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化马关》感悟人事物情

2014-06-18 02:38陶光福
含笑花 2014年2期
关键词:敬畏民族历史

陶光福

《文化马关》以马关十一个主体民族的发展变化为准绳,以马关时空里咆哮的河水为歌,高耸的山峰为脊,流动的云霞为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通篇流淌着客观中的热血。

《文化马关》是对马关人民的敬畏。从“仙人”迷踪到马白关的演绎;从阿雅古事到沧桑国门,从一个骑士的梦想到中国“小泰森”。你不得不敬畏有血有肉的古今英雄和英雄们的执着,敬畏民族精神的密码。

从迷人的古林王国到年轮的诉说,再到璀璨的边关明珠。你不得不敬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敬畏彩云深处的鬼斧神工;从山里流动的风景到味蕾上的诱惑,你可以一览得天独厚的物华天宝。敬畏它们停留在瞳孔里的色彩和舌尖上的芳香。

从花山节的狂欢,歌声流淌的三月三;从人生的洗礼到穿在身上的文化符号。你不得不敬畏古老的风俗礼仪,以及古朴纯净的民歌;尽情的徜徉于民族智慧而流连忘返;哪怕是被岁月蚀剥不全的茶马古道,或者正在泥土里舞动的生命,你都会从中倍感生生不息的张力。

《文化马关》是对马关人民的热情赞扬。以诗的语言将古迹、枯藤、村庄、山冈等娓娓道来,以歌的形式从丹田豪迈而出。然后带着审视的距离亲近,仿佛对千年不遇的隐士的谦逊、神秘、热爱和赞美。就像(美)瑞克·巴斯说的,“那是流动在某人血液里的本质,是他被传唤到这世界的原因。”

跨过大学学报那种千篇一律的规范文章;超越了冷冰冰的志书的味道;穿越了娱乐性文章的轻薄无聊。是用生命及情感的热度来修复马关的史地碎片,让那些零散的东西重获生机。

其实很多文体都是可以有所发挥,都可以显示作者(编者)的才华的。《史记》里面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多句对话,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时候就说的,还是80多年后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说的?恐怕已经难以考证。然而如果没有《史记》,中国的历史将是一片黑暗。谁能说这不是历史?

如果没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很多历史的东西恐怕没有更多的人知道了。或者说很多智慧的东西就不会成为历史。“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如果后来没有黄庭坚的《寂住阁》:“庄周梦为蝴蝶,蝴蝶不知庄周。”辛弃疾的《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特别是李商隐在《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等具有文学感染力的诗句,“庄周梦蝶”等等典故也许就会鲜为人知。

苏轼作为一代大师,他也不可能凭空创作,他都要借助生活经历以及人民群众的历史智慧。比如“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就是出自《本事诗·征异第五》一个典故,这是人类文化的共同契合之处,是人类精神文明和进步的普遍高度。《文化马关》将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能够透彻地解读马关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文学作为一种形式,能够完整、准确、经典、丰富、细腻地表达人类情感,具有强烈的渗透力、领悟力和认识能力。“一个传说生动了一方山水,对于一个地方的向往,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而马关,自古以来就是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充满传说的地方,悠久的边塞文化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故事。”我们仿佛看见清癯如柴的队形,沿着“马关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反抗藩属国、大小领主滋扰掠夺中逐步发展演变。”于是我们的心灵就会激起千层波涛,撞击半壁江山,热泪盈眶地随着历史的火焰,烧出红彤彤的新天地。

“当雨从季节的缝隙洒落下来,亲吻大地,嫩绿的草就成为山坡上永远的诱惑,成群的牛羊成为山中流动的风景,牛铃摇曳着山里的阳光,使碧水青山永远不老。”于是,就像马关的一首民歌唱的:“要走了,要走了,就是舍不得我那老黄牛……”

随意翻开《文化马关》的任何一页,都是生命的舞动,随着文章的旋律和气势,我们会不自觉地朗诵着民族的价值,萌发一种动力,纵拥一簇簇鲜花,推动历史赋予的责任,隆起一个个新的起点。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文质精美,气韵俱佳,有深度,高尚纯洁,灵动厚实。有抒情,有意境、有理性思考。作为热衷于家乡发展的仁人志士,我们理当奉献这套厚重的书籍,除非是你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根。就像诗人余光中说的一样:“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时,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呢?”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求“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文化马关》是一次对家乡民族文化自信的重振,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清醒认识,是传统文化的一次精神焕发。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正如周恩来说的:“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文化马关》作为地方文化的一支奇葩,绽放着其顽强生命力的美丽和芳香。应该说,一个不爱自己民族,不汲取自己民族的丰富营养的文化人是不容易成功的。但愿所有文化人多多汲取自己民族的传统精髓。endprint

猜你喜欢
敬畏民族历史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MINORITY REPORT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新历史
传承 民族 文化
敬畏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