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樟柯电影《小武》看“作者电影”利弊

2014-07-14 04:38宁素华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名作欣赏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勇小武长镜头

⊙宁素华[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

早在1943年,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便指出:“电影的价值来自作者,信赖导演比信赖主演可靠得多。”①在之前,人们习惯于用主演或者制作公司的名字来指认一部电影。到了1948年,法国导演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提出了他的著名主张:“摄影机—自来水笔”,而后作者论不断地发展,直到1964年,由特吕弗明确提出了“电影作者”理论将电影的导演看成像对一部作品进行自由书写创作的作家,从而使一部电影打上导演的烙印。②按照弗朗索瓦·特吕弗和雅克·里维特等人的观点,真正的电影“作者”应该是把某种真正个人的东西带进他的题材的人;“作者”不会仅仅把他人的作品忠实地、无我地摹写出来,而是把题材用于表达他本人的个性。③“电影作者论”从20世纪中叶发展到今天,可以看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极。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中国的“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影片《小武》为例,谈一谈“作者电影”的利与弊。

一、《小武》作为“作者电影”的优势

一部电影之所以成为“作者电影”,是因为它本身反映了一个导演的思想、个性与风格,在影片里,不论是它的镜头、声音音响、影片色彩还是场景设置等都带有导演自身独特的风格,如此形成的一部作品,不同于主流电影的大众特征,给观众以独特的观影体验。下文中,笔者将从影片的色彩、镜头、音响、光线等方面简要分析《小武》所体现出的作者电影的形式优点。

1.灰色调的色彩运用

影片以灰色调为主,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粗糙、脏乱,并且落后破败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汾阳县这个小县城。小武是影片的主人公:穿着一身不合身的西装,戴着大大的黑框眼镜,在大街小巷游荡。他是一个小偷,也就意味着他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物”。灰色是一个压抑、昏暗、沉闷的颜色。导演将灰色运用到影片之中,恰恰与小武的身份、生活状态,与这个时期中国的状态相呼应。处于边缘化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不加掩饰地呈现,更体现出导演作者所主张的纪实风格。

2.长镜头与主观镜头

贾樟柯善于运用长镜头来对生活现象进行还原,将一些被掩藏起来的、不为大众所觉察的真实生活景象展现出来,表现一种真实、自然,甚至是复杂浑浊的风格。例如小武给小勇结婚送礼的镜头运用。这个长镜头运用得十分成功,从头至尾,只有一个镜头。其间,两人坐着交谈,导演运用了固定镜头,没有正反打,没有景深,但是将两人的神态及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小勇眼神躲闪,小武却是一脸落寞。这个镜头交代出小勇要与小武划清界限,向过去的小偷生涯告别,两人之间的友情宣告破裂。又如小武的徒弟打算行窃时,被记者采访有关严打问题的长镜头。在这个长镜头中,哪怕记者一再追问,他却始终保持沉默,眼神不断地躲闪,直至周围不断围上许多人,终被小武拽出人群。这些旁观者不断地聚集,面无表情地盯着他,在长镜头的拍摄效果下,更加体现出这个小城镇的人情冷漠。

主观镜头在片中的运用也同样出色。在《小武》中有一段是小武得知小勇结婚的消息时,去小勇家里的情景。这一段采用的是跟拍主观镜头。小武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充满烦闷和难过,他主动去找小勇,镜头跟随着小武的运动而运动,这一段主观镜头的使用有效凸显了小武内心的复杂情感。

3.自然光线

一般影片室内拍摄时,为了达到最好的灯光效果,很少会采用自然光线。但是《小武》这部影片却没有这样。它采用的是自然光线拍摄,不论是在昏暗的室内、歌厅,还是在白日的阴暗角落里,自然光线的使用使得影片的部分场景连平时的亮度都达不到。影片中似乎只有黑白两色,准确地说应该是灰色:天空、柏油路、房屋、衣服……这一切构成了这个破败的小县城的萧条影像,烘托出小武人生的悲惨命运。最重要的是,自然光线的运用更加反映出作者导演对纪实风格的个人追求。

当然,也有温情时刻的导演作者化处理,比如影片中讲述小武爱情来临时的场景。小武去探望生病的梅梅,两人坐在床上交谈。两人的身后是一扇明亮的窗户,摄像机正对着两人,采用逆光拍摄。色彩温暖明亮,梅梅唱起了《天空》这首歌,温馨而浪漫。这一段突然出现在小武生命里的爱情,因导演独具匠心采用暖色调的拍摄方式而变得十分真实而饱满,从而与影片结尾形成鲜明的对比。

4.声音的剪辑

电影语言包括语言、音响和音乐三部分。“从语言方面来说,贾樟柯始终坚持用方言演出,体现出纪实性的一贯风格。”④的确,影片从头至尾的汾阳方言,显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从音响方面来说,政治性的宣传广播、电视新闻、车辆轰鸣声充斥影片背景音。在音乐方面,《小武》表现得更加突出:地方性的说唱段子、街头的流行音乐、歌曲《霸王别姬》《心雨》《天空》,尤其是三首歌曲出现在影片里可谓是恰到好处。《霸王别姬》和《心雨》对于烘托影片的当下性有着重要作用。除了表现时代感之外,这两首歌还微妙地表现着人们的心境。⑤其中,《心雨》在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电台为小勇结婚而点的歌,在这里,小武知道小勇结婚,是去找小勇质问而后友情破灭的开始;第二次是歌厅里梅梅和小武第一次见面,梅梅点歌而小武不会唱,两人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开始;第三次是小武在浴池里唱,从来不会唱歌的小武有这个举动,说明爱情的种子在他的内心悄悄地萌芽了;第四次是小武和梅梅在歌厅里合唱,这个时候两人感情已经深入,小武完全放开自己,让自己接受了这段感情,爱情在小武身上已经开花结果,这个时候的小武是幸福的。可以说,就声音剪辑而言,《小武》与贾樟柯个人所追求的高度纪实风格保持了一致。

