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干预

2014-07-18 11:32袁永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6期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

袁永俐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干预

袁永俐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6 例 , 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 每组 28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 研究组则予以护理干预 ,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96.4%, 对照组 85.7% ;研究组治疗安全性 92.9%,对照组 82.1%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 96.4%, 对照组 82.1%, 三个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护理干预后 , 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 具有良好临床安全性 , 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干预;安全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疾病之间的中间型心肌缺血疾病类型 , 存在较为显著发病几率 , 患者通常引发内科合并症。如患者病情改变较为快速极易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 , 且能够发展导致 AMI或直接引发心脏猝死情况。为避免 UAP 发展速度过快 , 在患者病情予以详细观察同时 , 正确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病情稳定存在一定价值。本文选取 56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分析护理干预效果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1 年 5 月 ~2013 年 7 月 56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 28 例 , 其中男 34 例 , 女 22 例 , 年龄 45~78 岁 , 平均年龄 (57.9±2.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 研究组则予以护理干预 , 主要护理措施如下所示。

1. 2. 1 常规护理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如心跳、体温、血压、脉搏等改变状况 , 尤其注意患者心绞痛发生位置、频率及持续时间等 , 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发生时有无放射状疼痛感等 , 且予以详细记录。仔细询问患者 , 在心绞痛发生时存在特殊化诱因 , 是否出现过量体力劳动或大量运动 ;有无经常性存在情绪紧张、激动等不良情绪 , 是否受寒等 ;是否出现过量饮食、体位及饮食习惯发生突然性变化等情况。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头晕、心悸、冷汗及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实施静脉滴注过程者 , 因为患者血管出现弯曲、弹性差等不利因素 , 输液及抽血过程需对患者血管实施特殊保护 , 且严格保持输液速度稳定性 , 控制在合理滴速范围内 , 防止引发意外。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如有心悸、呼吸困难、瘙痒等不良情况发生 , 需及时通知医生对应处理。采取心电监护仪器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施详细监测 , 且对 24 h 出入量进行记录 ,如有必要需调整给药速度 ,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1]。

1. 2. 2 饮食护理 应用高维生素、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食物 , 使之易消化保持清淡 , 少量多餐 ,不可应用过饱或食用刺激性食品级饮料 , 防止受到寒冷刺激 ,戒烟酒 , 多食用蔬菜水果。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良好饮食习惯重要性 , 使之能够积极主动配合。

1. 2. 3 心理护理 因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心前区疼痛感持续时间较长 , 且舌下应用硝酸甘油无法得到良好缓解 , 有的还会存在濒死感 , 导致患者往往出现过度恐惧现象 , 对疾病过于担心 , 引发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 导致心脏负担增加 , 所以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对患者情绪进行合理安抚 , 观察患者自身性格及心理变化 , 并针对性予以心理疏导 , 使之了解心绞痛疾病知识 , 急救措施及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了解自身病情 , 并进行自我保健与自我救护。尽可能解答患者疑问 , 满足其需要 , 确保患者精神保持放松 ,良好心理状态 , 以便减少心脏耗氧量 , 树立良好信心 , 积极配合治疗。

1. 2. 4 生活护理[2]由于患者病情原因 , 导致其活动受到一定限制 , 因此在活动时需指定合理计划 , 心绞痛在发作时需及时停止一切活动 , 缓解期患者通常无需卧床休息 , 对于不稳定型心痛患者需卧床休息。良好活动计划需按照患者实际活动水平 , 鼓励其积极参加一些适宜运动锻炼机体 , 按照不发生心绞痛症状标准进行最大活动量。注意观察患者在活动时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脉搏增快等症状 , 若有此不良症状发生 , 需及时停止活动 , 且应用吸氧或含服硝酸甘油等方法对应处理。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 , 两组患者在有效率、安全性、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之间的一类临床表现症状。因其具有较特异性病理生理因素及预后 , 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 往往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率上升。经资料研究发现 , 高脂血症、高血压、胰岛素异常、肥胖等均会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增加 , 所以 ,良好控制引发疾病的不良因素 , 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 ,对其积极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严重病情发展、起病快速且改变快 , 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 ,予以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 , 对于患者具有重要价值[3]。

在本文研究中 , 研究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者 , 实施合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 , 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变化 , 确保其保持一定平稳性 , 降低心脏负担引发因素。饮食观察注意患者血脂、血压、血糖变化 , 从生理方面进行疾病控制。树立良好生活习惯 , 提高心脏耐受性 , 积极护理干预 , 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安全性 , 使得患者更为满意 ,临床应用价值高。

[1]杨霞 .多层螺旋 CT 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稳定性心绞痛 患者斑块特 征的作 用 .中华 老年心 脑血管病杂 志 , 2011, 13(4):320.

[2]高干英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探讨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2012, 20(3):551.

[3]屠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 , 2011, 26(12):1099.

2014-04-25]

471000 河南省洛阳电力医院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病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