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搜索终端用户行为调查研究

2014-06-09 05:53王忠民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终端用户问卷用户

梁 琛,王忠民,范 琳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陕西 西安710121)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搜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3年7月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已超过PC机上网用户,其中,使用手机搜索的用户数达3.24亿,使用率为69.9%,较2012年底增长了11.3%[1],由此可见,移动搜索极具潜力。然而,由于移动搜索在移动性、准确性、个性化、社会化和智能化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2],因此,不能将传统的互联网搜索模式直接照搬到移动搜索中。

目前移动搜索产业链上的各商家都在积极的探索移动搜索业务,以迎合移动用户的需求[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搜索已经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2013年初,我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供应商百度就提出将移动搜索作为战略目标,要求2013年重中之重在移动[4],可见,移动搜索市场呈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但就目前,移动搜索尚处于产业的探索阶段,即使是在中文搜索市场占80%份额的百度,在移动搜索上也面临挑战[5]。这是因为,虽然移动搜索本质上是搜索技术在移动平台上的延伸,但又在很多方面都与传统互联网搜索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移动搜索不可能照搬传统的互联网搜索业务,移动搜索将有自己独特的业务模式。

为了使移动搜索服务商能够更好地开发移动搜索业务,需要对移动搜索用户进行研究。只有充分地了解移动搜索用户的行为习惯,充分考虑用户的特定需求,才能调动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积极性,这对推动移动搜索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得到移动搜索用户准确、全面、系统的市场数据,充分了解移动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各种因素和行为习惯,为移动搜索产业链上各商家的市场开拓提供第一手数据,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移动搜索终端用户进行调研,通过收集到的508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了中国移动搜索终端用户的行为,并给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移动搜索服务商、移动搜索运营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1 研究内容

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移动搜索用户的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用户的移动搜索内容、使用场合、使用频率、使用移动搜索的驱动因素,以及用户对移动搜索服务内容的需求和期望等方面。本文中,移动搜索是指以移动设备为终端,通过SMS(短信),网页,WAP(无线应用协议),IVR(语音)等多种方式进行搜索,获取WAP及互联网信息内容、移动增值服务内容及本地信息等用户需要的信息及服务[6]。

移动终端是指可以随身携带的计算机设备,本文中具体指智能手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其他移动终端设备不在本次研究范围内。

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利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通信服务和网络服务。

2 调查问卷设计

本文为研究移动搜索终端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受访者自身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状况等内容。借此可以了解哪些用户群是使用移动搜索的主流,以及即将使用移动搜索的潜在用户群等。

第二部分,受访者使用移动搜索的一些行为习惯、感受等与移动搜索业务相关的信息。借此来调查分析移动搜索用户了解移动搜索业务的途径,使用移动搜索的频率,使用移动搜索的场合,使用时长,搜索内容以及使用感受等内容。

第三部分,受访者对移动搜索的主观建议,通过受访者提出的一些建议,旨在分析用户对移动搜索服务内容的需求和期望,移动搜索目前存在的不足等,努力寻找促进移动搜索发展的途径。

3 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对发出的《移动搜索终端用户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共发出调查问卷522份,收回522份,收回率为100%。经排查判定无效问卷有14份,因此收回有效问卷总数为508份。收集到的有效调查问卷来自我国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问卷的发放形式:(1)通过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将本文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带回原籍发放,开学后回收获得相关数据。(2)通过电子邮件将调查问卷发放给在校大学生并由其转发相关人员,之后回收获得相关业务数据。

调查问卷针对中、东、西部区调查:(1)中部地区102份,其中,北京22份,河南41份,山西31份,湖南2份,湖北6份;(2)东部地区121份,其中,浙江10份,福建33份,江苏33份,山东37份,广东1份,广西1份,吉林1份,上海4份,天津1份;(3)西部地区285份,其中,陕西151份,甘肃27份,四川36份,内蒙古32份,新疆39份。

调查问卷针对五个年龄段调查:(1)18岁以下70份;(2)18岁到24岁87份;(3)25岁到34岁200份;(4)35岁到44岁112份;(5)45岁以上39份。

4 移动搜索终端用户行为调查结果

通过整理由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分别从移动搜索内容、使用场合、使用时长、使用频率、使用移动搜索的驱动因素等方面,得到以下调查结果。

4.1 移动搜索内容

从移动搜索内容来看,用户对移动搜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网页内容、新闻、本地生活信息、娱乐信息。如图1所示,网页是移动搜索用户最经常搜索的内容占67.46%。新闻、本地生活信息、娱乐信息、资源的搜索次之。搜索学术信息、小说、旅游信息、社区信息的用户所占比例较低。

