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县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改良技术

2014-06-23 16:22栗红
河北农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土传盐分作物

栗红

永年县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改良技术

栗红

随着我县棚室蔬菜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和连茬种植,棚室蔬菜土传连作障碍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

一、我县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表现形式

1、土传病虫害加重导致蔬菜减产。连作提供了根系病虫害赖以生存的寄主和繁殖场所,使得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如由镰刀菌引起的番茄和瓜类枯萎病、青枯病和一些根结线虫等;十字花科的软腐病;茄果类、瓜类的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等。

2、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过量使用化肥,加上设施内的土壤缺乏雨水淋溶,很容易引起土壤物理结构的破坏和土壤盐分积累。连作时由于特定作物对肥料的选择性吸收,容易导致一些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的缺乏,引起蔬菜的生育障碍。

3、土壤次生盐渍化。设施蔬菜栽培条件下,大量施肥加上常年覆盖或季节性覆盖,土壤得不到雨水淋洗,设施内温度又较高,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和作物的蒸腾量大,使得下层土壤中的肥料和其它盐分以及地下水中的盐分随地下水向地表移动,并在水分蒸发后积聚在土壤表层(大量盐分积聚在土壤表层),土壤盐分表现为积聚型,从而导致设施内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

土壤此生盐渍化引起蔬菜生长势变弱,生长发育延迟,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根据调查,黄瓜、番茄、西葫芦、甜椒等作物在5年以上的日光温室内栽培,每年减产10%—20%,有些使用10年以上的温室不得不废弃而改作大田栽培。

4、自毒抑制。某些作物可通过植物残茬腐解、根系分泌物等途径释放一些有毒物质,对同茬或下茬同种或同科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毒作用。研究表明,自毒作用是导致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因子之一。自毒现象是一种发生在种内的生长抑制作用,已在黄瓜、西瓜、番茄、茄子、碗豆、甜瓜等多种蔬菜上发现。

二、设施蔬菜产生土壤连作障碍的原因

1、生产上偏施化肥、氮肥用量过多。无论是种植番茄、辣椒等茄果类品种,还是种植黄瓜、芹菜、菠菜等品种,在设施蔬菜生产中,菜农往往偏重施用化肥来促进蔬菜快速生长,且肥料品种单一,尿素等氮肥用量明显过多,造成土壤酸化、硝酸盐增加,蔬菜生长柔嫩,极易引起根肿病、疫病、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的危害。因此,过量施用化肥是造成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首要因素。

2、作物连作、茬口安排过密。目前,设施蔬菜中的不同作物品种连年种植和单一作物品种的连茬种植是生产上较突出的问题。为了追求高效益,冷棚区一年种植4—5茬甚至6茬叶菜,温室区一年种植三茬果菜,茬口安排过密,大量消耗土壤肥力。同时,又不注意轮作换茬,导致我县设施蔬菜用肥量增加,茄果类、瓜类蔬菜黄萎病、枯萎病等检疫性病害和其它土传病害加重发生。

3、有机肥使用少,土壤养分不平衡。菜农在设施蔬菜生产中不注重使用有机肥,许多田块有机肥使用量低于1000千克/亩,甚至不施有机肥,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有机质减少,养分不平衡,蔬菜茎秆细、叶片薄、叶色淡、抗病力弱,不利于蔬菜开花结果和健壮生长。

4、无自然雨水淋溶作用,耕作层盐类累积。日光温蔬菜生产区,常年覆盖塑料薄膜,尤其在夏、秋降雨较多的季节,温室内土壤得不到雨水的冲刷作用,土壤中的盐分无法淋溶排泄。同时,温室内的土壤盐分随土壤毛细管的作用而从深土层向耕作层渗透,导致土壤耕作层盐类集聚,严重影响蔬菜种植。

5、防控措施不当,导致土壤病原菌增加。除冬季外,设施蔬菜经常处于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由于菜农对土壤连作障碍的防控措施不当,例如土壤不消毒、不及时整枝打老叶、捡除病叶残株、防病不及时等,导致土壤中真菌等各种病菌大量繁殖,侵害蔬菜秧苗,抑制作物生长,极大影响设施蔬菜的产量与品质。

三、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防治技术

1、土壤消毒法。用化学药剂消毒灭菌和采用蒸汽、水淹或太阳能等物理方法直接杀灭或减少病原微生物,消除蔬菜连作障碍的主要措施。防治线虫病可使用噻唑磷,威百亩等药剂,防治土传病害可选用环境友好型杀菌剂。在夏季高温季节,将温室用塑料膜盖严,进行太阳光热高温消毒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使用防重茬剂,可促进作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抑制有害菌生长,减少病菌积累,调节营养失衡、酸碱失调,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性。此外,无土栽培可以彻底避免连作障碍。

2、合理轮作。合理的轮作和间、混、套作制度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最为简单的方法。如早春在大棚内生长期较长的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的行间套种苋菜、茼蒿等速生蔬菜,这些速生蔬菜可吸盐,浇水时还可洗盐;夏季可利用大棚骨架种植丝瓜、冬瓜遮荫,降温吸盐,既能防止土壤盐渍化,又可增加大棚产量、产值(这一方法在永年县南沿村镇周围的冷棚区做的比较好)。另外实行水旱轮作对防止连作障碍有极其明显的作用(永年县西沿村的水稻-中棚叶菜效果明显)。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法是利用一些有益菌对土壤中的特定病原菌的寄生、或产生有害物质、或通过竞争营养和空间等途径,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根系的感染,从而减少病害发生的一种防治方法。它包括通过大量使用有机质来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从而减少病害发生的方法,或利用对特定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特定微生物来减少病害发生的方法,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应用较多的生物菌肥有:多维复合菌种、美国亚联微生物肥、多功能根际益生菌S506等。

4、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麦秸或玉米秸作为有机物主体,加入酵素菌,在好氧条件下发生生物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矿物质和热。该技术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增高地温、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而且还能调节土壤微生物平衡,抑制和杀灭病菌和虫卵,有效防治土传病害。

5、选用抗病品种或嫁接栽培。用抗病品种和嫁接技术可以克服病原菌的侵染,嫁接技术还可以帮助一些作物克服自毒作用。

6、改变栽培时期,错过病害发生期。如高温期易发生的病害有枯萎病、青枯病、蔓枯病、苗立枯病等。在栽培上要错过高温期,或在高温前采取预防措施,减轻障碍的发生。

7、植物残茬病茬的安全处理。为防止残茬带菌和浸染病株的蔓延,应及时清除侵染病株和残茬。

8、科学合理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在施用有机肥的前提下,提出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用量及比例,做到因作物、因地块合理施肥。在计算应施肥料数量时,必须确定合适的目标产量并考虑到当地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试验证明番茄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增产12—25%,节约化肥3—14.5千克/亩。

除合理施用肥料外,还要注意采取其它途径减轻或避免棚室土壤的盐分积累。如地面覆盖地膜或切碎的秸秆、利用休闲期深翻土壤、在夏季揭开薄膜利用雨水淋盐、利用夏季高温种植生长速度快、吸肥能力强的玉米等作物。

(作者单位:永年县农牧局)

猜你喜欢
土传盐分作物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与园林树木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控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土传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摄影欣赏
察右后旗马铃薯土传病害防治试验总结
土传疾病的生物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