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战略模式研究

2014-07-01 19:43侯训义何伟静王军生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电子商务银行

侯训义,何伟静,王军生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战略模式研究

侯训义1,何伟静2,王军生1

(1.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山东济南 250011;2.济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

现在和未来银行的竞争战略是“网络战略”,网络金融把银行从过去“有限区域中的有限客户”的竞争,延伸到今天和未来在“无限区域对无限客户”的竞争。网络金融的应用模式与覆盖速度没有上限区域和上限规模。商业银行网络金融的定位是创造客户在终端操作的最大便利,是在央行网络金融环境的协同、监管下,各家商业银行拥有一个安全的后台支撑、开放的共享网络平台和极为便利于客户的操作终端。

商业银行;网络金融;电子商务;电子银行

一、引 言

网络金融革命是自互联网应用技术发展以来,在银行业发生的正在波及全球范围的、最为重要、最为彻底,规模宏大的变革,它将会对全球的金融发展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网络金融发展战略已成为现在和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主导竞争模式,也是各家商业银行的新热点竞争领域,谁先拥有开放式的网络金融发展机会与视野,尤其是在开放式网络金融对客户操作便利下的普及和覆盖的“速度、力度、广度”,谁就获得了市场“长驱直入”的发展战略先机,谁就获得对市场客户集群的重新定位洗牌。网络金融的战略定位决定银行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地位。过去银行“网点战略”被今天和未来的“网络战略”所替代、所超越。网络金融战略如何选择,已成为决定商业银行未来“生死存亡”的战略发展核心问题。

网络金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提升与发展,经历了起步时期、电子银行时期、电子商务时期,发展到将存储和计算从移动通信终端转移到云计算的服务器的新时期。商业银行利用“电子化、网络化、商务化、交易化”等天然的网点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加速推进网点终端向社会各领域客户终端的应用渠道和应用范围。这是一次更加宏大、深刻的社会生活与银行发展的变革。银行由传统的网点金融向网络金融的转变,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银行的各种服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借助网络金融,实现了在区域、时间上,客户由有限向无限的飞跃,大大节省了银行经营成本,拥有了更高效的银行盈利模式。重要的是,网络金融为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金融这一革命性的突破将使银行业的战略竞争优势和经营模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它将导致各家银行在“客户集群流与资金集群流”上的重新洗牌。

二、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状况

衡量网络金融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主要依据一个基本的环境变量,具体分析国内手机拥有户数及其发展趋势;电视拥有户数及其发展趋势;网民拥有户数及其发展趋势。这三大主导网络渠道的客户总拥有量,我们可以看成一个应用网络金融的基本数量集群,这个基本集群的“拥有率和普及的速度”,构成网络金融的发展环境与基本的发展体量。

网络金融所产生的效益和效果,还要考虑这个基本客户集群,对银行网络产品相关业务的“接受速度和应用速度”,从网络金融看,要看这个发展规模对网点金融业务的“替代率和覆盖率”。总之,网络金融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潮流,也是现代未来金融发展的新特点。

(一)网络金融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4年7月所公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的6.18亿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经过了2008年以前互联网用户的猛增阶段,我国今年来的互联网用户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用户数量从2009年的3.84亿逐步增加到了现今的6.32亿。

艾瑞咨询对2008-2015年我国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和替代率进行了统计和预估:2011年电子银行替代率达66.9%,即电子渠道交易笔数总量是柜面交易笔数的两倍左右。艾瑞咨询预计,“十二五”末期,电子银行替代率将达80%以上,交易笔数超过1000亿笔。