图1 移动搜索内容差异

4.2 移动搜索使用场合和时长

从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场合来看,等待时、查询急需信息时、乘坐交通工具时是移动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三个主要场合,其中,经常使用移动搜索的场合是等待时,占63.88%,如图2所示。

图2 移动搜索用户上网场合

从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时间长度来看,0.5小时左右所占比例最高,为55.31%,如图3所示。

图3 移动搜索时长

4.3 移动搜索使用频率

从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频率来看,随时都会使用移动搜索的所占比例为69.7%,偶尔使用的仅占9.8%,如图4所示。可见,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频率较高。

图4 移动搜索用户使用频率

4.4 移动搜索用户年龄

从用户年龄看,18岁以下的用户占14.11%,18岁到24岁占17.46%,25岁到34岁占42.34%,35岁到44岁占21.53%,45岁以上占4.55%,如图5所示。

图5 使用移动搜索的用户年龄分布

4.5 使用移动搜索的驱动因素

分析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驱动因素发现,休闲娱乐和了解时事是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两大原因,这两个因素比例接近,都在50%以上,如图6所示。

图6 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驱动因素

4.6 用户使用移动搜索不满意的地方

63.39 %用户使用移动搜索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是认为受信号限制。其次,33.66%用户认为收费过高,这也是用户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如图7所示。

图7 使用移动搜索不满意的地方

5 移动搜索终端用户行为分析

目前的移动搜索,就好像互联网在发展之初一样,使用移动搜索的用户群在不断扩大,用户对移动搜索的需求也正在快速增长。对移动搜索终端用户行为调查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第一,移动搜索呈现本地化搜索特征。移动终端更好地定位了用户的位置和行为偏好,所以在用户进行搜索时,搜索内容会精准的最先呈现移动终端所在地的搜索内容,本地化搜索特征明显[7]。另外,在用户急需搜索一些本地信息,例如饭店打折信息、地理位置时,也会使用移动搜索。伴随未来用户需求的加深和搜索内容的丰富,移动搜索将重点集中在本地应用、地图以及本地化信息等方面。

第二,移动搜索呈现碎片化使用需求。由于移动搜索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使用方便,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场合,包括在路上、在家中或者工作中,因此,用户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在等待无聊时,在急需了解某些信息时,都会使用移动搜索。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移动搜索在上下班这段碎片化时间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另外,移动搜索最常发生的情况是在等待时,搜索时长多为半个小时左右,这些行为都充分说明了移动搜索呈现碎片化时间使用的需求。

第三,移动搜索用户使用习惯已经形成。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对本地化信息的搜索,碎片化时间的应用已经与移动搜索密不可分,有69.7%的用户随时都会使用移动搜索,可见,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习惯已经形成。因此,不需要再进行习惯培养,只需要从服务质量上加以提升[8]。

第四,移动搜索用户年龄较为集中。调查结果显示,18岁到45岁之间的用户由于比较习惯互联网的搜索使用,因此在移动上网的时候,也倾向于使用搜索;而在年龄比较小及年龄较大的网民中,移动搜索还有待开发。

第五,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驱动因素有两类。一类是有明确的目的,包括搜索本地化信息和急需搜索信息而使用移动搜索的用户,他们相对更加忠诚,不容易流失。另外一类是无明确的目的,包括无聊时打发时间以及其他原因的用户,这些用户最初使用目的虽然不明确,但如果使用感受良好,也可能转变成有目的的使用者,所以如何能留住最初的尝试型用户是非常重要的[9]。

第六,用户对移动搜索有不满意的地方。用户期待移动搜索有所提升的方面还是以网络更通畅首当其冲,其次是收费标准降低。因此,如果给用户提供更通畅的网络,更便宜的资费,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使用移动搜索,促进产业的发展。

据此分析,针对移动搜索的发展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搜索内容倾向于本地生活信息。由于移动搜索的便捷性,碎片化时间的使用使得搜索行为更加灵活和方便,因此,用户的搜索需求大多集中在本地化生活信息上。另外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完善,使得随时随地搜索的可能性提高,提供本地生活信息的搜索将极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二,提高移动搜索的精准度。移动搜索的精准、及时、便捷性是相对于互联网搜索的优势。一方面,用户在急需搜索一些信息时,会使用移动搜索,因此,移动搜索应该更精准的显示用户所需信息,从而急用户之所急。另一方面,由于移动终端屏幕尺寸限制,以及移动网络的不稳定性,应最先显示用户最需要的内容。另外,由于移动终端自身的特性,移动搜索还可以根据移动用户的搜索位置、搜索偏好、社交信息等特点,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搜索结果。

第三,搜索方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综合搜索外,移动搜索还有微博搜索、社交网站搜索、电商网站站内搜索、垂直搜索引擎、地图搜索等等[10],移动搜索的搜索方式也不局限于关键词输入的方式,可以利用语音搜索的方式避免繁琐的关键词输入,另外,摄像头功能也为以图搜图方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进一步满足了用户模糊搜索的需求。多元化的搜索方式将使移动搜索变得更简单和流畅[11]。

