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漆画的材料本性与自我表现

2014-06-10 00:05赵庆峰
艺术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漆画当代

赵庆峰

摘 要:漆画虽然有着与一般画种相同的创作规律,但如何运用好漆材料,发掘材料本性,构建漆艺本土语言表现漆文化特征,是当代漆画在新文化语境下的发展追求。

关键词:当代 漆画 材料本性 自我表现

艺术的创作活动离不开材料的表现,从古至今,创作者们都是通过工具把意识形态的构想经过材料再现出来。材料和表现技巧是艺术创作活动的最基本元素,材料是实现艺术表达的载体,而表现技巧是创作者对材料的掌握。大漆,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材料之一,割取于漆树,髹涂于器物,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是一个精神和物质互融的文化载体,带着很鲜明的东方韵味和民族文化特色。发展到今天,大漆材料融入时代的因素,以漆画的形式成为表达当代艺术观念的新“媒介”。漆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确立了有着特定文化传统、表现独特文化定性的绘画样式。漆画虽然有着与一般画种相同的创作规律,但如何运用好漆材料,发掘材料本性,构建漆艺本土语言表现漆文化特征,是当代漆画在新文化语境下的发展追求。

一、漆画的当代性

传统的漆材料经过千年的髹磨延承至今,在秉袭精华技艺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大漆的时代性。漆画由制器到将传统技法融于绘画的创艺,由师徒工艺传习到20世纪走进学院化教育体系,至今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学院模式和学术风貌。新时期的漆画创作也发生从注重革命政治题材到倾向装饰趣味、唯美风格,再到抽象平面化的转变。时下,越来越多的漆艺家开始更加注重漆画的当代性,漆艺语言经过提炼变得更为纯粹,艺术的图式和文化象征通过复制、拼贴、重组、排列、错构、同构、再现等艺术手段将其抽象化、意象化。艺术家们寻求材料本身所特有的内在精神的作品,材料从载体的从属地位走向了艺术的自我表现与观念表现的主角。这些都是漆画当代性的表现,将对技艺的掌握变成为自我创作的表达服务,更加关注个体的独特,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重建,让漆材料表达当下的时代特征,体现现代审美意味。

二、漆画的材料本性

1.大漆的精神。

大漆作为一种古老的天然材料,具有轻薄隔热、适用美观等优良的品质,其瑰丽的色彩更是抗拒岁月的腐蚀,穿越时空隧道,至今依然光彩照人。在中国古典艺术中,作为中国文化传承与象征的,除了瓷玉、水墨之外,就是大漆。漆器工艺是华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走来,一直在百姓日用中传达着东方意韵与文化色彩。大漆源于漆树,又将大漆髹涂于木器之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似乎反映了中国人善于调和、和谐的哲学观念。从战国时期浪漫神秘的楚漆器文化、秦汉漆器的瑰丽辉煌、北魏漆屏风的历史人文价值,唐宋元的延承及影响后世的雕漆工艺到明清时漆器的富贵精致,都将漆文化淋漓尽致的表现。乔十光老师讲“漆艺的材料多样、技法丰富、风格多变、题材宽泛、它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一个兼具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庞大文化载体,它能够承载中华文化高远、深邃、平和的文化境界,在承担文化思想方面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材料赋予精神,大漆的精神就是中国文化的气象,如东方人流淌的血液,超以象外,天人合一。只有更换的把握漆性,发掘漆材料本体表现,才能构建当代漆画的意象审美形态。

2.大漆的含蓄。

古典美学崇尚含蓄简洁,无论是国画的水墨留白、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还是古玉的光华内敛,典雅大方,都体现着中国的文化精神与追求。大漆亦复如此,传统的大漆是一种棕褐色的半透明的材料,底里潜藏着不为别种材质所可替代的、妙不可言的独特表现力。棕褐色看似平和之色,它不愠不火、沉稳包容、精气内藏,以它为基础调和出来的各种色彩都融入一种深沉厚重的韵味,若以大漆罩之若隐若现,含而不露。如同程向君老师的漆画作品《红墙下的记忆》,斑驳的红墙追忆着古都北京的岁月沧桑,半透明的棕褐色大漆隐约透出乳白底子上压印刻划出雕版古籍文字,这不仅是漆画独有的效果,同时也极好地表现了红墙背后悠远的历史与文明。大漆的含蓄还体现在大漆有着温润的光泽,优雅瑰丽的色彩,年代越久越能显现出高贵的气质。漆的黑,黑的神秘、深邃、大气、玄妙、体现着东方文化语境中的意象之思。漆的红,也称朱红,将半透明的棕褐色漆液调入天然矿物质颜料的朱砂,沉稳、富丽、高贵,中国的红是中国文化的底色,象征着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大漆的含蓄因漆的中性包容而更具中国文化精神,善于运用材料本性,发挥其独特表现力,是漆画的本体意义。

3.大漆的流动性、可塑性。

漆液于漆树上采集,漆的流动犹如水墨,墨入水跃然纸上,千变万化,任意洒脱,漆液可以融油或稀释剂,其性可控,也可出现漆彩交融,流动喷溅、晕染随性之效果。漆的流动性兼具水墨之灵透、写意之虚实,不同于水墨之处是,漆干固后可打磨,层层叠叠、若隐若显、斑驳幻化,推光后更是光泽温润。