网络金融的广泛使用,提升了“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的交易新模式,对所有开通客户提供安全、快捷、便利、可靠的“3A”级高质量服务,降低了结算与付款成本与代价,提高了资金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由于电子材料的进步,银行磁条卡,将由芯片卡所替代,网络金融交易的基本载体银行卡,也将发生“借记卡、贷记卡、IC卡”三卡合一新趋势,可以有效地增强新银行卡的内涵功能,使网络金融的基本应用载体更加“便利、安全、可靠”,正在被各家银行所快速采用。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加重与电子银行运行效率的提高,电子银行的应用量在逐年大幅提高,网点金融的区域辐射作用在减弱。网络金融将电子银行和电子商务融为一体,展现了网点金融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全方位、安全性、快捷性成为其突出特点。网络金融不断创新,给公司和个人客户带来了优质的全新体验,促进了银行的大跨度新发展。

图1 我国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和替代率

(二)移动支付业务迅速崛起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移动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12197.4亿元,相比2012年1511.4亿的交易规模增长了707.0%,预计2014年的交易规模将同比增长141.1%。

移动支付正在以多种形式向金融领域渗透,对传统“银行卡”的替代效应日益显著。

纵观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市场,以日韩、欧美等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应用最普及,发展得比较成功。例如(1)日本NTT Docomo模式。2004年,NTT DoCoMo先后推出了面向PDC用户和FOMA用户的基于非接触IC智能芯片的Felica业务。用户可以利用这种手机购买自动售货机或者便利店的产品,还可以购买电影票。截至2005年,NTT DoCoMo所有的3G手机都配备了红外线装置用于手机支付,据统计60%的用户每周会至少使用一次支付功能。截至2007年4月,NTTDoCoMo移动支付业务用户达2150万户,占其FOMA用户的44%。①http://tech.rfidworld.com.cn/2008_1/2008191141477334.htm l。(2)韩国SK模式。早在2001年,韩国SK通过与VISA等信用卡机构合作推出了名为MONETA的移动支付业务品牌。起初,MONETA只是一种有“理财帮手”之称的多功能卡,通过与VISA等信用卡机构合作,凡持有MONETA多功能卡的用户,均可轻松使用信用卡、公共汽车卡及地铁卡等的电子化支付。此后,SK对无线和有线系统进行整合,构建了多媒体互联网共享平台——NATE,将MONETA移植到手机上。移动用户可以在商场用手机进行结算,在内置有红外线端口的ATM上提取现金、在自动售货机上买饮料,还可以用手机支付刷“机”支付地铁等交通费用,无须携带专门的信用卡,而且同样可以得到发票。②http://market.c114.net/342/a226728.htm l。(3)德国美因茨交通公司(RMV)模式,从2005年4月起,诺基亚开始同飞利浦和德国公交网络运营商美因茨交通公司(Rhein-Main-Verkehrsverbund)测试NFC售票解决方案。RMV的客户可以使用拥有NFC功能的诺基亚3220电话去购买、充值和使用市内网络的大巴票。目前已在公共交通领域开始商业化使用NFC技术和Nokia NFC产品。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移动支付手段,都具备集合银行卡功能的技术条件,对传统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带来巨大挑战。③《手机可作电子车票,德国率先商用NFC服务》,人民邮报,2006.4.28。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但是由于近端支付涉及产业链较为复杂,行业标准、受理环境、应用场景、应用内容等基础条件也还不成熟,市场放量尚待时日,主要技术有NFC、双界面JAVA card,SIM Pass,RFID-SIM和智能SD卡,其中NFC技术被认为是最优发展前景的。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艾瑞咨询分析认为,2014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细分市场交易规模结构已达到12197.4亿元,从移动支付细分市场交易规模结构来看,2013年在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爆发的情况下,移动远程支付(包括短信支付和移动互联网支付)正快速进入高速成长期,占比达93.1%。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前后为24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颁发了支付业务许可证,牌照涵盖了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七大业务类型,所涉及的服务已经由单纯支付结算渗透到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显然,第三方支付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业务范围已经涉及到了银行支付功能的核心业务领域,并且在电子支付领域确立了优势地位。

图2 2010-2017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

(三)B2C的发展状况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突破10000亿元大关,达到13040.0亿元,较往年增长66.2%;2013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8409.5亿元,增长了39.4%。从网购结构来看,B2C占比达到36.2%,呈持续增长趋势。

