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的异同点及其防治措施

2014-06-23 16:22孙淑敏
河北农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霉层现蕾维管束

孙淑敏

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的异同点及其防治措施

孙淑敏

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为害极大,且具毁灭性的病害。病害一旦发生,苗期引起大量死苗,成株期蕾铃大量脱落、植株枯死,损失严重。由于二者发病症状比较相似,常被人混淆难辨。现将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的异同点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的相似点

1、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均为真菌性病害,且两种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均与温度关系密切。

2、两种病菌均可在棉籽、病株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且两种病害均以土壤传播为主。

3、两者都是系统侵染的维管束病害,侵染过程类似。

4、棉花感染两种病菌后,维管束均变褐,且水分输送受阻,表现出萎蔫症状,甚至枯死。

二、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主要区别

由于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病原不同,所以其发病症状、发病时间、发生条件等亦有所不同。

1、发病时期不同。棉花枯萎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而棉花黄萎病苗期一般不发病。枯萎病一般在子叶期就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苗期和蕾期。而黄萎病一般在现蕾后才开始出现症状,在棉花的花铃期大量发病。

2、发病温度不同。两种病害都要求较高温度,发病适宜的温度均在25—30℃,只是最初发病温度稍有不同,枯萎病为20℃,黄萎病为24℃。所以枯萎病在田间出现病害症状及发病高峰要比黄萎病早。

3、发病症状不同。①苗期症状不同点。棉花枯萎病病株的子叶和真叶出现黄色网纹,局部枯焦,严重的造成死苗,在不正常气候条件下出现紫红型和青枯型症状。黄萎病病株叶片叶肉褪色呈灰色或浅黄色,叶片看上去像西瓜皮的颜色和斑纹,叶缘向上翻,落叶型菌系可造成大面积落叶。②中后期症状不同点。枯萎病病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小,顶端枯死或局部侧枝枯死,叶片出现黄色网纹和局部枯焦,雨季病部出现红色霉层。黄萎病一般不矮化,叶脉不变色,叶肉褪色使整叶呈西瓜皮状,叶缘枯焦,落叶型菌系可造成落叶光秆,一般下部先出现症状,向上发展,雨季病部出现白色霉层。

4、发病高峰不同

枯萎病在田间有两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发病高峰在棉花现蕾后的6月份。以后随气候温度升高,病害停止,甚至症状隐蔽,到秋季雨多时(一般在9月份)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黄萎病在苗期很少发病,一般从棉花现蕾开始发病,到7—8月份的花铃期达到发病盛期,吐絮期逐渐停止发生和发展。

5、维管束颜色不同。枯萎病剖开茎杆,木质部导管变黑褐色腐烂,变色不均匀,潮湿时病株茎秆表面有大量粉红色霉层。黄萎病剖开病茎,木质部导管褐色,但比枯萎病颜色浅,且变色部分分散而均匀,潮湿时病叶上长出白色霉层。

三、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都是系统侵染的维管束病害,其防治方法基本相同,要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1、加强种子检疫。严禁从病区调入棉种、棉籽饼和棉籽壳。

2、选用抗病品种。在棉花生产中,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植株抗病性,控制病害发生。

3、实行轮作倒茬。对重病田实行轮作换茬,可与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轮作3—5年。

4、进行种子处理。做好棉花播种前的药剂浸、拌种工作,消灭种子上的菌源,或选用包衣棉种。

5、加强田间管理。勤中耕,深中耕,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6、搞好现蕾前的预防工作。棉花现蕾期是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期,可在棉株显症之前喷洒磷酸二氢钾、黄腐酸盐、绿风95等营养剂,提高棉株抗病性,减轻病害的发生。

7、做好发病后的补救工作。严重地块可采用喷雾与灌根相结合的方法。用3%广枯灵水剂300—500倍液、或用12.5%治萎灵200—250倍液,加磷酸二氢钾、绿风95进行喷雾,5—7天喷1次,连喷3—4次。灌根,每株用药液50—100毫升,可减轻危害,控制病害蔓延。未发病地块,应喷洒黄腐酸有机肥或绿风95、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提高棉株抗病力,减少发病,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作者单位:行唐县农业局)

猜你喜欢
霉层现蕾维管束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茎秆维管束性状比较分析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主要气象因子对火龙果开花结果物候期的影响
花期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
番茄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氮肥对超级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结构的影响
低温春化对乌塌菜抽薹开花的影响
不同光源对青梗菜现蕾和开花的影响
如何防治辣椒疫病
万寿菊制种田中的病害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