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蕾温度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4-07-16 09:07张黎杰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品质产量

张黎杰等

摘要:以杏鲍菇六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催蕾温度对工厂化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蕾期,15 ℃更有利于诱导菇蕾形成和发育,且对幼菇子实体形态指标的影响与其他温度处理差异不显著。但至采收期,不同催蕾温度处理对子实体的影响差异显著。15 ℃处理子实体形态指标高于其他处理,且单朵菇质量、单包产量最高,但品质指标稍差;14 ℃处理杏鲍菇产量低于其他处理,但品质最佳。

关键词:催蕾温度;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646.1+41.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204-02

当食用菌营养菌丝充分蔓延并生理成熟后,受到外界刺激就能诱发原基形成,其中降温是诱导原基形成的主因[1],因此温度对杏鲍菇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认为,杏鲍菇发菌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4~26 ℃,催蕾期温度应保持在14~16 ℃,育菇阶段温度应保持在14~16 ℃[2]。但是不同的品种和栽培方式对温度的要求略有不同。

诱导原基形成的温度敏感期称为催蕾期,这时温度高低直接影响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合适的温度调控对工厂化杏鲍菇的生产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催蕾温度对工厂化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时的温度调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杏鲍菇品种选用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的杏鲍菇六号。

1.2 试验地点

江苏天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出菇室。

1.3 试验方法

1.3.1 出菇管理 2013年3月31日,杏鲍菇发菌完毕,将菌包移至3个出菇室,保持菇房温度16 ℃;4月2日开袋,开灯(白天8 h)诱导原基形成,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出菇室温度分别设置为14、13、15 ℃;2 d后,3个出菇室温度均改为14 ℃,持续8 d;4月12日菇蕾长至中等大小,停止光照刺激;4月19日开始采收,采收周期为4~5 d。采摘新鲜的杏鲍菇子实体,测定产量和品质指标。

1.3.2 测定方法 含水量测定:先称鲜质量,然后85 ℃下烘干3 h,冷却,再称干质量。含水量=(鲜质量-干质量)/鲜质量×100%。

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维生素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分别采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茚三酮溶液显色法、二甲苯萃取比色法、氮蓝四唑(NBT)法、比色法。以上测定方法均参考李合生的《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3]。

1.3.3 数据采集与整理 4月8日菇蕾形成时,统计菇蕾个数;4月11日菇蕾发育初期,测定菇蕾高度、菌柄和菌盖直径;4月19日采摘时,测定菇蕾高度、菌柄和菌盖直径、单朵菇质量、单袋产量。

1.3.4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和STAT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现蕾期子实体形态分析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在菇蕾发育初期,15 ℃下菇蕾发育个数最多,与13 ℃处理和14 ℃处理差异极显著,而 13 ℃ 处理与14 ℃处理差异不显著。从发育初期菇蕾高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子实体发育初期,菇蕾形成和发育对温度较敏感,但幼菇子实体形态指标对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变化不敏感。

3 小结与讨论

催蕾温度对子实体原基的诱导有不同影响。李辉平等认为催蕾期温度应保持在14~16 ℃[2];易斌等针对杏鲍菇98的研究认为16 ℃是催蕾期最适温度[4];于海龙等以富杏杏鲍菇菌株为研究对象,认为适合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6 ℃[5]。本试验以杏鲍菇六号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在催蕾期,15 ℃更有利于诱导杏鲍菇菇蕾形成和发育,这与姜性坚等对湘杏98的试验结果[6]一致。这些差异可能是由生产方式及品种不同引起的。

不同催蕾温度对杏鲍菇子实体的产量、外观、内在品质也有一定影响。于海龙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17 ℃时单瓶总产量最高,但其单菇重远低于16、18 ℃处理,16 ℃有利于提高出口比例和总产量[7]。在本试验中,15 ℃催蕾温度处理的杏鲍菇有较高的单菇重和单包产量,在该温度控制下,产品产量高,能耗较低;而14 ℃处理的产量稍低,品质最优。在实际生产中,每降低1 ℃,生产成本随之增加,因此应针对不同的消费和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催蕾期温度。

参考文献:

[1]黄 毅. 食用菌栽培[M].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6-70.

[2]李辉平,宋金俤,林金盛,等. 主要环境因子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影响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28-30.

[3]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7-249.

[4]易 斌,王春晖,胡汝晓,等. 杏鲍菇98工厂化生产最适育菇参数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6):20-22.

[5]于海龙,郭 倩,杨 娟,等. 不同温度下工业化瓶栽杏鲍菇生长分析[J]. 食用菌学报,2009,16(3):20-24.

[6]姜性坚,王春晖,胡汝晓,等.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1,30(1):23-25,41.

[7]于海龙,冯志勇,郭 倩.不同温度下杏鲍菇产量差异分析[J]. 上海农业学报,2010,26(2):46-48.