艾瑞咨询认为,未来几年,随着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电商行业,中国西部省份及中东部三四线城市的网购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移动网购日益便捷,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整体还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201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40000亿元。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购市场中B2C交易规模达6661.1亿元,在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的比重达到36.2%,较2012年的30.5%增长了5.7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B2C市场增长65.2%。

B2C将继续成为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经过了十余年的培育,网购用户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网购时对商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图3 2010-2017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

(四)B2B的发展状况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营收规模达194.5亿元,同比增长16.4%。

未来随着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电商行业、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移动购物日益便捷,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整体还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2014年B2B行业引来三大发展趋势:(1)B2B电子商务将由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转型,进而有效帮助买卖双方通过平台完成整个交易流程,提高交易促成率;(2)银行涉足B2B业务,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在线支付结算和快捷化融资,满足参与电子商务各方的支付结算和资金管理的需要,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3)B2B与B2C融合,实现产业链上渠道的进一步延伸,加大与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最终推动整个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电商化,发展B2B和B2C业务将成为一种潮流,这为银行加快发展电子银行和电子商务的合一平台提出新的挑战。

图4 2009-2017年中国中小企业B2B市场总营收规模

三、我国网络金融的主要模式

网络金融与电子银行的关联是基本业态。网络金融与电子商务的关联,又分为:“直客式”模式(行业大客户与银行关联的上下游交易平台)、“集成式”模式(电子商城下聚集众多的客户集群)与“渠道式”模式(例如:电视银行模式下聚集的众多客户集群)。这三种模式中“集成式”模式被复制与推广,“直客式”模式正处起步认识阶段,“渠道式”模式是未来的开发模式。网络金融与银行资产业务的关联,使网络贷款模式处于起步的发展时期。

(一)“直客式”模式

行业龙头企业,在拥有一定的市场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下,商业银行应以“直客式”模式向行业大客户推荐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提升商业银行在网络金融的“渠道制高点”。这种模式还处在起步阶段,是行业龙头大企业在建立品牌营销上的首选模式,也是当前与未来的主要发展新平台。

以山东时风集团为例,该集团是国内农用车的龙头核心企业,客户辐射国内上下游众多的中小公司(供应商和经销商)客户以及终端的个人客户,其正在与商业银行合作,推进“直客式”网络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商业银行获得“收单行”地位。时风集团的产品销售模式主要借助各地经销商在全国销售,销售环节的成本高、效率低。如果时风集团实现电商化,将各产品在网上展销,客户就能从网上直接购买产品,简单、便捷、价格优惠,而且时风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将吸引客户直接从网上购买。最后由经销商送货上门,减少了客户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时风的电商化,将会带来三大转变。一是时风集团将借助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通过集团网银实现网上交易。二是经销商的实体店(4S店)将转变成为体验店、服务店和配送店,提供体验服务、售后维修服务和配送服务。三是客户直接从网上购买,节约时间和运输成本。在这种模式下,客户的资金直接打入时风集团的网银账户,时风再与各大经销商进行利润再分配。这不仅为时风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为时风创造巨大的利润。而商业银行作为收单行,也将会获得手续费和中间费的巨大收益,同时借助电子商务的排他性,迅速占领市场。

(二)“集成式”模式(电子商城)

“集成式”的电子商务这是当前的主要模式,“支付宝”就是一个典范。知名品牌的商业企业借助这种网络平台,通过对买家和卖家提供金融延伸服务,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了快捷的销售网络模式,赢得并积聚了大量的客户集群,促成他们简捷的完成各种交易。在“集成式”的电子商务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直接与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为买卖双方提供货款支付结算功能。通过对大量买卖关系的监管与控制,收取每笔的交易费用,同样能带来可观的收益。与此同时,买卖不受区域限制,支付业务不受时间限制,这将会在长期的支付通道中沉淀大量的闲置资金,这笔资金不同于从其他渠道所吸收来的,由于“大数法则”聚集的散户流动资金,获得稳定的一笔无利息或低利息的“存款”,如果银行借用“集成式”模式最大限度的获得这种低成本存款资源,就能有效递减经营成本,实现吸收资金的成本最低化。这种模式正在广泛的被应用,比如:苏宁、国美等大的国内经销商连锁店,很多知名度不高的众多散户聚集在这个电子商城,实现日益增长的销售量。

