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炎48例临床分析

2014-07-18 11:32高荣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6期
关键词:还原型性肝炎蛋氨酸

高荣凯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炎48例临床分析

高荣凯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 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各 48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 ,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腺苷蛋氨酸治疗 , 疗程均为 4 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l)、γ- 谷氨酰转肽酶 (γ-GGT)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5.8% 明显高于对照组 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间 ALT、AST、Tbil和 γ-GGT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 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炎患者效果优于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 且安全性好 , 值得推广应用。

还原型谷胱甘肽 ;腺苷蛋氨酸 ;药物性肝炎 ;疗效

近年来随着药物的大量使用 , 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 研究显示约有 1000 多种药物可能引起肝脏的损害 ,且药物性肝炎占药物性损害的 15% 左右[1]。药物性肝炎临床表现复杂 , 缺乏特异性 , 极容易被误诊或忽略。目前临床上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主要方法是在停用损肝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保肝药物。本院近年来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6 月收治的9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 排除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癌等疾病 , 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48 例。对照组男 29 例 , 女 19 例 ;年龄 16~66 岁 , 平均年龄 (50.4±6.6)岁 ;损害肝脏的药物为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11 例 , 抗结核药物 9 例 , 化疗药物 10 例 , 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10 例 , 中草药 5 例 , 其他 3 例。观察组男 30 例 , 女 18 例 ;年龄 15~68 岁 , 平均年龄 (51.8±7.2)岁 ;损害肝脏的药物为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 12 例 , 抗结核药物 11 例 , 化疗药物 9 例 ,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9 例 , 中草药 3 例 , 其他 4 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和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 ,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2400 mg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 有糖尿病者加入适量正规胰岛素中和 , 1 次 /d)和腺苷蛋氨酸 (500 mg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或 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 1 次 /d)治疗 , 疗程均为 4 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l)、γ- 谷氨酰转肽酶 (γ-GGT)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3 临床效果判断 根据参考文献[3]中提供的方法来判断临床效果 , 显效 :患者不适症状消失 , 转氨酶恢复正常 ;有效 :患者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 转氨酶较前下降 50% 以上 ;无效 :患者不适症状无明显减轻甚至加重 , 转氨酶较前下降小于 50%。总有效率为 (显效 + 有效 )/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比较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5.8% VS 83.3%, P<0.05)。具体见表1。

2. 2 两组间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间 ALT、AST、Tbil和 γ-GGT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 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

表2 两组间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 x-±s)

2. 3 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稳定 , 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伤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肝炎之一 , 文献报道其约占 10%~15%, 仅次于药物所致的皮肤黏膜损害[4]。导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的机制主要与药物代谢反应、免疫介导反应、特发性肝毒素损伤等有关 , 而影响因素主要与药物种类、剂量、使用时间和患者自身状况有关[5]。根据肝损伤的类型通畅将药物性肝损伤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瘀积型和混合型 , 其中以混合型肝炎为主。

药物性肝炎发生使体内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和亲电子基团 , 消耗大量内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 , 导致蛋氨酸代谢异常和胆汁分泌减少 , 最终引起胆汁瘀积和肝功能异常。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体内重要的保护性物质 , 对维持生物细胞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 尤其是参与体内某些药物和重金属、毒素等物质的生物转化和解毒功能 , 使之排出体外[6]。潘志红[7]的研究显示对于药物性肝炎患者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腺苷蛋氨酸是体内甲基供体并参与转甲基过程 , 与肝脏的生物转化和解毒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改善体内胆汁代谢减轻胆汁瘀积方面具有确切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了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腺苷蛋氨酸治疗 , 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5.8% VS 83.3%, 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对于肝细胞损伤的改善程度和胆汁瘀积方面显示出了更好地效果 , 而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佟静 , 王炳元 .药物性肝炎 107 例诊治分析 .山东医药 , 2011, 51(40):79-80.

[2]许杏梅 , 许娜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山西医药杂志 , 2013, 42(12):1373-1374.

[3]王崇慧 , 郑三菊 , 占国清 .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比较 .临床消化病杂志 , 2013, 25(4):203-205.

[4]刘旭东 , 王炳元 .我国药物性肝损害 2003-2008 年文献调查分析 .临床误诊误治 , 2010, 23(5):487-488.

[5]于来荣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病因及相关治疗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 2012, 09(11):30-31.

[6]王继业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 2012, 16(26):3515.

[7]潘志红 .还原性谷胱甘肽在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2012(13):25-26.

2014-04-28]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还原型性肝炎蛋氨酸
基于蛋氨酸代谢调控的内源性抗氧化分子机制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酪蛋白合成及其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蛋氨酸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还原型锡酸铅粒度对Al/HM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及安定性的影响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有关两种还原型辅酶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化滞柔肝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还原型谷胱甘肽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