埕岛油田埕北古7块太古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2014-07-09 20:25景安语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潜山

景安语

【摘 要】埕北古7块是近几年济阳坳陷潜山勘探的重大突破,本文在精细构造解释基础上研究了该区前古近系潜山的断裂系统、构造特征及其对储层、成藏的控制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成藏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得出太古界储层发育,源储对接深度大,断层侧向封堵好,油气同向充注是埕北古7块油气富集高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埕北古7块;潜山;成藏主控因素;太古界

0 引言

埕岛地区位于渤海湾南部浅海海域,构造上处于济阳坳陷与渤中坳陷交界处,自太古宇至新近系明化镇组均发现油气。古生界、太古界共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013万吨,是济阳坳陷潜山发现油气最多的区带,构造和地层的复杂性导致了成藏的复杂性,完钻的埕北古7井,于太古界获日产油99.9t,日产气11.1361万方的高产油气流,在潜山侧翼发现了太古界油藏,展现了本区太古界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1 构造特征

自古生界之后,埕岛潜山经历印支、燕山、喜山三大构造运动阶段,历经4期构造演化, 3次成山过程,受中生代早期和晚期两期挤压,白垩世早期和古近纪两期拉张,中生代左旋和新生代右旋两期走滑的应力场作用,形成大型挤压隆起和滑脱褶皱,并遭受长期风化剥蚀。

印支晚期-燕山初期由于挤压应力的释放,在构造薄弱部位,如隆起的边部产生了拉伸正断或滑脱正断,形成滑脱断阶和负反转断块体,造成现今凹陷内古生界的“下超”现象,这是第一次应力转型的开始。

燕山晚期受北东-南西向压性兼左旋剪切应力的强力作用,产生了逆掩或逆冲断裂,该时期的区域应力场处于左旋走滑向右旋走滑转换的过度时期,即由张扭为主转换为压扭为主,喜山早期右旋走滑开始活动,北西向张性断裂和北东向走滑断裂继承性追踪活动,造成孔店-沙四下段填沟补洼的沉积特征。喜山中、晚期右旋活动逐渐减弱,并整体抬升、剥蚀夷平。喜山晚期整体下沉,接受了晚第三纪沉积,并把所有的潜山都掩埋其下,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

受构造运动的作用形成了近南北和近东西向的两组断裂,主断裂是近南北向的断裂,控制形成了今天的三排山的构造格局——西带断块山、中部残丘山和东部的滑脱褶皱山;近东西的断裂将三排山进一步复杂化,将其分割成复杂断块。埕北古7块位于中部残丘山的侧翼,为埕北古7西逆冲断裂控制形成的太古界残丘,与埕北30潜山带隔沟相望,埕北古7西断层断面东倾,断层东侧太古界地层逆推于西侧之上,太古界断层断距200~500m。

2 地层和储层发育特征

埕岛潜山各层系地层的保存与分布受印支、燕山等多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分布非常复杂,不同构造带、同一构造带不同的构造部位地层的展布都不同,受埕北8滑脱大断层的控制,埕北古7块古生界地层仅在沟谷里有薄层残留,大部分地区中生界直接覆盖与太古界之上。

太古界在华北地台是沉积岩的结晶基底,为一套巨厚的混合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花岗岩、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片麻岩和构造角砾岩。在构造活动中它的顶面往往成为拆离滑脱面,在挤压、扭动应力作用下,中、古生界地层经常顺其顶面褶曲或滑动伸展断裂,这种挤压和扭动应力的作用导致中、古生界及太古界产生大量的裂缝,形成良好的储集空间。

根据区带研究和测井资料分析,储集空间裂缝和溶蚀孔洞主要发育于潜山古风化壳,目前还未揭示太古界内幕储层。构造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决定性因,裂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情况,越靠近应力高值区的大断裂,裂缝越发育。溶蚀孔洞与风化淋滤作用有关,太古界顶面经历了多期沉积间断,暴露时间漫长,风化淋滤作用强,溶蚀缝、洞最为发育,储层集中发育在风化壳200m内。