银行也在积极开发自营“金融电子商城”。在借助“集成式”模式的前提下,也可把金融产品,集“银行、基金、证券、信托、保险”等理财产品,放在“金融电子商城”出售与结算,在无限的区域获得更多的客户聚集选择与买卖,这种网络模式的核心是为市场终端客户提供更快捷的有效环境。

(三)“渠道式”模式

电视商城将是重要的电子商务模式新渠道。国家广电总局拥有对有线电视的专营权,这就为其在电视端上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了电视端的电子商务模式,客户将能够在电视浏览商品,进行购物,这将是未来众多散户集聚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各大企业集团也可借助这个重要的新渠道,发展自身的电子商城。随着“三网合一”的推进,电视银行的发展会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电视银行将成为农村、小城镇客户购买商品的重要方式。这有利于银行借助网络金融拓展农村市场和城镇市场,全面覆盖市场各个新领域。

四、网络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网络金融是一种内涵式的竞争模式,也是一场无硝烟的、无形的战争。网络金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新变化、新机会”的考验。

1.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新变化。在网络金融的新环境下,商业银行呈现出在合理布局之上的“小网点加大网络”的发展新趋势性。传统的商业银行靠“网点金融”有限的资源支持有限市场规模与有限客户的发展,而网络金融将改变商业银行以“网点和人员”为支撑的传统发展模式。未来的商业银行将是以网络金融客户量的多少来衡量规模大小。传统的商业银行以结算支付与清算业务为渠道,实行存取款、汇款、贷款、交水电费等线下交易,只是单纯的银行结算,无交易性质。而未来的网络金融将会通过电子银行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实现在线实时交易与线下交易的融合,为客户创造最大“安全、便利、快捷”,把客户集群占有量做大,把市场做大,把规模效益做大,但自身并不会随之变大。网络金融发展的核心前景是把市场客户和交易效益做大,而新的经营发展模式是“小网点、大网络、大交易”新模式。

2.商业银行赢利模式的新变化。网络金融有利于银行人均效率的提升,人均产能的增加,解决银行实体网点的不足的问题。商业银行由“网点战”提升到“网络战”的发展高度。网络金融服务的客户,已突破了区域的结算与支付限制,使商业银行的竞争从有限的地域经济走向无限的市场舞台。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银行以新的赢利模式来提升赢利空间,减少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赢利空间下降的趋势。网络金融以客户为操作终端,客户通过网络金融实现自主、自由的支付与买卖。将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个人之间的支付与结算高度的关联起来。互联网使银行对客户服务的竞争从有限区域延伸到无限区域的竞争,无线网络又使有线网络延伸到无限的领域。

3.商业银行人员结构的新变化。网络金融由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简易方便的优势而成为银行竞相发展的对象。机器代替人将会成为银行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未来银行的网点金融将逐步被网络金融所基本替代,网点业务将仅限于开户、售后和体验等服务,大量的业务将会通过网络金融完成。这是现今国外银行的运行模式,也是我国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

网络金融把更多的人员从后台服务中替代出来,网络金融将大量的简单业务转由网上客户终端操作,网点的业务处理量将大大减少,对基础服务人员的需求自然就下降了,用于一线市场的开发与营销,网络金融的发展,会带来银行人员结构的深刻变革,市场策划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将成为银行团队建设的主导,银行员工的知识与技能面临新挑战与新提升。