摘要:以杏鲍菇六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催蕾温度对工厂化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蕾期,15 ℃更有利于诱导菇蕾形成和发育,且对幼菇子实体形态指标的影响与其他温度处理差异不显著。但至采收期,不同催蕾温度处理对子实体的影响差异显著。15 ℃处理子实体形态指标高于其他处理,且单朵菇质量、单包产量最高,但品质指标稍差;14 ℃处理杏鲍菇产量低于其他处理,但品质最佳。

关键词:催蕾温度;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646.1+41.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204-02

当食用菌营养菌丝充分蔓延并生理成熟后,受到外界刺激就能诱发原基形成,其中降温是诱导原基形成的主因[1],因此温度对杏鲍菇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认为,杏鲍菇发菌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4~26 ℃,催蕾期温度应保持在14~16 ℃,育菇阶段温度应保持在14~16 ℃[2]。但是不同的品种和栽培方式对温度的要求略有不同。

诱导原基形成的温度敏感期称为催蕾期,这时温度高低直接影响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合适的温度调控对工厂化杏鲍菇的生产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催蕾温度对工厂化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时的温度调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杏鲍菇品种选用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的杏鲍菇六号。

1.2 试验地点

江苏天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出菇室。

1.3 试验方法

1.3.1 出菇管理 2013年3月31日,杏鲍菇发菌完毕,将菌包移至3个出菇室,保持菇房温度16 ℃;4月2日开袋,开灯(白天8 h)诱导原基形成,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出菇室温度分别设置为14、13、15 ℃;2 d后,3个出菇室温度均改为14 ℃,持续8 d;4月12日菇蕾长至中等大小,停止光照刺激;4月19日开始采收,采收周期为4~5 d。采摘新鲜的杏鲍菇子实体,测定产量和品质指标。

1.3.2 测定方法 含水量测定:先称鲜质量,然后85 ℃下烘干3 h,冷却,再称干质量。含水量=(鲜质量-干质量)/鲜质量×100%。

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维生素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分别采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茚三酮溶液显色法、二甲苯萃取比色法、氮蓝四唑(NBT)法、比色法。以上测定方法均参考李合生的《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3]。

1.3.3 数据采集与整理 4月8日菇蕾形成时,统计菇蕾个数;4月11日菇蕾发育初期,测定菇蕾高度、菌柄和菌盖直径;4月19日采摘时,测定菇蕾高度、菌柄和菌盖直径、单朵菇质量、单袋产量。

1.3.4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和STAT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现蕾期子实体形态分析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在菇蕾发育初期,15 ℃下菇蕾发育个数最多,与13 ℃处理和14 ℃处理差异极显著,而 13 ℃ 处理与14 ℃处理差异不显著。从发育初期菇蕾高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子实体发育初期,菇蕾形成和发育对温度较敏感,但幼菇子实体形态指标对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变化不敏感。

3 小结与讨论

催蕾温度对子实体原基的诱导有不同影响。李辉平等认为催蕾期温度应保持在14~16 ℃[2];易斌等针对杏鲍菇98的研究认为16 ℃是催蕾期最适温度[4];于海龙等以富杏杏鲍菇菌株为研究对象,认为适合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6 ℃[5]。本试验以杏鲍菇六号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在催蕾期,15 ℃更有利于诱导杏鲍菇菇蕾形成和发育,这与姜性坚等对湘杏98的试验结果[6]一致。这些差异可能是由生产方式及品种不同引起的。

不同催蕾温度对杏鲍菇子实体的产量、外观、内在品质也有一定影响。于海龙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17 ℃时单瓶总产量最高,但其单菇重远低于16、18 ℃处理,16 ℃有利于提高出口比例和总产量[7]。在本试验中,15 ℃催蕾温度处理的杏鲍菇有较高的单菇重和单包产量,在该温度控制下,产品产量高,能耗较低;而14 ℃处理的产量稍低,品质最优。在实际生产中,每降低1 ℃,生产成本随之增加,因此应针对不同的消费和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催蕾期温度。

参考文献:

[1]黄 毅. 食用菌栽培[M].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6-70.

[2]李辉平,宋金俤,林金盛,等. 主要环境因子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影响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28-30.

[3]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7-249.

[4]易 斌,王春晖,胡汝晓,等. 杏鲍菇98工厂化生产最适育菇参数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6):20-22.

[5]于海龙,郭 倩,杨 娟,等. 不同温度下工业化瓶栽杏鲍菇生长分析[J]. 食用菌学报,2009,16(3):20-24.

[6]姜性坚,王春晖,胡汝晓,等.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1,30(1):23-25,41.

[7]于海龙,冯志勇,郭 倩.不同温度下杏鲍菇产量差异分析[J]. 上海农业学报,2010,26(2):46-48.

