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探析

2014-07-18 11:32茹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6期
关键词:肌瘤剖宫产子宫

茹渤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探析

茹渤

目的 观察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9 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设为观察组 ;29例同期行单纯剖宫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术中宫缩剂使用量、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恶露干净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中手术时间、术中宫缩剂使用量均大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中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和对照组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恶露干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 只是手术时间较长 , 手术较复杂 , 经验和技术达标的医院可以给予符合条件的患者手术。

剖宫产 ;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发生于妇女妊娠期的盆腔良性肿瘤 ,有报道显示[1]:其发生率约为 0.05%~5.00%。近年来由于晚婚晚育的普及和B超的广泛应用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对于剖宫产时是否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目前仍有争议 , 本研究为探究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 , 选择本院剖宫产并子宫肌瘤患者 29 例 , 和同期单纯剖宫产患者 29 例对比分析 , 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1 年 5 月 ~2013 年 9 月在本院治疗的剖宫产并子宫肌瘤患者 29 例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 设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 29 例行单纯剖宫产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 21~41 岁 , 平均年龄 (32.2±4.5)岁 , 孕周36~41 周 , 平均孕周 (39.4±1.1)周 , 初产妇 11 例 , 经产妇 18例 , 其中有剖宫产史 8 例 ;对照组年龄 22~43 岁 , 平均年龄(33.2±5.1)岁 , 孕周 35~41 周 , 平均孕周 (38.8±1.3)周 , 初产妇 10 例 , 经产妇 19 例 , 其中有剖宫产史 7 例。所有患者均无活动性出血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术中药品过敏反应、凝血障碍等其他干扰性疾病。观察组患者均为术前发现妊娠合并肌瘤 ,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年龄、孕周、妊娠次数、健康状况等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对照组只行单纯的剖宫产术 , 术后护理条件和方法相同。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术中宫缩剂使用量等指标;术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恶露干净时间等临床恢复情况 , 填入自制表格 , 对比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术中宫缩剂使用量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中手术时间 , 术中宫缩剂使用量均大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中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恢复情况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恶露干净时间于对照组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术中宫缩剂使用量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术中宫缩剂使用量的比较

注 :与对照组比较 ,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 m i n ) 术中出血量 ( m l ) 血红蛋白下降值 ( g / L ) 术中宫缩剂使用量 ( U )观察组 2 9 3 2 . 6 3 ± 8 . 3 8a 2 1 3 . 4 2 ± 7 0 . 5 5b 1 0 . 8 6 ± 4 . 3 6b 3 1 . 0 2 ± 9 . 4 8a对照组 2 9 2 1 . 3 1 ± 9 . 4 8 2 0 7 . 3 1 ± 6 7 . 8 5 9 . 7 5 ± 5 . 4 1 2 3 . 4 5 ± 6 . 3 5 P<0 . 0 5 >0 . 0 5 >0 . 0 5 <0 . 0 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恢复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恢复情况的比较

注 :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排气时间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住院时间 恶露干净时间观察组 2 9 2 . 1 2 ± 0 . 6 2a 1 . 4 4 ± 0 . 6 7a 4 . 5 3 ± 1 . 3 6a 3 5 . 2 6 ± 1 7 . 3 7a对照组 2 9 1 . 9 4 ± 0 . 7 1 1 . 2 ± 0 . 8 1 4 . 2 5 ± 1 . 5 1 2 5 . 8 7 ± 1 6 . 7 4 P>0 . 0 5 >0 . 0 5 >0 . 0 5 >0 . 0 5

3 讨论

因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和雌性激素关系密切 , 所以它常并发于育龄女性中[2]。对于剖宫产中是否剔除子宫肌瘤 , 目前医学界仍在争论中。反对手术的学者认为:该手术理论上会增加患者出血率和术后并发症率。在妊娠期 , 肿瘤会软化和周围组织紧密结合 , 界限模糊 , 这无疑会给子宫肌瘤剔除术带来技术上的困难 , 且孕妇剖宫产时是足月妊娠 , 子宫高度充血 , 若此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很可能会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另外有报道显示:有多数产妇子宫肌瘤可能于产后自行缩小而无任何临床症 , 此附加手术临床无太大意义[3];而另一部分主张手术的学者认为:子宫肌瘤能够影响孕妇产后子宫的恢复 , 且增加盆腔感染的可能性。现今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 , 高龄产妇越来越多 , 子宫肌瘤并发率也越来越高 , 剖宫产率也在逐年提高 , 在剖宫产时剔除子宫肌瘤可以使患者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 , 减少肉体痛苦的同时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4]。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 观察组运用了剖宫产时子宫肌瘤剔除术 , 和单纯剖宫产术的对照组比较 , 观察组治疗中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和对照组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治疗中手术时间 , 术中宫缩剂使用量均大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从术后患者临床恢复情况来看 ,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恶露干净时间于对照组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这些从一定角度上说明了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越性。

现今也有多家报道显示:剖宫产时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优越性 , 周剑利等[5]报道 :对于有经验的产科医生在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 , 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增加手术风险。通过以上研究和讨论 , 作者认为 :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具有优越性 , 特别是有现今发达的医疗技术作为保障 , 可以放宽该手术方法的应用范围 , 建议那些无其他并发症、身体健康 , 不想再生育的孕妇行该方法剔除子宫肌瘤。但是对于那些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 例如合并心脏病、肝肾功能障碍、凝血障碍等的患者 , 可不应用此方法治疗 , 等患者康复后再进行单纯子宫肌瘤切除术。

综上所述 , 对于妊娠期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行剖宫产时子宫肌瘤剔除术 , 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 术中和术后患者临床指标均无太大改变 , 只是手术时间较长 , 技术要求较高 , 所以对于身体条件符合的患者和技术条件符合的医院来说 , 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

[1]李润先 , 阳茂春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75 例临床体会 .重庆医学 , 2010, 39(3):378-380.

[2]易伟斌 , 夏姿芳 , 李志军 , 等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85 例临床分析 .海南医学 , 2010, 21(9):35-36.

[3]姚立丽 , 张云山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分析 .山东医药 , 2013, 53(12):43-44.

[4]黄蕊 , 巩传红 , 黄文英 , 等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性研究 .中国医药导刊 , 2011, 13(11):1872, 1876.

[5]周剑利 , 韩素新 , 张淑娟 , 等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52 例临床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 2011, 26(3):361-363.

2014-05-13]

453003 新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猜你喜欢
肌瘤剖宫产子宫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