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4-07-18 11:32宋秋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6期
关键词:满意率脑梗死康复

宋秋环

·康复医疗·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宋秋环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对照组 41 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 , 不展开早期康复治疗 ,观察组 43 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展开早期康复治疗 ,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评分均显著升高 , 且观察组 Fugl-Meyer 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促使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 , 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为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作者选取 84 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之上的早期康复锻炼 , 结果后者恢复情况更佳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 2013 年 1 月 ~2014 年 2 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 84 例 , 所有患者均经颅脑 MRI 或 CT 检查 ,根据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确诊 ;其中男 52 例 , 女 32 例 ,年龄 51~78 岁 , 平均年龄 (62.3±3.8)岁 ;将 84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对照组 41 例 , 观察组 43 例 ,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 包括营养神经、对脑血液循环予以改善、改善脑水肿症状等措施。观察组患者病情稳定后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指导其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 , 包括患肢关节活动度训练、体位变换训练、早期坐位训练、站位平衡与坐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等。

1. 3 观察指标 由专人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4 周后利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分 ,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越理想 ;同时通过 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佳。利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关于治疗效果的满意率进行调查。满意率 =(非常满意 + 满意 )/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 Fugl-Meyer 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评分均显著升高 ,且观察组 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注 :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aP>0.05,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F u g l -M e y e r评分 B a r t h e l指数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 1 2 4 . 6 ± 3 . 5 4 0 . 2 ± 6 . 8 3 2 . 4 ± 4 . 6 3 9 . 9 ± 6 . 8观察组 4 3 2 4 . 8 ± 3 . 6a 5 0 . 8 ± 5 . 9b 3 2 . 8 ± 4 . 2a 5 5 . 8 ± 6 . 7b

2. 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对比 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 :对照组非常满意 11 例 , 满意 21 例 , 不满意 9 例 ,满意率为 78.0% ;观察组非常满意 14 例 , 满意 26 例 , 不满意 3 例 , 满意率为 93.0%;观察组治疗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因诸多原因造成的脑部供血障碍引发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症状[1], 常会导致患者感觉、运动等神经功能发生障碍[2], 致使患者发生肢体瘫痪 , 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 严重者可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 因此对于这类疾病应尽早展开对症治疗[3,4], 在提升患者生存率基础上提高其生活质量。

现阶段急性脑梗死常采用手术或药物方法予以治疗 , 其中内科药物治疗可促使病变处水肿消除 , 降低颅内压并改善局部循环 , 从而对患者神经功能予以一定程度改善 , 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有研究揭示 , 在早期采取适当康复训练可促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之后 ,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与结构上均有代偿、功能重组的自然恢复能力 , 如患者出于本能患侧肢体向健侧肢体学习的过程可对大脑功能恢复发挥促进作用 , 而患者运动功能自然恢复效果有限 , 而运动功能的逐渐恢复需借助于神经系统代偿功能的发挥 , 需要借助训练与学习实现。因此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 , 在经常规药物治疗、患者生命体征达到稳定状态后 ,为其展开早期康复治疗如翻身、活动关节、更换体位及移动等 , 在一段时间被动训练之后指导患者展开主动训练 , 指导其完成坐位、站立锻炼及不同体位的转变 , 在病情允许后展开小步伐行走训练 , 促使患者各项机能逐渐恢复 , 从而实现治愈疾病的治疗目的。在本次研究中 ,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 , 经治疗两组患者 Fugl-Meyer 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升高 , 且观察组 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 治疗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这一结果说明在常规药物治疗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可促使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大幅提高 , 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 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促使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 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白媛媛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 .广东医学 , 2013, 34(22):3421.

[2]张玉莲 .化痰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血脑屏障相关构成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医杂志 , 2013, 54(24):2128.

[3]刘建军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3, 33(22):5577.

[4]张建斌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3, 33(24):6099.

2014-04-21]

461000 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内五科

猜你喜欢
满意率脑梗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