太古界储层非均质性强,受构造位置影响大。埕北古7井储层厚146.3m,占地层厚度的69.7%,有效储层达108.3m,占总储层的74%,埕北古701井构造部位低,储层发育相比埕北古701井差,储层厚度103.4m,占地层厚度的47.7%,有效储层47.5m,占总储层的45.9%。

3 成藏主控因素

埕岛潜山四周被埕北、桩东、渤中、沙南凹陷环绕,发育沙三段和沙一-东营组两套烃源岩,除埕北凹陷烃源岩成熟度较低外,其他凹陷两套烃源岩均达到生排烃高峰期,油源条件充足。

3.1 源储对接控制了潜山成藏的下限

潜山油藏是典型的新生古储型油藏,油源条件是其成藏之前提,断至烃源层的深大断裂是油气运移的最重要的通道,区内发育的埕北断层、埕北30南、北等多条深大断裂控制潜山圈闭形成的同时还构成了重要的油源通道网,另外,不整合面也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断裂直接与烃源岩对接的最大深度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底界,底界之上均有成藏之物质基础。

埕岛地区油源断裂与烃源层的直接对接深度达5000m,目前发现的最深油藏在桩海103井区,下古生界4383-4767.71m井段试油,油75.2t/d,气2.381×104t/d,水43.2t/d,推断潜山油藏埋深4767m。埕北古7井即依据此结论建议钻探的,实践证明了“源储对接控制潜山成藏下限”的推断。

3.2 断裂的侧向封堵决定圈闭的有效性

圈闭的封盖条件决定圈闭的有效性,控制着油气成藏高度。埕北古7块上覆地层为中生界底部的紫红色泥岩,突破压力高,封堵性好,侧向封堵是决定圈闭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断层封堵性的地质因素可归结为断距、断裂充填性质和断面的紧闭程度。断距影响着断层两盘砂泥岩层的对置状态,断裂充填性质决定了断层的垂向和侧向封闭性,断面的紧闭程度决定了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

根据对储层发育规律的认识,潜山顶部0-200m是储层集中发育段,反向断层,封堵有利,含油高度与断距大小关系密切,当顺向断层断距大于风化壳储层发育段厚度时,亦具有封堵能力。埕北古7西断层是表现为逆断层的平移断层,断面紧闭,圈闭侧向对接中生界底部泥岩,封堵有利,断距大,封堵能力强,造就埕北古7块成藏高度大。

3.3 油气的充注方式影响油气的富集程度

油气的充注方式影响油气的富集程度,同向充注,充注阻力小容易形成大规模油气聚集,反向充注则规模较小。

埕北古7块油气性质分析,油气成熟度高,气油比大,认为油气来自东部的桩东凹陷和渤中凹陷,地层整体向东,向北倾伏,桩东和渤中凹陷油气在自身浮力的作用下沿压降梯度最大的路径向上向西运移,经油源断裂进入太古界潜山圈闭,可同向充注于埕北古7块圈闭。

4 结论

(1)埕北古7块太古界沉积间断时间长,构造应力集中,发育以裂缝为主的多样性储集空间。

(2)源储对接深度大、断层侧向封堵好和油气同向充注是埕北古7块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李丕龙,张善文,王永诗,宋国齐.多样性潜山成因、成藏与勘探:以济阳坳陷为例[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高平,姜素华,王志英.济阳坳陷潜山油藏形成机理与成藏模式[J].海洋地质动态,2009,25(3):1-6.

[责任编辑:周娜]

猜你喜欢
潜山
车西南坡古生界潜山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曙古潜山空气驱试验研究
大港潜山碳酸盐岩深度酸压关键技术究与应用
港北潜山奥陶系气藏增储建产研究实践
烟雨潜山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三道桥潜山结构与储层特征
立夏时节有雨
辽河潜山滩海区储集特征
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