五、商业银行网络金融发展战略

(一)快速提升“五大客户终端”自助网络便利

网络金融从客户终端五大自助操作渠道入手,加快推进客户终端的应用与普及,商业银行应积极加速推广客户终端对五大终端渠道的体验与市场覆盖面,从现在与未来看,这五大客户终端自助操作渠道与平台,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网络金融竞争优势的核心。

1.电脑(台式机和移动机)模式。包括公司网银和个人网银,这是当前网络金融业务办理上的主体。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这是中年人常用的主导形式。

2.手机模式。这是年轻人的主导模式。手机银行提高了交易结算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成为银行办理业务的重要渠道。手机银行可以预期未来的发展前景,且潜力巨大,商业银行应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步伐,提速手机银行的开发,眼下手机银行每日规定的划转金额从总体看还不大,这是一个难得的客户端自助模式的应用机会,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客户群,采取“差别额度”模式,分层针对不同客户选择“需求和额度”给予满足客户需求的额度,提升手机银行使用频率,提升手机银行的竞争优势,抢占制高点,获得市场发展的先机。

3.电视模式。这是未来老年人的主导模式。当前各省都成立了公司运作。“三网合一”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未来在电视银行上也会有一个庞大的稳定的客户集群。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这个模式的调研,加快发展,赶在行业应用的前列。

4.POS机模式。这种商户模式的普及率也在日益提高,应用也在快速提升。

5.ATM机模式。已经被各家银行广泛的应用与普及。

在这五大终端模式中,对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是加大“手机模式和电视模式”网络金融的应用与开发,这是未来客户自助应用的两大主导模式。

(二)最具有便利优势的三大“网络模式”

网络金融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把“网点金融”的各项对客户的业务“全面开放”,由网点终端最大限度地搬到客户终端上操作,把由原来网点终端的“活”,放权让客户终端“自主、自由、自在、自助”地去操控,给无限市场以无限客户,以最大的业务办理操控便利权。

网络金融要从外部客户的制高点向下辐射,一是从行业的“龙头”企业集团入手,把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网络贷款与客户集群相关联起来;二是从国内物流与商城的“源头”企业着手,把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网络贷款与客户集群相关联起来;三是从大中城市的“多头”行业系统市场着手,把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网络贷款与相关客户集群关联起来,这是一场“无形的、无声的、无区域限制”的战略竞争。

未来社会资金流的集中度与集中新趋势会进一步增强,在网络金融的发展助推下,形成了一个清晰资金流动新特征。一是从低的县域经济向高一级的省域经济圈流动和集中,省域经济向更高的国家经济圈集中与流动;二是企业集群的资金流动与集中度,是从中小企业向行业龙头企业圈集中与流动,商业银行应在这个新的环境变化中,抓住有利的“先机”,获得资金流向重新洗牌的“知控权”。

1.可超越复制的“电子银行”模式。电子银行是网络金融的核心与基础。商业银行应继续加大这个层面的开发与应用,这是网络金融中比较成熟的金融产品,提高客户的应用与普及率的核心就是“便利”,在同质产品中求产品差异化,把客户便利作为“产品”的核心生命力来看,电子银行能给银行带来外部客户“集聚的、庞大的、稳定的”低成本存款,这是提升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核心业务主线,争揽客户“集群资金流”的关键业务。

2.可创新模拟的“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是网络金融最核心的竞争热点,这是一个刚刚被认知、被兴起的对银行结算带来巨大冲击的网络金融新的竞争领域,商业银行应加大这个领域的推广与应用,争夺这个领域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集成式”模式(电子商城)被广泛应用的前提下,针对企业“电商化”,大力发展B2B,并和B2C第三方公司建立广泛的网络战略联盟,推动“直客式”模式的发展,拓展以下“三大板块”战略合作空间:

