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4-07-18 11:32亢顺阳田大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6期
关键词:内皮素阿托内皮

亢顺阳 田大利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亢顺阳 田大利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 3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溶栓疗法、给予抗凝类药物、扩张冠脉血管类药物、β 受体阻断药、ACEI 类药物等 ),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本组治疗前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水平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水平相比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 改善内皮功能 , 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炎症因子;内皮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性病症 , 发病突然 , 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 , 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血栓 , 导致冠脉血流阻塞中断 , 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坏死 , 从而产生胸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阿托伐他汀是他汀类调脂药物 ,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炎等作用。本文选择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此类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所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 60 例 (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均为本院 2011 年 11 月 ~2013 年 11月期间收治病例 , 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分别为 18 例和 12 例 , 平均年龄56.9 岁 (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 47 岁和 74 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分别为 17 例和 13 例 , 平均年龄 57.6 岁 (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 45 岁和 73 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溶栓疗法、给予抗凝类药物、扩张冠脉血管类药物、β 受体阻断药、ACEI类药物等 ),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 , 10 mg/次 , 1 次 /d。连续治疗 4 周。

1. 3 检测指标 两组患者在入院的第 2 天 (治疗前 )以及治疗 4 周后 (治疗后 )分别取空腹静脉血约 3 ml, 抗凝 , 离心(3000 r/min)10 min, 分离血清。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的水平 , 具体检测步骤根据试剂盒提供的相关步骤严格进行。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4.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改变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本组治疗前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水平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水平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注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内皮素 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 0 6 0 3 . 1 ± 3 5 . 8 3 6 6 . 2 ± 4 5 . 0a 4 9 . 2 ± 6 . 3 3 8 . 6 ± 5 . 5a 4 8 . 3 ± 8 . 2 2 9 . 1 ± 4 . 4a观察组 3 0 6 0 9 . 4 ± 4 1 . 7 2 2 1 . 1 ± 3 7 . 6ab 4 8 . 5 ± 5 . 7 2 9 . 1 ± 4 . 5ab 4 7 . 5 ± 7 . 3 2 0 . 3 ± 5 . 1ab

3 讨论

研究表明 , 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是免疫球蛋白的超家族成员 , 参与细胞的识别与黏附 , 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内皮素是一种内皮血管收缩因子 , 对血管能够产生强度的收缩作用 , 此因子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 ,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 能够提供机体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分解代谢 , 有研究认为 , 阿托伐他汀具有一定的抗炎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2,3]。本文结果显示 , 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后 ,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 , 说明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 改善内皮功能 , 提高治疗效果。

[1]周炜 , 陈玲 , 陈曼华 .阿托伐他汀通过下调线粒体融合素 2 表达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2014, 04(1):388-390.

[2]刘鸣 , 潘杰锋 , 吕静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吉林医学 , 2014, 08(2):1645-1646.

[3]洪继学 , 章光娣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的影响观察 .河北医学 , 2014, 03(1):403-405.

2014-04-22]

473400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亢顺阳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医院 (田大利 )

猜你喜欢
内皮素阿托内皮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脑脊液内皮素检测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
内皮素与氧化应激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