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治疗疗效观察

2014-07-02 01:37卢振胜陈忠
精神医学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人际服药

卢振胜 陈忠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治疗疗效观察

卢振胜 陈忠

目的探讨人际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药物合并人际心理治疗)40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42例,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4、8、12周末HAMD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在治疗后第8、12周末研究组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末依从每日服药量例数、每日服药次数例数、每日服药时间例数及坚持服药总例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依从每日服药量例数、每日服药次数例数、每日服药时间例数及坚持服药总例数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末研究组依从每日服药量例数、每日服药次数例数、每日服药时间例数及坚持服药总例数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人际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人际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

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是一种短程、限时、可操作性的抗抑郁心理治疗,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Gerald L Klerman等于1984年提出,后IPT不断修改并被用于其他的心理障碍的治疗,也被用于不同年龄阶段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1]。本研究试应用IPT技术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中,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病房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82例,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诊断标准[2]。入组标准:(1)过去12个月内患者曾经患过符合精神分裂症标准的分裂型疾病; (2)某些精神分裂症症状依然存在;(3)抑郁症状明显,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并且已经至少2周。排除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衰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9~59岁,平均(34± 12)岁;已婚29例,未婚11例;有固定工作者32例,无工作者8例;病程1.6~8.9年,平均(2.4±5.0)年。对照组42例,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17~58岁,平均(35±12)岁;已婚29例,未婚13例;有固定工作者29例,无工作者13例;病程1.7~9.0年,平均(2.0 ±5.2)年。两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状况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合并IPT。

1.2.1 IPT治疗方法IPT分为3个阶段,包括初始阶段(1~3次会谈),中间阶段(5~8次会谈)和终止阶段(9~12次会谈)。(1)初始阶段的治疗任务包括5个目标:①认识并面对疾病。②建立抑郁症状和抑郁时人际情景之间的联系。③确定患者的人际关系问题。④评估IPT对患者的适宜性。⑤建立治疗协议。(2)在治疗的中间阶段,根据患者4个方面的人际问题(悲伤、角色冲突、角色转变、人际关系缺乏),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并针对性解决。(3)终止阶段:治疗的最后4次面谈被用来回顾治疗中的变化和依然存在的问题。

1.2.2 药物治疗方法入组患者采用药物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按照氯丙嗪等量折算,入组时研究组折算后氯丙嗪等量(322±150)mg/d,对照组为(314 ±177)mg/d,两组药物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7,P>0.05)。治疗后第12周末研究组氯丙嗪等量(302±133)mg/d,对照组(311±168)mg/d,两组药物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P>0.05)。抗抑郁药为选择性5-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折算为氟西汀后两组药物的剂量范围10~20 mg,研究组平均(16.2±4.1)mg/d与对照组平均(13.5±4.6) mg/d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05)。心理治疗师不参与药物治疗方案。

1.3 评定标准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末进行HAMD量表的评定。治疗后HAMD评分>17分为无效,7~17分为好转,<7分为痊愈。服药依从性评价为未参加本研究的精神科主治医师的双盲调查,根据患者12周整个研究过程中每天服药的剂量、次数、时间和是否坚持服药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数值变量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第4、8、12周末HAMD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P<0.01)。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HAMD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12周末研究组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时间研究组(n=40)对照组(n=42)t值P值治疗前37±1235±111.39>0.05治疗后第4周末23±9*24±7*1.51>0.05治疗后第8周末12±7**20±5*2.16<0.05治疗后第12周末9±4**13±5**7.82<0.05

2.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2周末依从每日服药量例数、每日服药次数例数、每日服药时间例数及坚持服药总例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依从每日服药量例数、每日服药次数例数、每日服药时间例数及坚持服药总例数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末研究组依从每日服药量例数、每日服药次数例数、每日服药时间例数及坚持服药总例数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往往和不良的疾病结局、较差的社会功能、治疗依从性差有关[3~6],甚至是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7]。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发生率27%~60%,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人际心理治疗针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侧重改善患者与社会、人际交往的问题,打断疾病与人际关系之间的恶性循环(如抑郁症患者有社交回避或封闭隔离,反过来社交缺乏又会使症状加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既往的研究表明人际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有着确切疗效[1]。IPT合并药物治疗,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状,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复发[8]。随着研究的深入,IPT已经成功治疗HIV阳性抑郁患者、产前及产后抑郁患者、双相障碍、物质滥用、进食障碍、焦虑障碍等,但是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否可以应用人际心理治疗尚未见报道。我们的研究发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条件下,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抑郁症状和服药依从性都有了很好的改善。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病因,一般认为和疾病本身、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自知力恢复后对前途的失望有关。IPT重视治疗师和患者的关系建立,鼓励并从各方面改善患者的社交,打破患者闭塞的心理社会环境,提高社会效能感和自主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抑郁症状有显著的疗效。IPT在治疗8周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随时间推移,IPT对抑郁的症状改善持续。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是综合因素的结果,不仅是抑郁症状的减轻,改善了心境,提高了社交兴趣,而且,通过改善人际关系,病态体验减少,自知力恢复,医患关系加强,治好疾病信心增加,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因本研究观察时间所限,IPT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长期影响未有相应的体现,希望进一步研究补充。

[1]唐子俊,唐慧芳,何宜芳,等.人际心理治疗理论与实务[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139-146

[2]范肖东,汪向东,于欣,等.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7

[3]梁绍材,余国汉,张椿苹,等.住院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研究的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7):389-390

[4]杨永信,吴少彩,赵启星,等.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4):207

[5]林巧,陈明森,林耀平,等.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社会支持与预后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3):92-93

[6]刘诏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防御及应对方式[J].上海精神医学,2007,19(5):270

[7]王小平,肖水源,郝伟,等.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自杀原因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3):151

[8]赵靖平.GABBARD精神障碍治疗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6-268

R749.3

A

1009-7201(2014)-06-0460-02

10.3969/j.issn.1009-7201.2014.06.021

2014-08-20)

276800,山东省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陈忠,E-mail:chenzhongdexinx@163.com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人际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服药先分阴阳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