摘要:以杏鲍菇六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催蕾温度对工厂化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蕾期,15 ℃更有利于诱导菇蕾形成和发育,且对幼菇子实体形态指标的影响与其他温度处理差异不显著。但至采收期,不同催蕾温度处理对子实体的影响差异显著。15 ℃处理子实体形态指标高于其他处理,且单朵菇质量、单包产量最高,但品质指标稍差;14 ℃处理杏鲍菇产量低于其他处理,但品质最佳。

关键词:催蕾温度;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646.1+41.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204-02

当食用菌营养菌丝充分蔓延并生理成熟后,受到外界刺激就能诱发原基形成,其中降温是诱导原基形成的主因[1],因此温度对杏鲍菇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认为,杏鲍菇发菌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4~26 ℃,催蕾期温度应保持在14~16 ℃,育菇阶段温度应保持在14~16 ℃[2]。但是不同的品种和栽培方式对温度的要求略有不同。

诱导原基形成的温度敏感期称为催蕾期,这时温度高低直接影响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合适的温度调控对工厂化杏鲍菇的生产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催蕾温度对工厂化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时的温度调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杏鲍菇品种选用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的杏鲍菇六号。

1.2 试验地点

江苏天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出菇室。

1.3 试验方法

1.3.1 出菇管理 2013年3月31日,杏鲍菇发菌完毕,将菌包移至3个出菇室,保持菇房温度16 ℃;4月2日开袋,开灯(白天8 h)诱导原基形成,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出菇室温度分别设置为14、13、15 ℃;2 d后,3个出菇室温度均改为14 ℃,持续8 d;4月12日菇蕾长至中等大小,停止光照刺激;4月19日开始采收,采收周期为4~5 d。采摘新鲜的杏鲍菇子实体,测定产量和品质指标。

1.3.2 测定方法 含水量测定:先称鲜质量,然后85 ℃下烘干3 h,冷却,再称干质量。含水量=(鲜质量-干质量)/鲜质量×100%。

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维生素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分别采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茚三酮溶液显色法、二甲苯萃取比色法、氮蓝四唑(NBT)法、比色法。以上测定方法均参考李合生的《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3]。

1.3.3 数据采集与整理 4月8日菇蕾形成时,统计菇蕾个数;4月11日菇蕾发育初期,测定菇蕾高度、菌柄和菌盖直径;4月19日采摘时,测定菇蕾高度、菌柄和菌盖直径、单朵菇质量、单袋产量。

1.3.4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和STAT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现蕾期子实体形态分析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在菇蕾发育初期,15 ℃下菇蕾发育个数最多,与13 ℃处理和14 ℃处理差异极显著,而 13 ℃ 处理与14 ℃处理差异不显著。从发育初期菇蕾高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子实体发育初期,菇蕾形成和发育对温度较敏感,但幼菇子实体形态指标对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变化不敏感。

3 小结与讨论

催蕾温度对子实体原基的诱导有不同影响。李辉平等认为催蕾期温度应保持在14~16 ℃[2];易斌等针对杏鲍菇98的研究认为16 ℃是催蕾期最适温度[4];于海龙等以富杏杏鲍菇菌株为研究对象,认为适合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6 ℃[5]。本试验以杏鲍菇六号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在催蕾期,15 ℃更有利于诱导杏鲍菇菇蕾形成和发育,这与姜性坚等对湘杏98的试验结果[6]一致。这些差异可能是由生产方式及品种不同引起的。

不同催蕾温度对杏鲍菇子实体的产量、外观、内在品质也有一定影响。于海龙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17 ℃时单瓶总产量最高,但其单菇重远低于16、18 ℃处理,16 ℃有利于提高出口比例和总产量[7]。在本试验中,15 ℃催蕾温度处理的杏鲍菇有较高的单菇重和单包产量,在该温度控制下,产品产量高,能耗较低;而14 ℃处理的产量稍低,品质最优。在实际生产中,每降低1 ℃,生产成本随之增加,因此应针对不同的消费和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催蕾期温度。

参考文献:

[1]黄 毅. 食用菌栽培[M].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6-70.

[2]李辉平,宋金俤,林金盛,等. 主要环境因子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影响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28-30.

[3]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7-249.

[4]易 斌,王春晖,胡汝晓,等. 杏鲍菇98工厂化生产最适育菇参数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6):20-22.

[5]于海龙,郭 倩,杨 娟,等. 不同温度下工业化瓶栽杏鲍菇生长分析[J]. 食用菌学报,2009,16(3):20-24.

[6]姜性坚,王春晖,胡汝晓,等.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1,30(1):23-25,41.

[7]于海龙,冯志勇,郭 倩.不同温度下杏鲍菇产量差异分析[J]. 上海农业学报,2010,26(2):46-48.

猜你喜欢
品质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