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2014-07-18 11:32刘永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6期
关键词:腹水肝功能肝硬化

刘永春

清热解毒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刘永春

目的 对清热解毒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分析。方法 100 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 各 50 例 ,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解毒法治疗 , 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 对照组总有效率 74.0%,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内和对照组内治疗后白蛋白 (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ALB、ALT、AST 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结论 清热解毒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 , 临床疗效显著 , 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 , 积极促进肝功能恢复 ,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清热解毒 ;肝硬化腹水 ;临床疗效

肝硬化腹水是机体在肝脏疾病作用下 , 造成肝脏不断出现炎症 , 在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水钠潴留等病理原因影响下 , 从而致使机体肝硬化、纤维化引发腹腔内积液的临床症状。肝硬化腹水并非是一种单独疾病 , 而是各种不同肝脏疾病终末期 (失代偿期 )的共同临床特征[1]。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接收救治的 100 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 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 初步了解清热解毒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 , 旨在提高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能力 , 现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本院 2011 年 9 月 ~2013 年 9 月期间接收救治的 100 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 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50 例。观察组中 , 男 29 例 , 女 21 例;年龄范围 39~77 岁 ,平均年龄 (51.3±8.9)岁 ;对照组中 , 男 26 例 , 女 24 例 ;年龄范围 38~78 岁 , 平均年龄 (52.1±8.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 , 包括给予患者充足休息、限盐、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呋塞米、白蛋白以及确保患者机体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解毒法治疗 , 药方为 :茵陈 30 g、泽兰30 g、鳖甲 30 g、薏苡仁 30 g、牡蛎 30 g、蒲公英 20 g、虎杖 20 g、贯众 20 g、车前子 20 g、白术 15 g、郁金 15 g、大黄 10 g、柴胡 10 g。药方清水煎开取汁 200 ml, 隔日 1 剂 , 两组患者均以 30 d 为 1 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内容包括患者临床症状、患者生命体征、总胆红素 (TBil)、ALB、ALT、AST 等实验室指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肝功能显著改善 , 脾脏肿大、肝功能情况显著改善 ;有效 :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肝功能有所改善 , 肝腹水、肝功能情况回复程度>50% ;无效 :用药治疗后 , 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肝功能无变化或加重 , 生化检测结果无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2.0 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分 析 , 计 量 资 料 以 均 数 ± 标 准 差 ( x-±s) 表 示 , 采 用 t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 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 96.0%, 对照组总有效率 74.0%,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 观察组内和对照组内治疗后 ALB、ALT、AST 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ALB、ALT、AST 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

注 :t值、P 值为组内治疗前后对比检验值 , t1值、P1值为两组治疗后对比检验值。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时间段 例数 A L B ( g / L ) A L T ( U / L ) A S T ( U / L )观察组 治疗前 5 0 2 7 . 8 ± 4 . 3 1 5 2 . 6 ± 3 1 . 2 1 1 9 . 1 ± 2 2 . 3治疗后 5 0 3 8 . 1 ± 3 . 2ab 3 9 . 1 ± 8 . 3ab 3 3 . 5 ± 9 . 5abt 7 . 6 2 1 2 . 0 3 1 3 . 2 4 P<0 . 0 1 <0 . 0 1 <0 . 0 1对照组 治疗前 5 0 2 8 . 1 ± 3 . 9 1 4 9 . 5 ± 3 0 . 7 1 1 8 . 7 ± 2 1 . 9治疗后 5 0 3 2 . 2 ± 3 . 1a 5 3 . 1 ± 9 . 8a 6 9 . 8 ± 1 0 . 3at 3 . 4 5 8 . 4 3 6 . 1 8 P<0 . 0 5 <0 . 0 5 <0 . 0 5 t1 5 . 5 8 6 . 6 1 7 . 1 5 P1 <0 . 0 5 <0 . 0 5 <0 . 0 5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指出 , 肝硬化腹水属“臌胀”范畴 , 其病程持续时间长且反复发作 , 治疗难度大 , 是祖国医学四大难症之一。现阶段 , 临床上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以限盐、给予白蛋白、保肝及腹腔穿刺排除腹水等对症治疗为主 , 该类方法临床疗效并不十分有效 , 且存在相应的不良反应 , 从而对患者预后造成负面影响[3]。中医长久时间临床研究表明 , 中医清热解毒作用于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一定的优势[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数 据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观 察 组 治 疗 后 ALB、ALT、AST 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 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 清热解毒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 , 临床疗效显著 , 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 , 积极促进肝功能恢复 ,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卓晓英 , 肖春玲 , 罗小华 , 等.未时脐敷麝黄膏对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护理杂志 , 2012, 4(2):22-23.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 , 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实用肝脏病杂志 , 2007, 10(1):1-3.

[3]熊娇燕 , 胡建.普萘洛尔对代偿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腹水症发病率的影响.海峡药学 , 2012, 24(6):175-177.

[4]范修云.健脾益肝补肾汤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2, 17(16):2489-2491.

[5]任晓新 , 白志芹.行气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3, 20(2):81-82.

2014-05-21]

068364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天桥镇卫生院中医科

猜你喜欢
腹水肝功能肝硬化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