大漆还有很强的可塑性,大漆厚涂可以起皱,皱起的肌理既偶然又具抽象的哲理意蕴。在艺术家李伦的漆画作品里,巧妙地利用大漆起皱营造出类似上古图腾、震慑邪魔的图形,以现代的样式简洁抽象的叙述古代意象故事。利用漆灰的可塑性,加以出神入化的质感把握,将画面中的形象处理得神秘莫测,动感十足,带有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大漆还可以利用自然物或工具制造高低不同的纹理,形成千变万化的变涂纹饰,这也是其他材料所不及。艺术家可以通过刮、抹、涂、压印等手段,用漆的材质去创造绘画,材料主体成为艺术家直接思考对话的语言表现,最终在造型语言、色彩语言和材料语言相互间找到适合自己艺术发展所需要的切入点,呈现物质材料自身自然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观念价值,展示漆艺独有的艺术语汇。

4.大漆的包容性。

大漆材料因其粘性可以吸收其它所有的物质材料,诸如镶嵌螺钿的光彩、蛋壳的开片纹理和玉石般的质地,金银的富丽堂皇……而当代漆艺家更是大胆创新,将苎麻、纸、瓦灰、雕版、印章等极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材料融入大漆,更加体现大漆的包容与博大。

掌握漆的材料本性是一切漆事的基础,了解驾驭漆性更需时日去体味和感悟其中之奥妙,顺应漆理,修为漆道,方能以当代之思重建东方漆学之精神。

三、漆材料的自我表现

1.把握漆性,创建自我的漆艺表现形式。

漆性,是漆的自然本色,材料的艺术精神,把握漆性,超越漆性,将当代的艺术理念与传统漆艺语式相结合,创建强大而多元的当代漆画语境。在当代,越来越多的漆画创作者都是院校模式培养出来的,在一定美术基础的训练后,开始选择专业、选择绘画形式。那么如何运用漆画艺术本体语言,将漆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则应在不断的艺术创造过程中去理解和探索。作者的个性天资、审美趣味与知识结构决定作品个人风格的形成,有人善于发挥材料美感的优势,有人以画面的趣味见长,或灵动轻巧、或朴拙平实……。每个画家都应有自己的审美特点,不应局限于客观物象形态的再现,更多的关注当代人的思想感情与思维观念,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相适应。漆画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更要体现艺术本色,在保持漆艺语言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漆的特性,充分利用漆的材质语言,营构个性鲜明的当代漆画。

2.把握大漆的文化气质,在传统图式中寻找造型资源,转化为现代造型方式。

漆画因其材料的特殊性,有着深深的东方文化烙印,半透明的棕褐色调表现的是内敛与沉稳,大漆的含蓄与包容又体现了它的深远与博大,这些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气质、中国的人文精神,使当代漆画创作者的我们应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重建。并不是传统就不当代,重建不是传统的重复,而是重新认识,通过对传统符号、图式的解读,寻找到断裂已久的中国文化文脉,并以此为当代文化的发展提供精神、美学、学理和语言的资源。对大漆文化的坚守与漆画的当代艺术理念并不矛盾,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以开放的、自由的当代意识寻求建构本土的、自我的漆画价值体系和语言方式。

3.单纯性、平面性、意象性。

单纯性是指中国的艺术哲学尊崇道家的无为思想和禅宗的空灵虚化观的观念,无余虚空是独有的民族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将虚拟实、以简洁的艺术语言表达丰富深邃的精神,超越表象、超越时空,借物抒情、以情达意,凝练而单纯、含蓄而整体,构成了独特的东方民族视觉审美形态,也是当代中国漆画的自我表现的精神指向。平面性是指当代漆画不应该局限于客观物象的再现,应具有现代形态,与社会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相适应。在平面性构成中,漆可以自由的舒展、焕发其本性,完全释放其自身的表现力。只有平面性,才能拒绝模拟现实深度,显示漆性之色、漆性之质、重构本土当代意识形态。意象性是指,绘画呈现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而是一种心灵的状态和表征。大漆有着深深的绘画语言的随机性,如速度、材质、肌理、许多无序的、偶发的、不期而至的意外感动是大漆的特殊魅力。意象性使漆画通过对母题、形式、符号、平面色彩的构成、语言、笔触、肌理,现代主义因素的阐释,从表面形构的一般状态深入到诉求并吻合漆材料特性的精神境界。

当代漆画经过探索与创新,更加注重其绘画性的自我表现,材料和技巧从具体的媒介和手段转变成材料本身精神性的传达,把握漆性,坚守漆的语言特征,追求漆画艺术精神境界,才能更好地确立当代漆画自己独立的表现体系和特殊魅力,不断的探究漆画艺术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文集.谈漆论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腾菲.材料新视觉[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3]程向君.漆画技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漆画当代
李思思漆画作品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漆画作品
郭栋、路艳红漆画作品
孟祥勇 漆画《静待花开》
郑崇尧漆艺作品选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