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古茶树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

2014-07-02 00:25温顺位徐代刚何灵芝
茶业通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印江沿河铜仁市

温顺位,刘 学,徐代刚,何灵芝,杨 华

(贵州省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贵州铜仁 554300)

铜仁市古茶树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

温顺位,刘 学,徐代刚,何灵芝,杨 华

(贵州省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贵州铜仁 554300)

为摸清铜仁市古茶树资源情况,采取走访、座谈、GPS定位、实地观测等方式开展了铜仁市古茶树资源调查工作,发现古茶树资源保护存在病害严重、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为丰富铜仁茶树种质资源库、科学保护与利用古茶树资源提供参考。

古茶树;调查;资源保护;利用

世界茶树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树起源于云贵高原,中国是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中心,广阔的地理分布区,丰富的初级基因源,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都举世瞩目[1,2]。古茶树资源作为茶树育种的物质基础,是繁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是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领域研究的基础,已成为茶学领域里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国西南是茶树原产地,贵州因其自然地理的特殊性,被誉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野生茶树、古茶树资源分布广泛,遗传多样性丰富,优异种质资源较多[3]。铜仁市作为古茶树资源丰富的大市,摸清境内古茶树资源的分布、品种、数量、面积等情况,为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己成为一项紧迫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开展古茶树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对开展茶树远缘杂交研究、培育适合本地种植的地方茶树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1 生态环境条件

铜仁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铜仁市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2℃,年有效积温4850℃,无霜期290d,海拔高度在205~2572m之间,相对湿度78%~85%,年降雨量1100~1400mm,日照时数1067~1497h,为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境内土壤质地疏松、底土无硬盘层、排水性好、坡度适中,土壤以黄壤、红壤、黄棕壤等类型为主,宜茶面积150000hm2,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富含硒等微量元素的土壤面积13000hm2,森林覆盖率达64%,境内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是地球同纬度上生物资源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绿色宝库,是地球同纬度唯一的原始森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使铜仁市成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是贵州省茶树品种资源保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 古茶树资源调查方法

2.1 调查时间:2012年3月~11月。

2.2 调查对象

铜仁市沿河县、石阡县、德江县、印江县内基部树围在50 cm以上的古茶树。

2.3 调查机构

铜仁市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古茶树调查技术指导专家组,分别对产茶县古茶树调查进行技术指导;沿河、石阡、德江、印江县茶(桑)叶局成立古茶树调查工作组,全面开展古茶树调查。

2.4 调查方法步骤

收集古茶树区域分布信息→深入当地走访、座谈→GPS定位古茶树区域→实地观测古茶树生长情况、测量定位→记录成册→照像、编号、挂标志牌→建立古茶树档案资料。

3 古茶树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

经调查,铜仁市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沿河县塘坝乡、印江县永义乡、德江县、石阡县,海拔在800~1100m之间的高寒山区。全市共有古茶树约5087株,有小叶种、中叶种、大叶种三个种类,主要为乔木型,树高在 2~6.3 m之间,基部树围在51~144 cm之间,成林的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沿河县塘坝乡榨子村,面积约33350 m2,每667m2有古茶树50~60株。古茶树资源分布详细情况如下:

3.1.1 沿河县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

沿河县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塘坝乡榨子沟村和新店子村等村寨,这些村寨海拔在800m以上,海拔高、日照少,常年云雾缭绕,是典型高寒山区。该地区有古茶树约 4968株,主要属乔木型、中叶种类,树高在2.1~6.3m之间,基部树围在68~140cm之间,多生长在土坎边、村民的房前屋后,多呈零星分散分布,成片成园的古茶园少, 只有榨子村还有少量古茶园,面积约33350 m2,每667m2有古茶树50~60株(如图1)。据当地村民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政策要求种粮,加之茶叶效益不好,古茶园被大量毁坏,生长土边土坎少量古茶树保留下来(如图2)。近年来随着茶叶效益提高,为了增加古茶树产量,2007年,在乡政府倡导下,很多古茶树被台刈更新,只有少数未被台刈的古茶树还保持高大的树姿。被台刈的古茶树现生长繁茂,树高已有3m以上,经测量台刈的古茶树基部树围均在68~140cm之间。该区有代表性的古茶树有:

(1)生长在塘坝乡榨子村大田组陈华家院坝边处的古茶树。此处海拔 859m,经度 108°20′27″,纬度28°33′21″。植株属乔木型,中叶种,树姿开展,树高5.9m,基部树围粗121cm,树幅4.1 ×3.9m,自基部2.1m处有2叉分枝(根据树干留下痕迹看,下部分枝可能在若干年前被剔除)。树龄约1000年。叶长平均9cm,宽3.9cm,叶形椭圆,大叶类,叶色深绿,叶面微隆。

(2)生长在塘坝乡榨子村大田组张佳发家的土坎边古茶树。此处海拔 854m,经度 108°47′20″,纬度28°31′12″。植株属乔木型中叶种,树姿开展,树高4.9m,基部围粗140cm,树幅5.5 ×4.75m,树龄约700年。叶长平均11.2cm,宽3.5cm,叶形椭圆,大叶类,叶色深绿,叶面微隆。

