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14-06-12 00:52余雪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余雪梅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周和干预后1个月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心理和抑郁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ICU病房;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b)-011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ICU.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ICU from November 2011 to Nov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40 cases.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are,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in observation group.SAS score,SDS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After one week and one month of intervention,SAS score and SDS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85.00%),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sychology of patient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ICU,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ICU ward;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pplication effect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某些诱因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1]。常见的外界诱因包括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吸烟酗酒等。患者心理状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中起重要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2],ICU病房护理中不可忽视这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本文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律失常、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56.8±1.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者12例,高中及中专文化者15例,小学及以下文化者1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3例,下壁心肌梗死16例,前间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1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2~73岁,平均(56.1±1.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者15例,高中及中专文化者12例,小学及以下文化者1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7例,下壁心肌梗死15例,前间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包括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护理、病情监护、日常护理、用药指导、环境清洁消毒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患者入院时开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心肌梗死疾病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其负面情绪对疾病预后会产生不良影响;让患者知晓先进的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技术能显著改善疾病预后,协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护理人员还要充分准确的找到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和解惑,让患者安心接受治疗。②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负面情绪等原因,制订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对其进行疏导,选择满足患者心理鼓励及语言疏导,通过各种手段转移其不良心境,教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自我鼓励、自我放松;积极取得家属配合,并向其传授心理护理方法,让家属做其思想工作,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③出院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具体护理措施和方法,告知按时按量服药,学会自我检测心率、血压,要注意饮食清淡、生活规律、保持愉快的心情,劳逸结合,不可过度劳累,定期随访指导。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心理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进行评价分析[3]。SAS评分包括20题,每题1~4分,总分80分,得分>50分者为焦虑,且得分越高者焦虑程度越严重。SDS评分包括20题,每题1~4分,总分80分,得分>50分者为抑郁,分值越高者抑郁症状越严重。出院前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和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4],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5]。疾病发作的突然打击会给患者心理带来极大刺激,其对疾病缺乏深入认识、对治疗缺乏信心、对治疗费用存在担忧,难免出现负面情绪[6]。有临床研究表明,多数心肌梗死患者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刺激,表现为焦虑、抑郁或恐惧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对患者后期治疗与康复尤为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7]。有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共同内分泌、神经生化及神经解剖等病理生理学基础[8]。随着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医学模式的迅速发展,ICU病房广泛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在药物治疗疾病时给予患者心理治疗,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提高其配合力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9],通过健康宣教等多种方法帮助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情绪表示理解,以热情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给予患者安全感和信赖感,以患者为中心,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10]。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聪香,黄莉玉.心电图检查在危重病急诊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50.

[2] 赵三梅.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59-61.

[3] 张铭伟,安新明.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08,6(7):71-72.

[4] 刘晓清.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39-340.

[5] 曹健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策略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0,18(5):299-300.

[6] 周淑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31):2852-2854.

[7] 刘芙蓉.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绞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6):2259-2260.

[8] 罗晓辉,兰建军.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10-12.

[9] 祝雪莉,项美香.黛力新配合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27(20):17-18.

[10] 高佳芹,顾青枝,张宏伟,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32-233.

(收稿日期:2014-02-20 本文编辑:李亚聪)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心理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进行评价分析[3]。SAS评分包括20题,每题1~4分,总分80分,得分>50分者为焦虑,且得分越高者焦虑程度越严重。SDS评分包括20题,每题1~4分,总分80分,得分>50分者为抑郁,分值越高者抑郁症状越严重。出院前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和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4],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5]。疾病发作的突然打击会给患者心理带来极大刺激,其对疾病缺乏深入认识、对治疗缺乏信心、对治疗费用存在担忧,难免出现负面情绪[6]。有临床研究表明,多数心肌梗死患者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刺激,表现为焦虑、抑郁或恐惧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对患者后期治疗与康复尤为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7]。有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共同内分泌、神经生化及神经解剖等病理生理学基础[8]。随着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医学模式的迅速发展,ICU病房广泛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在药物治疗疾病时给予患者心理治疗,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提高其配合力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9],通过健康宣教等多种方法帮助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情绪表示理解,以热情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给予患者安全感和信赖感,以患者为中心,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10]。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聪香,黄莉玉.心电图检查在危重病急诊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50.

[2] 赵三梅.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59-61.

[3] 张铭伟,安新明.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08,6(7):71-72.

[4] 刘晓清.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39-340.

[5] 曹健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策略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0,18(5):299-300.

[6] 周淑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31):2852-2854.

[7] 刘芙蓉.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绞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6):2259-2260.

[8] 罗晓辉,兰建军.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10-12.

[9] 祝雪莉,项美香.黛力新配合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27(20):17-18.

[10] 高佳芹,顾青枝,张宏伟,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32-233.

(收稿日期:2014-02-20 本文编辑:李亚聪)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心理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进行评价分析[3]。SAS评分包括20题,每题1~4分,总分80分,得分>50分者为焦虑,且得分越高者焦虑程度越严重。SDS评分包括20题,每题1~4分,总分80分,得分>50分者为抑郁,分值越高者抑郁症状越严重。出院前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和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4],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5]。疾病发作的突然打击会给患者心理带来极大刺激,其对疾病缺乏深入认识、对治疗缺乏信心、对治疗费用存在担忧,难免出现负面情绪[6]。有临床研究表明,多数心肌梗死患者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刺激,表现为焦虑、抑郁或恐惧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对患者后期治疗与康复尤为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7]。有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共同内分泌、神经生化及神经解剖等病理生理学基础[8]。随着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医学模式的迅速发展,ICU病房广泛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在药物治疗疾病时给予患者心理治疗,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提高其配合力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9],通过健康宣教等多种方法帮助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情绪表示理解,以热情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给予患者安全感和信赖感,以患者为中心,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10]。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聪香,黄莉玉.心电图检查在危重病急诊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50.

[2] 赵三梅.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59-61.

[3] 张铭伟,安新明.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08,6(7):71-72.

[4] 刘晓清.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39-340.

[5] 曹健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策略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0,18(5):299-300.

[6] 周淑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31):2852-2854.

[7] 刘芙蓉.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绞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6):2259-2260.

[8] 罗晓辉,兰建军.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10-12.

[9] 祝雪莉,项美香.黛力新配合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27(20):17-18.

[10] 高佳芹,顾青枝,张宏伟,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32-233.

(收稿日期:2014-02-20 本文编辑:李亚聪)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