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教语文

2014-06-16 16:23黄丽红
新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杰奎琳招式林黛玉

黄丽红

有人曾做过调查,数据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踊跃发言的人数和人均发言次数上明显高于高年级,不发言人数明显低于高年级。高年级学生如此缺乏语文学习的热情,这不能不引起深思。成功的低年级课堂总是充满游戏,充满趣味,高年级的课堂能否做此尝试,让这一潭死水活起来?

一、实践——高年级游戏教学的策略

游戏招式一——辩论

高年级的教材有一部分满含哲理的文章,如《钓鱼的启示》《桃花心木》等。哲理是越辩越明。其二,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第四条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辩论能很好地完成此任务。第三,高年级的学生争强好胜,课堂中引入辩论,他们必定倾其全力深读文章,畅所欲言,认真倾听,思考反驳。我校一位教师教学《钓鱼的启示》便做出了尝试:这条大鲈鱼放还是不放?咱们来辩一辩。请你根据文章的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辩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内涵,也发展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游戏招式二——演戏

请看盛新凤老师教学《半截蜡烛》的片段:

师:你们说说看,在保护蜡烛这个过程中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生:杰奎琳。

师:那她就是女一号了,是不是?(生笑)

师:请你们看着这个屏幕练说一下杰奎琳的这两句台词。

(生读)

师:谁的眼前出现了杰奎琳的样子?如果你是导演,准备挑一个怎样的演员来演杰奎琳?

生:美丽的,可爱的,纯洁的。

师:美丽的人多了,可爱的人多了。我行吗?具体点。

生:她要有宝石般的眼睛。

生:还有笑容要像百合花一样纯洁。

生:笑容要很甜美的,眼睛也要很大的。

师:你们这么说有依据吗?

生:括号里面有蓝色的字。

师:括号里面蓝色的字是舞台说明,提示了说话人当时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等。看来你们在这些舞台说明文字的帮助下,已经能够演出杰奎琳的形了。

课堂中,盛老师设计了一条由“导演说戏”“演员演戏”“编剧续戏”和“观众评戏”四大环节组成的思路,学生当导演、当演员、当编剧、当观众,有情有趣地“说”“演”“编”“评”。如此化教为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极佳。

游戏招式三——寻宝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点,据此设计教学,引领其“曲径探幽”。有个教师教学人教版五年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部分时,先让学生讨论“你觉得‘凤辣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起先仅是从外表上认识王熙凤是个贵妇,穿着华丽,是个很热情的人。教师就让学生画出体现王熙凤关心林黛玉的相关句子,分析她关心到了哪些方面,然后连续发问,“请问妹妹几岁了?”“她上过学吗?”“现在吃什么药?”让学生只答“知道”或者“不知道”。当学生连续回答“不知道”时,教师就启发道:“一问三不知。那王熙凤说这段话用心何在呢?”这样,学生终于明白了王熙凤关心林黛玉是假的,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林黛玉信任她”“炫耀自己的高贵”“为了讨贾母的欢心”,也就明白了王熙凤是个会拍马屁的人。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倡导学生是真正的发现者,学生享受着发现的快乐,在发现的过程中学到一些阅读策略。

游戏多种多样,必须充分考虑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成熟度,选择较有思维含量的游戏,才能充分调动其兴趣,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发展智力。

二、关注——高年级游戏性教学成功的保障

1. 目标明确。游戏仅只是手段,不管何种游戏,其目的都是为了授予学生知识,发展语言,提高能力,习得方法,获得情感熏陶,违背这一点,即使游戏再有趣,也只是活动课。

2. 富有挑战。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高年级学生已不满足无规则要求的游乐性游戏,特别喜爱有一定规则的竞赛,愿做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游戏。因此,高年级所选择的必须富有挑战性,针对性,除了活跃课堂外,还必须使学生认知产生不平衡,从而促使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思考,在质疑、探究、发现中求得认知平衡。如上述所举的几种游戏方式,经过实践证明高年级学生是比较喜欢的。

3. 以生为本。游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其思维更发散,课堂更开放,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困惑点,了解其能多大程度地把握文本,预设好引导的策略等。如果引导时不能以学生为本,又将其思路拉回教师预定的教案中,游戏教学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罗恩菲德说:“游戏——可用于儿童的一切活动,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自主自发的,活动本身就是目的。”高年级的游戏性教学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更关注学生生命的快乐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心小学?摇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杰奎琳招式林黛玉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杰奎琳驾驭身体密码
偷拍杰奎琳
偷拍杰奎琳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来自中国的小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