲的透、评论播出后就会影响大。“小”就是微观切入,就是从普遍问题中的一个点切入展开评论,像解剖麻雀一样举一反三。选题越准确越好,事实要准确,要可信,要有力,时间、地点、细节、结果、影响等要具体。越是准确具体越能证明观点的正确,越能彰显评论的意义,越能增强评论的影响力。濮阳台获河南省新闻奖二等奖的评论《韩国考察与邯郸学步》从有关方面将派出农业官员组成新农村建设考察团到韩国考察一事着手,论述了新农村建设要真抓实干,不能打着考察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出国游山玩水。评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

有些评论,因题材大,涉及面广,写短有困难,则可以“一分为几”,分开论述,把大题目换成小题目,写成组的评论。为促进濮阳赶超发展,濮阳市开展了“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一创双优”活动,濮阳台为此策划采写了《超常才能赶超》、《从哄堂大笑到一号通报》、《“一创双优”从洗脸开始》、《抓过程就是抓结果》、《查摆必须到岗到事》、《清除垃圾首先要清除思想垃圾》等系列评论三十多篇。写广播评论既要短,又要观点鲜明,要注意防止片面性。在写作方法上,从“小”处着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但在观察思考问题时,却要坚持两点论,掌握辩证法,使评论“短而不偏”。

要典型对比

运用典型对比方法,是写好广播评论的技巧之一。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现真伪,比较出优劣,比较见高低。以事实为依据论述观点,做到有实有虚,以实带虚,就实论虚,就事论理,夹叙夹议。如濮阳台获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的《情为民所系才能真情救灾》,以及二等奖《好种子咋能没有好收成》和《韩国考察与邯郸学步》,这三篇评论都是采用了比较的办法。比什么、怎么比、安排在什么地方比,是有学问的。新闻事实反差越大价值越大。《情为民所系才能真情救灾》是把省长的要求同抗震救灾的干部作风比,同抗洪救灾不同的工作作风比,干部的思想觉悟与吴金印的思想境界比。大灾来临之际领导干部本应率先赴难,靠前指挥,同群众同甘共苦,可有些干部恰恰相反,面对灾情,西装革履,花天酒地,车来车去,麻木不仁,这同我们党倡导的“情为民所系”是天壤之别。《韩国考察与邯郸学步》是用上级的要求同我市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比,同李连成的先进典型比。新农村建设是干出来的,不是考察出来的,更不是等、靠、要出来的。可某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到韩国考察新农村建设,目的是出国游山玩水,这同李连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高唱吃亏歌而发展起来的西辛庄又是两重天地。《好种子咋能没有好收成》是把南乐推广农业科技同清丰县、濮阳县比,把清丰县个体服务先进典型同濮阳县科技推广网络比。农民种植需要科学技术,农业发展需要科技队伍,农村进步需要科技推广,可在很多地方科技服务和农民还是“两张皮”,科技站所完全同农民相脱离,有的干部甚至还埋怨农民不识货,这同党和政府三令五申科技下乡、科技帮扶的政策相背离,同科技兴农先进的地方又是十万八千里。这些都是比出来的反差,比出来的价值。

要一事一议

我们播发的评论大都是一事一议。这类评论抓住新闻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阐明一个理论观点,提出什么是对,什么是非,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实践证明,这种一事一议的文体结构是写广播评论较为理想的结构。题目定的小,口子开的小,便于抓住要点,便于找到突破口,便于击中要害。濮阳台评论《领导干部应该多拜“民”、少拜“官”》,就是从春节各县区、各单位一律不给市级领导拜年、单位与单位不相互拜年,而是领导主动到分管单位、到基层给群众拜年这“一事”,来“一议”深入群众才能鼓舞士气、促进工作,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才能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才能真正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实处,树立党和政府的亲民形象。评论《民心工程为何失去民心》针对濮阳经济适用房管理混乱“一事”,“一议”民心工程只有搞好了,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反之,如果徒有其名,甚至被一些人用来谋取私利,“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将会成为“贪心工程”、“伤心工程”。

要通俗易懂

广播评论是通过声音和听众进行思想交流的,要讲究语言艺术,尽量多用群众中的语言,做到通俗易懂,浅显明白,口语化,使听众感到入心入耳。比如:濮阳台评论《情为民所系才能真情救灾》中引用了一段吴金印的话:“老百姓养鸡为下蛋,养狗为看家,养我们干部为什么,否则,将猪狗不如”。这方面毛泽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上世纪70年代初,在制定联美制苏的外交战略时他就曾直白通俗说:“结成美、日一条线,联合欧非一大片,共同对付北边那个王八蛋。”还有“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性情中“粗”话连篇,酣畅淋漓,却表现出了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写广播评论要打破官腔和八股调,不搞指令性硬灌,少用“应该”、“必须”等指令性字眼。讲道理时,要平等相待,不要盛气凌人。在批评属于思想认识问题的一些错误时,要坚持与人为善,不把批评当成打人的棍子。

要用好声响

要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多运用有声响的报道形式,声音是广播的主要特点之一,没有声音也就没有广播,感染力是靠声音决定的。一篇评论需要很多人发言,谁说谁不说,谁说多说少,谁啥时候说,怎么来说,大有讲究。一般来说,现场的当事人最有发言权,用事实说话就是让当事人说话,哪怕当事人是老百姓,他的发言最有说服力,也是权威的声音。但当谁讲都行的时候,还是专家学者和领导最权威。权威的评论家说话最有说服力,职务高的领导讲话最有权威性。《情为民所系才能真情救灾》中省长李成玉对一些乡镇干部在抗洪救灾中西装革履,送送矿泉水、送送方便面,务虚不务实的作风,进行了严肃批评“穿的丝丝挂挂的,像个救灾干部吗?”、“发方便面、矿泉水,只是到了万不得已应急,一包包方便面多少钱,一瓶瓶矿泉水多少钱?就这点救灾款,用好了可以给老百姓解决好几个月的吃粮问题,抱着箱子到处送,表面上看着是轰轰烈烈救灾,实际上是浪费国家资金。”对某些干部人在基层,心在上头,只想伸手要钱,竟然在水灾数字上掺水分,省长更是厉声斥责“喊得很凶,用我们河南话说,‘邪火’的很厉害,要用这种态度,我们的救灾工作永远搞不好!”省长的话语厉声厉色,毫不留情,这些同期声的运用,自然生动,恰如其分,贴切关键。即兴发言直抒胸臆,激情之中有感而发,伤心痛苦声泪俱下,痛恨无比破口大骂,这些都是广播评论最生动的语音原素材。

1.周开球.广播评论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J].广播电视战线,1985年第1期

(本栏编辑:江水)

猜你喜欢
所系濮阳救灾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以雨为令,防汛救灾中的“橙色身影”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濮阳实践”
濮阳: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落地有声
濮阳云斑天牛的发生及其防治试验初报
光明所系 幸福相托
——走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专科医院
自嘲三首
健康所系 善德精医——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