图1 沿河县塘坝乡榨子村古茶园

图2 土边土坎古茶树

3.1.2 印江县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

印江县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永义乡到勾棚村和杨柳乡的何家、崔家等村寨,这些村寨海拔在1000m以上,海拔高、日照少,是典型高寒山区。该区共有古茶树 58株,主要为大叶种类的乔木型、小乔木型,树高在2~5.1m之间,基部树围在69~144cm之间,主要生长在土坎边、村民的房前屋后,呈零星分散分布,已经没有成片成园的古茶园。有代表性的古茶树有:

(1)生长在永义乡团龙村倒沟棚组的古茶树(如图3),此处海拔1037m,经度108°35′47″,纬度27°54′57″。植株属小乔木型,树姿开展,树高3.4m,基部围粗102cm,树幅5×4.7m。树龄约500年。叶长平均8.7cm,宽2.5cm,叶形椭圆,中叶类,叶色深绿,叶面隆起。

(2)生长在永义乡团龙村贡茶岭的古茶树(如图4),此处海拔1100m,经度108°36′21″,纬度 27°55′16″。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树高5.2m,基部树围粗51cm,树幅5.6×4.18m,树龄约600年(当地人称之为古茶王)。叶长平均9cm, 宽3.5cm,叶形椭圆,大叶类,叶色深绿,叶面微微隆起。

图3 永义乡团龙村倒沟棚组的古茶树

图4 永义乡团龙村贡茶岭的古茶树

3.2 建立古茶树基础性档案资料

通过对铜仁市沿河、印江、石阡等产茶县进行古茶树资源调查,一是完成对全市 5087株古茶树的编号(如图 5、图 6),即:铜沿古茶树 00001~04968,铜印古茶树 04969~05026,铜德古茶树05027~05062,铜石古茶树05063~05087;二是分别对有代表性的古茶树进行了挂牌保护;三是形成了全市古茶树资源册,包括编号、分布地点、海拔、经度、纬度、树高、树围、冠幅、调查时间、调查人等内容;四是建立了古茶树资源图谱档案。以上工作的完成为加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5 沿土家古茶树468号

图6 沿土家古茶树266 号

3.3 建立古茶树种质资源圃

工作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古茶树很有特色,如沿河有三株古白茶树和适宜制作乌龙茶的大叶型古茶树,印江有适宜制红茶的紫芽古茶树等。为有效保护和利用古茶树资源,2012年11月分别在沿河、印江收集了 25个古茶树群体种的枝条,在江口县挂扣乡建立了古茶树种质资源苗圃进行扦插育苗;2013年在沿河县塘坝乡建立种质资源苗圃 2.5667m2,在新景乡建立古茶树种质资源苗圃1.5667m2。2013年11月将古茶树扦插苗移栽到江口县挂扣乡种质资源圃,2014年1月将古茶树扦插苗移栽到沿河县塘坝乡、新景乡古茶树种质资源圃,移栽面积共 20667m2,后期正着手开展各古茶树群体种的单株选育、品种适制性、病虫害抗性等研究。开发利用铜仁市古茶树资源,为今后铜仁市筛选优良性状的茶树品种提供种质资源,为培育适宜不同海拔种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抗病虫、抗旱等)的茶树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3.4 古茶树资源保护现状

3.4.1 古茶树病害严重

调查中发现铜仁市古茶树主要病害为茶树苔藓和地衣、茶炭疽病,有的古茶树因病害严重而枯死(如图7)。沿河县古茶树普遍有茶树苔藓和地衣,轻的只是基部感染,重的满树都有,有的古茶树因茶树苔藓和地衣严重而枯死。印江县古茶树普遍有茶树苔藓和地衣、茶树炭疽病,茶树苔藓和地衣轻的只是基部感染,重的满树都有;茶树炭疽病对古茶树危害严重,尤其是新发的枝条叶片上,满是病斑,严重影响古茶树正常生长。

3.4.2 古茶树保护力度不够

工作组在调查中发现,因部分村民未认识到古茶树资源的价值,导致古茶树管理粗放,任其自生自灭,还时有乱砍乱伐致古茶树枯死的情况发生;有的农户为了提高古茶树产量和采茶方便,对植株高大的古茶树进行台刈修剪,影响了对古茶树的保护(如图8)。

图7 茶树苔藓与地衣病害

图8 修剪不当导致枝条干枯

4 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古茶树资源的生存状况,必须采取行政、技术、宣传、培训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同时,要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古茶树资源科学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充分挖掘古茶树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4.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护体制

建议成立铜仁市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的日常工作;成立铜仁市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专家组,负责开展古茶树资源管理保护、开发利用、科学研究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咨询、论证和评估等工作。

4.2 加大对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经费投入

建议从铜仁市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资金,主要投入古茶树动态监控管理、古茶树复壮与病虫害管理、宣传培训、古茶树种质资源科学研究等;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充分发挥古茶树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促进铜仁市生态茶产业又快又好发展[5]。

