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打开学生的“话袋子”

2014-06-16 16:23李日芳
新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居图富春山柳条

李日芳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光彩照人的如花女子,史湘云是其中的一位。曹雪芹在塑造这一形象时,表现了她诗思敏锐,才情超逸。香菱向湘云请教学诗,她“越发高兴了,没日没夜,高谈阔论起来”。大观园的人送给她一个雅称叫“话口袋子”。联系到我们的作文教学,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话口袋子”,只是有的“话口袋子”容易打开,有的则不轻易打开。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话袋子”,让贮藏在心中的语言如竹筒倒豆子般倾泻而出。

一、转换角色:假如我是一只鸟

在一次教学《翠鸟》时,学生津津有味地朗读着课文,陶醉在作者惟妙惟肖的语言描绘的意境里。“要是做一只翠鸟多好呀!”忽然,坐在教室角落的某生情不自禁脱口而出,扰乱了课堂的秩序。同学们把视线投向他,俨然在等待我对他的批评。我反问:“为什么喜欢做一只翠鸟?”某生说,翠鸟穿着一身五彩的外衣,有一套捕鱼的高超本领,住在那高高的山崖之上……该生娓娓的讲述,引起原先想嘲笑的同学的共鸣,都入神地听着……于是,我改变了主意,决定就此话题进行引导:“鸟是美丽的化身,是快乐的精灵,是自由的天使。做一种假说,如果让我们做一回鸟,你愿意做一只怎样的鸟?”多新鲜的话题,孩子们情不自禁打开话匣。

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拥有一对黑色的翅膀,一双机灵的眼睛,剪刀似的尾巴。我的嘴巴与众不同,那是专门捕捉害虫的……

师:这么说,肯定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吧?

生1:是的,我住在房东的屋檐下,那儿我吹不着风,淋不到雨,每天还可以出去玩呢。下雨的时候出不去,那也没关系,楼下还住着一家呢。他们会撒一些米呀、谷子呀给我吃。

生:我愿意做一只活泼可爱的鸟。

师:怎么活泼可爱?

生:我酷爱唱歌和探险,同时我也十分顽皮。我希望能有一双宽大的翅膀,还能有一个轻盈的身体,能在空中快速、自由地飞翔。

师:请问你愿意住在哪里?

生:我愿意住大森林里。

师:为什么?

生:那里有参天的大树,有遍地的鲜花,空气特别新鲜,在大森林里能结识许多朋友,还能听见小山涧婉转的歌声。

……

学生们非常兴奋,他们的语言也宛如美丽的鸟儿,飞翔于想象的时空,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靓丽的外表、难忘的经历、快活的生活……我见火候已成,请学生以《假如我是一只鸟》为题挥笔作文。从发言与习作的效果看,转换角色,让叙述主体以叙述对象的身份进行表述,一改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叙述的主体正儿八经地描述或叙述写作对象的做法,赋予了习作特别的情趣,也就更能调动学生的说写积极性。

二、改变角度:我们去找雨

小学生作文虽离文学作品还相距甚远,但本质属性应该是一致的。作者叙述角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意义,影响着阅读者的审美效果。同时,单一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会对小学生作文训练的兴趣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的时候,改变一下角度,或许会出现全新的变化。

记得有一次,下了一夜的雨。清早,当我从百鸟的鸣唱中醒来时,已经是雨过天晴。天边万朵朝霞,宁静的大街纷扰起来……我不由想到:那雨跑到哪儿去了呢?再转念一想,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话题吗?作文课上,我请求学生帮助我找一找,把雨找回来。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关于写“雨”的古诗句,然后回忆昨夜见到、听到的“雨”,接着领着他们“找雨”:昨夜雨疏风骤,今晨雨过天晴,昨晚好端端的雨怎么说来便来,说走就走了呢?都说风雨也有情,那么一夜的雨跑到哪儿去了呢?我让学生静静地听着音乐《雨碎江南》,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觅昨夜雨的踪迹……

师:你到哪里找,找到了吗?它在哪?

(生、生发言略)

生■:晨风轻轻地从我的耳边拂过,我问风:“昨夜的雨哪儿去了?”风笑着说:“雨乘着我的翅膀飞走了,飞到更需要它的地方去了。”

师:真是妙句偶得,风是雨的翅膀,多形象!

生:湖边的柳树经过一夜雨水的洗礼,更绿了,轻轻地摇着柔软的柳条。人从柳条下穿过,柳条拂过脸上,好舒服呀。

师:那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呀!

……

多么奇特的雨呀!从学生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雨”自身千姿百态的特点以及雨因周围环境的差别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可见,习作指导时适当地改变角度,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三、角色介入:我家住在《富春山居图》里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经过体验,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进行看图作文教学时,往往只是把图作为叙述的对象,学生停留在描写平面图画的层面。这是一种被动的看图,学生作文索然无味。北宋大画家郭熙说过画是“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的。我想,如果为学生创造了一种“体验”的路径,让他们自觉地进入“画”里,走进画家可能的情境或心境,其感悟肯定是不一样的。为此,我选择了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让学生把家“搬”到画里。

课伊始,我向学生简单介绍画家黄公望的生平,介绍《富春山居图》的艺术价值以及画的曲折动人的故事。在学生产生了目睹名画《富春山居图》的急切心情时,我点击课件,屏幕上一幅完整的《富春山居图》从学生眼前缓缓拉过……

师:真正的名画是会引人入胜的,凝视着眼前的《富春山居图》,我们不由自主地走进了画里。假如,我们真的来到了画里,你最愿意在哪里看风景?请先在小组交流一下。

生:我们愿意站在江边。

师:站在江边一定别有番情趣,你看到什么?

生:最好是在傍晚的时候,一轮夕阳挂在江畔的山头。金色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江面,江水一半是绿色,一半是金黄色,就像白居易写的……归巢的鸟儿从江上飞过。渔民划着小舟,脸上挂着笑容回家了。

师:引用上了古诗句,很美。我想渔民肯定打了不少的鱼,满载而归。

生:我也是站在江边看,但我是在早晨的时候。阳光洒下来,碧波荡漾的江面闪着金色的鱼鳞般的波纹。我站在江边的一株柳树下,风吹着柳枝轻轻地摇,柳条从我的脸旁拂过,好惬意呀!

师:那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呀。

生:我喜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风景。

生:我喜欢驾一叶小舟到江上看风景。

……

此时的《富春山居图》已不再是平面的画,而是立体的河山。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去欣赏画里的景色。他们陶醉于这美妙的山水中,甚至忘记了自己在画里还是在画外……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实现了“画”与“生活”的转换,实现了观察与想象的转换,实现了口说与笔写的转换。于是,一篇篇充满生活情趣与浪漫诗情画意的作文应运而生。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话袋子”,只是时常还处于封闭的状态。教师的工作就是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因时因地创设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走进不得不说,非说不可,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言语境界。当我们拥有了这些开启心灵的钥匙,何愁打不开学生的“话袋子”呢?

猜你喜欢
居图富春山柳条
夏日柳条
龙门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拔河
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