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空间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14-07-02 01:31唐一韬袁爱平万烂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大学城岗位

唐一韬,袁爱平,万烂军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

大学城空间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唐一韬1,2,袁爱平1,万烂军2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

世界大学城引领了一场互联网教育教学革命,这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文章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分析出发,讨论了大学城空间在人才培育中的优势,提出大学城空间的具体应用措施;最后,探讨了大学城空间建设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世界大学城;大学城空间;软件技术专业;高职教育

当各大媒体对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开放课程赞不绝口之时,已运行两年的目前国内外最大的开放课程平台——“世界大学城”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空间平台开展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正在形成,自主学习机制得以建立。世界大学城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理念,可以为每一个机构、群体建立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学习平台。世界大学城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教育模式,为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本文拟讨论如何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中应用大学城空间培养创新型IT人才,以期更好地推广空间教学,改进现有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育质量。

一、长沙民政职业技术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坚持以职业目标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培养较强的岗位核心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学生培养的质量大幅度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节节攀升,为本地区域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但就整个专业而言,毕业生的质量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

1.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两极分化严重。随着IT行业多元化的发展,软件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逐渐提高,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为顺应时代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开设了NET、JAVA两大开发类课程体系。这两个课程体系都具有共同特点:涉及知识面很广,内容复杂繁多,难度大。教师只能有选择性地对部分知识模块做详细的讲解,不可能做到教学内容的广度与精度同时并进,从而导致学习难度加大,学生因个体学习能力、领悟能力欠缺导致专业能力分化严重,毕业后面对就业茫然不知所措。

2.合格人才的比例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方面,因为课程体系难度大,工程性和逻辑性强,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高,再加上个人本身的惰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掉队、脱节,沦为课堂的旁观者、专业的旁观者。

3.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问题多,沟通少,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受益大学生扩招的影响,现在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班级人数基本上在45人以上,因此课堂上学生多,时间少,师生交流受到影响,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就会影响学习。

4.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更新频繁,教材跟不上内容更新的节奏,现有的教学模式急需改变。软件技术领域知识更新速度快,与各行各业紧密相联,而出版的教材跟不上内容更新的步伐,传统“书本+板书+实验”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的需求,现有的教学模式急需改变。

5.人才培养的辅助资料虽然多但杂乱无章,缺少聚焦课程和聚焦知识模块的集成。如今,网络上充斥着海量软件技术学习资料,各种教学视频、项目源码、交流文章、论坛多不胜数,虽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由于这些资源良莠不齐,甚至杂乱无章,初学者难以辨认,很难直接从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6.人才培养的管理和监督手段非常有限。人才培养过程中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主管领导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法实现过程化和常态化的管理,人才培养的管理在信息时代需要改革。针对上述问题,应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推进传统教育与数字化教育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统一,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统一,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统一,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专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素养,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开放式教学。

二、大学城空间应用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大学城空间具有个性化、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征,为师生提供了资源共享、个人知识管理、过滤信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多方交流的平台,能够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大学城空间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优势:

1.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利用空间对专业学生进行引导,通过空间展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模块内容目标。

2.空间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内容、实训内容的展示平台。通常教师备课时都会按照自己的思路来重构课程知识,重构的课程知识有益于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和理解课程知识,但是传统的教材+PPT+板书课堂内容组织方式,无法记录下教师授课的精华和重要细节,而空间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内容、实训内容的展示平台,给学生提供了永久的指导。

3.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空间上开展教学,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进入教师的空间后.根据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打开教师空间中的相应栏目展开学习,在讨论群组中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这种学习环境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空间可以构建相互协作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在空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构成了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

5.空间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也可以获得教师或同学的帮助。教师如果能在人格、思想上影响学生,对学生成长作用巨大。

三、世界大学城空间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

大学城空间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空间对人才的培养起引导方向作用,建设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建立构建协作学习共同体和完善教学环节。让学生明确专业目标、把握专业方向、攻克专业难点,成为一个合格的应用性、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1.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展示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起航标的作用。本专业教师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邀请众多行业专家指导和部分兄弟院校参与调研,充分调查和研究众多IT企业,共同确定和展示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析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岗位设置,分析岗位职业能力,从而确定适合高职的软件技术专业目标培养岗位[1]:主要岗位为.NET程序员、JAVA程序员、移动开发程序员和测试员,辅助岗位为界面设计人员、技术支持和软件销售人员。利用大学城空间的开放性、持久性、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在空间中展示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起航标的作用。

2.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构建开放、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突出工程性、科学性和人本性原则,符合教学规律。在空间教学中,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教与学提供灵活的服务。软件技术专业基于以职业竞争力培养为导向的“工学结合,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本课程教师再对企业项目进行转换与提炼,使相关知识点能够有效地融入项目中,通过项目实现,掌握应用开发技能,突出工程性原则。解构与重构后的课程资源凸显“工学结合”的特点,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大大优化了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专业的帮助。利用空间中新的课程资源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的思想,满足黄炎培在职业教育提出了三个原则: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与社会结合,尤其是与职业社会结合;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3.世界大学城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专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使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凸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2],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了解用人单位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能力要求,我们对专业培养目标人才的岗位核心能力、专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素质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撰写了主要岗位能力需求的调查报告并在空间展示。下图是12项职业核心素质在四类岗位中的重要性程度评价结果,由图可见软件技术专业的主要目标岗位研发类岗位最重要的职业核心素质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空间无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最有力的平台。

借助大学城空间,采纳先进的教学法,整合现有的优质核心教学资源,构造了开放性、立体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自觉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空间的自主性、实时性、交互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岗位核心能力、专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图1 12个职业核心素质在四类岗位中的重要性程度评价结果

4.利用空间,创建了立体化教学环境,创新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利用空间,按照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建立体化教学环境。软件技术专业立体化教学环境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环境,是一种学习空间多维化、学习资源多样化,不受学习时间限制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两大资源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实践实训资源平台)和创新工作室为主要学习环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一部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知识获取为主”的教学模式创新。

大学城空间应用于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整理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对管理者而言是优化自己的管理,当然,在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地解构和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学生也在不断地整理自己获得的知识。空间教学从根本上转变了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创建了互教、互研、互动、互学为一体的多维教学模式,搭建了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使教与学和谐发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开创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江天仿.基于岗位分工的高职软件职业能力模型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02).

[2]李福东,皮洪琴,曾旭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模型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3,(3).

[3]唐一韬,袁爱平,万烂军.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专业立体化教学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G642

B

1674-9324(2014)11-0003-02

2011年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立体化教学环境的创新型IT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资助(课题编号:XJK011BZJ006)。

唐一韬(1977-),男,湖南永州人,硕士,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系统分析师,软件开发专业教研室主任,湖南大学国内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构件技术;万烂军(1982-),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大学博士在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可信软件;袁爱平(1975-),男,湖南邵阳人,硕士,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大学城岗位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