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宁可儿子不成功 也不希望他活得累

2014-07-09 22:10
中国商人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养潘石屹读书会

教育态度:

“我希望我的儿子,从小就是以自己的名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只是‘潘石屹的儿子。我是我,他们是他们,我的光荣只属于我自己,他们的人生要靠他们自己创造。”

1998年,潘石屹的大儿子潘让在香港出生,潘石屹亲自为孩子剪断脐带,那种场面让潘石屹真切地感受到“父亲”二字的分量。就在潘石屹规划如何当好一个爸爸时,第二个孩子潘少也来到了他的身边。

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潘石屹就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他眼里,“早教成就宝宝优质未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潘石屹曾在动物园亲眼看见,一个父亲抱着自己三四岁的儿子看着一群老虎正在扑食活鸡。那位父亲对儿子说:“看看,鸡没用,只能被吃掉,你将来是要做老虎还是做鸡?”这一场景让潘石屹深深感受到恐怖,“如果这个世界是这么残酷,那么我们何苦要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我宁可我的儿子将来不成功也不富有,我也不希望他活得这么累。”

潘石屹与孩子在家里有一个“父与子工作室”。他们在屋子里放了锯、电刨、电磨等工具,闲暇时一起做一个凳子或者鸟巢,这是父子三人最快乐的时间。潘石屹很多做事的方法、程序和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到孩子,避免了义正言辞地教育孩子该如何做事。此外,潘石屹父子还有一个“父子读书会”,各自读自己喜欢的书,遇到有趣、感人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通过读书会,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和学习能力,也改变了潘石屹自己:“我以前写个纸条都结结巴巴的,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阅读,学会了写文章,还写了书。我相信儿子们的收获一定也不小。”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潘石屹就为他们在银行各自开了一个零花钱的户头,孩子将钱攒下来全部存进了银行。在一次慈善活动上,当时两个还不到十岁的孩子分别拿出两千多元捐献出来。通过公益慈善活动,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是潘石屹的目的。

在教育子女的路上并不都是一帆风顺,潘石屹也犯过很多错误,有时候他会和年轻人开玩笑:“如果你们没有准备好,我劝你们先不要急于生养一个孩子。要知道,生养一个孩子比带领一个团队还要困难。”当被问及如何理解“父亲”二字时,潘石屹说:“我是可以用一些标准的答案来回答的,但是,我不想那样说,没什么意思。其实,因为忙于工作,我觉得自己和孩子们的沟通太少了。比如孩子如今说的那些很时尚的话——酷毙了、帅呆了,我都会觉得很新奇,甚至有的还听不懂,这种交流的障碍,提示我应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他们。父子之间,交流是很重要的。”

猜你喜欢
生养潘石屹读书会
爸爸的读书会
情牵远方
小学高年级班级读书会实施策略初探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幸福地发芽
潘石屹:对待生活与事业始终乐观坦率
潘石屹,五十岁后,他决定跑步
幸福地发芽
我和潘石屹闯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