二、《小武》作为“作者电影”的弊端

在上文中,笔者从视听剪辑的四个方面分析了《小武》作为“作者电影”与贾樟柯导演作者纪实风格追求之间的高度关联性,认为作为“作者电影”,该片始终贯彻“作者电影”的创作理念,体现出自己的优势,令人印象深刻。但物极必反,《小武》中,由于过分追求“作者电影”的创作理念,罔顾受众的审美诉求,因而体现出其作为“作者电影”的弊端来。下文中,笔者也将从四个方面加以展开。

1.过度纪实化

贾樟柯的电影具有十分突出的纪实性,有的时候,太过真实或者说太过追求与现实的一致性,反而使镜头失去应有的美感。《小武》以灰色调为主,加上破败的、脏乱的小城市,再有这么一个悲哀的人物形象,过分放大现实中的丑陋,给观众带来十分压抑的视觉体验。例如小武和梅梅两个人一起外出,走在路上,两旁是破旧的房屋、斑驳的墙壁,地上流着一行黑色的污水,衬托着两人的交谈,显得小武这个形象十分猥琐。

影片太过追求导演主张的纪实风格,影片基调过于黑暗,使得观众无法在主人公身上寻得人格认同。小勇曾经是小武的好朋友,这段友情对小武来讲十分珍贵。但是小勇小有实力之后,却要疏远小武,不仅结婚不通知他,而且将小武送去的礼金退回去,说钱不干净……梅梅可以说是给了小武一个最美好的希望,他甚至想象自己在婚礼上喝酒的景象,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小武是非常幸福的。但是给了小武希望的人,却不声不响地离开了,也放弃了他。接连失去了友情与爱情,他将本来要送给梅梅的金戒指转送给了母亲,母亲却拿着送给了儿媳妇,在小武的质问下,反而将他赶出了家门……这些将小武一步步地推向了深渊,让他陷入巨大的悲哀之中,也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无法与人物建立人格认同。

2.过多政治元素的堆砌

一如有些学者批评贾樟柯“为了突出政治性的批判,他的每一部电影里都有高音喇叭与广播重复出现,都有电视新闻喋喋不休播送中国国家领导人重要指示和精神传达,都有斑驳脱落或黯然肮脏的墙壁上的标语或涂鸦”⑥一样,在《小武》中,同样的情况也出现了。广播里不断地播放着关于严打的政治宣传,墙上同样有宣传标语,如“为人民服务”等。这使得影片中出现了大量游离于情节与人物的冗余政治信息。

3.人物缺乏张力

“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是对无情世界的超越,是导演用整个心灵去拥抱与感悟生命的与生活的结果。”⑦从整体上来看,《小武》这部影片缺乏文学性,小武这个人物缺乏一种张力。这主要是跟作者将注意力多放在表现人们生活的状态上有关。小武是一个小偷,是一个社会的“边缘人物”,他的生活,他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他的心路历程,他接连失去友情、爱情、亲情后的复杂内心感受应该是要有一个表现的。导演强化作者身份,过分追求写实,反而放大了社会中的灰暗面,以至于忽略了人物的真实内在。

4.同期声的不当使用

《小武》完全采用同期声录音的形式。人物对话多是方言。不错,它是有助于体现浓厚的地域气息,也能更好地表达导演追求纪实的作者观念。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这部影片的对话,凡是方言对话的部分,有很多是不明所以的,这会极大削弱观众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此外,影片中的声音除了音乐声、广播声之外,还有一个声音经常出现,那就是马路上的汽车声。马路声的同期录制,当然可以增强影片的纪实性,但是试想一下,本来就听不太懂的方言,配上经常呼啸而过的汽车马达声,这多少会干预观众对影片情节的认知度。因此,笔者认为,由于《小武》对“作者电影”创作的过分追求———导演过分追求保持高度的一以贯之的纪实风格,使得《小武》中出现了同期声的不当使用。

综上而言,本文认为“作者电影”一方面的确有助于年轻导演形成自己的风格,也有利于电影作品的形式翻新;然而,另一方面,过分追求导演的作者身份也会使“作者电影”受限于作者视角,失去更多的观众认同。

① 语出安德烈·巴赞,转见戴锦华:《电影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② 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9页。

③ 李道新:《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6页。

④⑤ 黄佼:《贾樟柯电影的美学风格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2页,第13页。

⑥⑦ 潘先伟:《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第107页,第107—108页。

猜你喜欢
小勇小武长镜头
电影《芳华》长镜头应用技巧及其特色分析
开化长镜头
毕赣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档
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剥花生的智慧
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最高山峰
你的书包呢
小武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