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林湾生态园乡村旅游开发的思考和对策

2014-07-07 00:49曹昕
关键词:生态园乡村旅游开发

曹昕

摘要:枣林湾建园5年来,园区充分发挥自身在区位、生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在这样一个时期,应当冷静下来,深入思考乡村旅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园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质态和效益,推动园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生态园 乡村旅游 开发 对策

1 认真审视,枣林湾乡村旅游已经走过了简单利用阶段,解决了“有”的问题

一是有独特的生态资源。园区是苏中地区生态保存最好的区域之一,拥有“三山”(铜山、红山、长山)、“五湖”(枣林湖、长青湖、云鹭湖、光华湖、白鹭湖)、“两泉”(温泉、矿泉水)等自然资源,以及5000亩天然湿地、4000亩优质茶园、3万多亩经济林果、花卉苗木等优质资源。

二是有良好的载体条件。园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是省首批现代农业科技园、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省环境教育基地、扬州市首批对外宣传基地,旅游业发展大规划、铜山新城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等已经形成,“一心一围”空间发展布局比较合理。

三是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园区与南京市六合区交界,与宁通高速毗邻,随着长江四桥的开通、宁天城际的启动、宁仪轻轨的规划,将使仪征成为南京名副其实的卫星之城;文昌西路的西延、扬州总站的搬迁、蒋王收费站的拆除,将加快仪征融入扬州主城的进程,半小时都市圈日益临近,大中城市旅游群体外溢势不可挡。

四是优质的项目带动。园区单体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和旅游业项目达30多个。占地2600亩的扬州芍药园已种有芍药1600亩,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芍药种植基地、扬州市市花——芍药展示基地,成为园区旅游业一块金字招牌。

五是有秀美的特色乡村。铜山、枣林湖、长青湖等风景较好的区域有不少农民集中居住区,综合环境比较好。

2 客观分析,枣林湾乡村旅游业已经进入了综合利用阶段,在“游”上形成了特色

一是重大节庆特色。依托扬州芍药园千亩芍药基地,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芍药节,每年接待领导嘉宾和市民游客10多万人,创下了仪征市旅游接待的新纪录。二是体育度假特色。占地面积4200亩的红山体育公园为代表,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山地体育主题公园、江苏省自驾游基地,已承接江苏省自驾游基地创建工作年会、江苏车友枣林湾自驾游、“枣林湾之夏”龙舟赛等系列活动,其双人动力滑翔伞、越野卡丁车、户外拓展运动、镭战、马术、射箭、环湖自行车、木屋度假酒店等项目,具备了承接大规模游客的基础和条件。三是乡村休闲特色。规划的农业观光体验区占地面积3800亩,包括以葡萄观光采摘为主的康大葡萄园、葡霞园,以滨水垂钓和户外体验为主的云鹭农业科技园,以农家乐、养殖垂钓、农事体验为主的枣林渔村,以商务接待为主的枣林山庄生态大酒店等,乡村休闲已经成为了宁扬等都市白领假日的重要生活方式。四是农家餐饮特色。按徽派风格打造了枣林渔村农家乐一条街、星级家庭旅馆,红山体育公园的木屋度假酒店、红山宴餐饮中心也建成投运,都成了枣林湾特色餐饮名片。

3 放眼长远,枣林湾乡村旅游业进入深入挖掘阶段,必须在“优”上作文章

一要坚持“三个统一”。要统一规划。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团队,进行旅游发展顶层设计,完成旅游策划和概念性规划,科学指导下一步的招商引资、项目发展、旅游配套建设等工作。要统一品牌。以“天上人间枣林湾”为核心,塑造枣林湾品牌,形成乡村旅游特色名片。要统一营销。创新思路,积极利用网络、推介会、冠名主题活动等方式,开展宣传,密集打出乡村旅游促销“组合拳”,切实提高宣传实效。二要深挖“三个内涵”。一是芍药文化内涵。以扬州芍药园为主体,积极发掘、整理古代扬州芍药文化,通过牡丹芍药双亭、芍药主题文化长廊等设施。二是廉政文化内涵。利用廉政文化生态园,建设廉政文化展示、廉政会务服务等片区,打造集廉政文化、生态文化和扬州园林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廉政文化示范点。三是铜山文化内涵。依托铜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挖掘吴王铸钱的财富文化、子胥过江的诚信文化等,努力建成一个立意新、底蕴深、品质优、功能全的现代时尚生态休闲度假区。三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养老养生。发挥铜山省级森林公园和中草药植物库、天然大氧吧的优势,开发利用矿泉水和地下温泉“两泉”资源。二是运动休闲。发挥红山体育公园落户、三A级旅游区挂牌的基础优势,拓展、丰富康体健身外延和内涵。三是文化艺术。发挥水泊长山中华文学园和“诗画头王”三星级庄台文化氛围浓郁的特色。四要加大“三个力度”。加大开发力度。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立足产品塑造,强化策划创意,用不同的手法打造精品,依不同的风格装祯项目,凸显优势,制造差异,切实避免旅游产品的形式类似化、体验表面化、项目同一化。加大优化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路牌路标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接待点环境水平。加大运作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五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农民参与问题。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户转变思想观念,着力培育以农民为生产源的新型乡村旅游市场。二是从业人员培训问题。密切配合,切实抓好从业人员培训,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三是行业管理问题。牢固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灏峰.文化型公园规划建设探析——以北京大兴枣林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3(11).

[2]顾军,邓永庆等.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J].苏林业科技,20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园乡村旅游开发
当周生态园
中德生态园的“活力”示范
阿尔乡沙漠生态园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