4.3 制定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工作组在全面调查铜仁市古茶树资源后,针对古茶树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铜仁市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讨论稿,建议由铜仁市人大委员会讨论通过并颁布[6]。在乡、村级管理上,建议制定保护古茶树的乡规民约,做到在保护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7]。对于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树种群和群落,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进行保护和管理。

4.4 加强古茶树资源动态监控管理

由于古茶树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其中既会有古茶树自然或非自然死亡,又会有因过去遗漏而新发现、新确定的古茶树,依赖一两次调查而一劳永逸是不现实的[8]。因此建议至少每五年组织一次全市古茶树资源调查,并定期对古茶树的生长环境、生长势、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更新和补充古茶树档案资料,并对在监测中出现长势不好、有损坏、有病虫害的古茶树采取复壮和救治措施。

4.5 加强宣传与培训

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是全社会的职责,要通过广播、电视、科普、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牢固树立古茶树“活化石、活文物”的概念,不断提高人们自觉保护和爱护古茶树的意识[9,10]。加大古茶树区域的技术培训力度,普及古茶树科学保护与管理方法,提高整体保护与管理水平。为加大古茶树保护力度,工作组在调查过程中向当地村民宣传了古茶树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购买波尔多液原药等农药,用于防治茶树病害,并就古茶树如何保护进行了培训,现场示范如何配制农药及防治和修剪管理,提高了村民对保护、管理古茶树的认识。

4.6 加强古茶树资源研究及利用

4.6.1 加大对古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

目前,在江口县挂扣乡、沿河县塘坝乡与新景乡已建立古茶树种质资源圃,后期应加大对各个有代表性的古茶树群体种进行研究,包括茶叶适制性、病虫害抗性、机械化采摘、印江紫芽古茶树选育、沿河古白茶选育等方面内容。古茶树是十分珍贵的种质资源,加大对古茶树的研究,对保护古茶树种质资源、茶树育种选育优良株系、培育最适宜铜仁市生态条件的茶树品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4.6.2 打造“梵净山”千年古茶品牌

沿河县千年古茶有限公司专门收购古茶树茶青来加工高档优质茶叶,打造“千年古茶”品牌,市场销售价格达到5000元/kg,古茶树茶青收购价格已达到200~300元/kg,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加强对千年古茶、古茶树的保护利用,充分利用古茶树的生态优势和品质优势,打造梵净山“千年古茶”品牌,利用古茶树资源提升铜仁市茶叶知名度,促进全市茶产业健康发展。

4.6.3 利用古茶树资源,开发茶文化旅游

古茶树具有科学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产业提升价值,古茶园进行旅游开发,可让游客在品尝古树茶或观赏古茶园风景的过程中,将品茶或观景活动融入历史与民族文化中[11,12]。铜仁市可依托沿河县塘坝乡榨子村的千年古茶树和古茶园资源,深入挖掘茶文化,开发茶文化旅游、古茶树的观光旅游。依托梵净山、印江县永义乡到勾棚村和杨柳乡的何家、崔家等村寨古茶树,开发团龙茶树王茶文化旅游、茶树王的观光旅游等。

[1]王平盛,虞富莲.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J].茶叶科学,2002,22(2):105~108.

[2]罗庆芳.贵州高原,茶树主要的起源地[J].农业考古,2009,(2):237~239.

[3]曹雨, 刘声传, 陈正武, 等.遵义地区部分县市古茶树的生态环境与基本特征[J].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3): 16~19.

[4]唐一春, 杨盛美, 季鹏章, 等.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其保护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09, 22(2): 518~521.

[5]王凌云.浅析澜沧景迈古茶园现状[J].云南农业, 2007, (9): 36~37.

[6]虞富莲, 王平盛.云南野生茶树消亡情况及保护对策[J].中国茶叶, 2010, (12): 4~8.

[7]宋永全, 苏祝成.云南古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 2005, 30(5):108~111.

[8]杨忠兴, 俸忠华, 张朝荣, 等.双江萌哭野生古茶树群落威胁引资及保护思路[J].中国茶叶, 2010, (3): 4~9.

[9]罗向前, 李思颖, 王家金, 等.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调查[J].西南农业学报, 2013, 26(1):46~50.

[10]邱斌, 王国晖.浅谈怀化市古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湖南林业科技, 2010, 37(4):73~75.

[11]何露, 闵庆文, 袁正.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传特征[J].资源科学, 2011, 33(6): 1060~1065.

[12]谭光荣, 陈红伟.勐海县古茶树资源及其保护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6): 95~97.

S571.1

A

1006-5768(2014)03-0102-05

2014-05-20

温顺位(1958- ),男,贵州铜仁人,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茶树栽培,茶叶加工与茶叶科技。

贵州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合同编号:黔科合NY〔2012〕3066号。

猜你喜欢
印江沿河铜仁市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完成首次核燃料组件装载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九九歌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印江新建气象站风向风速代表性分析
贵州铜仁市逸群小学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第三小学
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