(1)与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引进第三方支付平台。

(2)联系软件公司对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开发,创造属于自己的商务网站。

(3)将电子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对接,形成银行的结算系统。

“三管齐下,三板合一”,推进企业的电商化。可以将三大板块低成本或免费送给客户,打动客户,实现营销。客户网上购买和付款,主机厂发货,经销商配送,保证产品的送货上门,实现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的完美融合,为客户提供最大便利,而银行作为收单行可以收取手续费和中间费用,同时由于电子商务具有排他性,可以对其他银行形成进入壁垒,有利于商业银行迅速占领市场,为扩大市场份额创造条件。

企业的电商化将会逐渐改变厂家围着商家转的传统模式,形成商家围着厂家转的新局面。

“直客式”模式还处在认识期,战略机会非常重要。行业核心集团企业实现“电商化”,有三大优势:第一,网上交易不通过经销商这一环节,减少了销售中的双重加价,消费者将会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大效用。第二,企业的网上交易可以提高企业对经销商的谈判能力,在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大利润。第三,企业电商化简单、快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与同行业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企业的“电商化”将实现多方共赢,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潮流。因此,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努力推进企业电商化进程,实现电子银行和电子商务的捆绑营销,拓展公司和零售业务,成为企业的收单行。“渠道式”模式,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尤其是“电视模式”应于各地广电公司积极沟通与合作,在这个网络上,开发与应用“电子商城”等模式的电子商务。

3.可替代性的“网络贷款”模式。未来客户资产竞争是银行发展与生存的核心。贷款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争揽优质客户,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银行网络贷款竞争的热点,“快鱼吃慢鱼”是网络金融发展创新趋势的常态,商业银行应加速把线下成熟的“资产业务和风控模式”移植到网络上进行试验、体验,成熟地搬到网络上实时操作,网络贷款由“个人贷款到公司贷款”的逐步上移。

[1]朱琳.网络金融的兴起及其与商业银行的融合[J].生产力研究,2013(6):60-61.

[2]彭涵祺,龙薇.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研究——以新兴网络金融公司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4(1):100-103.

[3]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86-88.

[4]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5]师群昌,帅青红.移动支付及其在中国发展探析[J].电子商务,2009(2):58-64.

[6]陈元志,陈劲.移动支付产业的商业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2(8):25.

[7]沈杰.网络银行:未来银行业发展的选择[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4):58-62.

[8]HORT C.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Mobile Payment[M].Diplomarbeiten Agentur,2003.

[9]MISKIN F S,STRAHAN P E.What Will Technology Do to Financial Structur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9.

[10]Simpson J.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in Banking:Observations and Evidence from Developed and Emerging Markets[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02,19(4):315-330.

[11]HUANG JH,LIJT.Empirical Study o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Online-bank in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J].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Practice,2008(3):2.

[12]KOLODINSKY JM,HOFARTH JM,HILGERTM A.The Adoption of Electronic Banking Technologies by USConsum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2004,22(4):238-259.

A Research on Strategic M odes for China Network Finance Development

HOU Xun-yi1,HEWei-jing2,WANG Jun-sheng1
(1.China CITIC Bank Jinan Branch,Jinan 250021,China;2.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Jinan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The competition strategy of banks nowadays and in the future is“network strategy”.The network finance has extended the competition among banks from competition for“limited clients in limited areas”to that for“unlimited clients in unlimited areas”.The application models and coverage rate of network finance have no upper limits in area and size.Commercial banks should position their network finance as providing for clients themost convenient terminalswhich are cooperated and supervised by the Central Bank network finance,and have a secure backstage support and an open network platform shared by all the commercial banks.

commercial banks;network finance;electronic commerce;electronic bank

F830.49

A

1008-2670(2014) 06-0037-08

(责任编辑 高 琼)

2014-07-06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金融专项课题“网络银行发展新模式研究”(13CJRJ15)。

侯训义,男,山东莱芜人,中信银行济南分行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实战与管理;何伟静,女,山东济南人,济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英国格拉斯哥加里多尼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王军生,男,山东烟台人,中信银行济南分行特约研究员、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网络战略。参与本文研究的课题组成员还有:姜涛,男,山东济宁人,中信银行济南分行经济师,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张康,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