第四,重视技术发展,提高搜索质量。优质的移动搜索服务需要搜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用户体验的不断优化。移动搜索技术的发展是移动搜索发展的前提,也只有技术发展了,搜索的质量才能提高。现在,移动搜索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浏览器输入网址进行搜索,还可以通过搜索应用、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浏览器首页推荐搜索引擎、内置搜索引擎、以及输入法和即时通信等工具导流进入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活动。因此,移动搜索企业都非常重视各种移动搜索入口,更加重视移动搜索技术的研发和推广[12]。另外,由于移动搜索受环境和场景因素的影响,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搜索需求可能完全不同,移动搜索市场产生了多种搜索技术,通过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优化排序结果,为用户提供精准有效和个性化的搜索结果。

第五,注重低端市场和不同城市级别的用户使用需求。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目前,随着大量低端智能手机的使用,以及新增移动网民大部分来自农村或二三线城市,移动搜索将在这两类用户中使用。由于不同移动终端所具备的功能不同,不同城市级别的用户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也有较大差异,导致用户的搜索行为差异也较大。因此,应针对这类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移动搜索服务。

第六,提升网络传输速度、改善传输质量以及制定合理的资费。目前还没有使用移动搜索,或者不习惯使用移动搜索的用户,一部分是因为移动网络不稳定,用户的搜索体验不好,另一部分是因为资费过高,影响了用户的使用热情。因此,如果能提升网络传输速度、改善传输质量以及制定合理的资费,将能提升用户的搜索体验,提高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频率。

另外,移动搜索还可以从使用搜索方便、搜索结果丰富、搜索内容更新快、搜索专业领域信息等方面加以提升[13],以提高用户的青睐程度。

6 结论

移动搜索依托于互联网搜索的发展,但又不是完全复制,由于终端的变化带来的用户搜索行为的变化使得移动搜索与传统的互联网搜索有着很大不同。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搜索服务,就需要详细的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来提高移动搜索质量。本文通过向移动搜索终端用户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收集到的数据,深入地分析了移动搜索终端用户的行为。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习惯已经形成;使用移动搜索时大多是搜索网页或本地信息;用户会在碎片化的时间段或者急需查询信息时使用移动搜索;使用移动搜索主要是用来休闲娱乐或是了解时事;用户主要集中在18岁到45岁之间;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和收费的不满意限制了移动搜索的使用。

对移动搜索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搜索内容应倾向于本地生活信息,提高移动搜索的精准度,搜索方式更加多样化,重视技术发展,提高搜索质量,注重低端市场和不同城市级别的用户使用需求,提升网络传输速度、改善传输质量以及制定合理的资费。

移动搜索由于自身的特点,搜索的结果与用户的行为有着很大关系。目前,移动搜索正处于良性发展过程之中,移动搜索产业链上的各个商家都应根据移动搜索终端用户的行为习惯,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移动搜索服务,从而促进移动搜索产业的发展。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07-17)[2013-11-19].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40664.htm.

[2]艾瑞咨询公司.iResearch:2012年移动搜索用户行为研究[EB/OL].(2012-07-15)[2013-11-19].http://www.ebrun.com/20120705/49981.shtml.

[3]李庆艳.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探讨[J].电信科学,2011(6):6-13.

[4]网易科技.百度高管解读四季度财报:今年重点在移动业务 [EB/OL].(2013-02-05)[2013-11-19].http://tech.163.com/13/0205/15/8MV7B8H5000915BF.html.

[5]宋维翔,贾佳.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搜索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3):67-69.

[6]赛迪.2010-2011年中国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EB/OL].(2011-03-01)[2013-11-19].http://www.ccidconsulting.com.

[7]艾瑞咨询公司.2012年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2-09-17)[2013-11-19].http://www.iresearch.com.cn/Report/1765.html.

[8]北京产业研究院.2012-2017年中国无线搜索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EB/OL].(2012-09-25)[2013-11-19].http://www.bjcyyjy.com/report/81318.html.

[9]尹佳.用户接受移动搜索业务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3-08-20)[2013-11-19].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1-12-20)[2013-11-19].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12]贺炎,杨爽,王忠民.我国移动搜索产业共赢合作模式探讨[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3,18(6):95-99.

[13]杨军,季智红,杜姜霞,等.移动搜索业务在信息化社会转型中的现状及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1(6):34-36.

猜你喜欢
终端用户问卷用户
问卷网
蜂窝网络终端直通通信功率控制研究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组播环境下IPTV快速频道切换方法
问卷大调查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问卷你做主
辅助技术:终端用户与技术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