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

2014-07-18 07:50阿衣提拉买买提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年级组辅助图形

阿衣提拉·买买提

(新疆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并在各个教学段中,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对教师的要求,“数与代数”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图形与几何”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统计与概率”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综合与实践”教师要够引导学生思考,并帮助学生整理清楚思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从教育部明确提出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来,课程整合已成为基础教育的热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调查研究为探究常态数学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具体应用情况,即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教学内容中应用现状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试图发现影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因素,并寻求解决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指导。

二、问卷设计的有关情况

(一)问卷的编制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根据课程的折 4个总体目标编制调查问卷、根据前测结果作出了必要的调整与改进、形成最终的问卷调查表双语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信息来源于开放式问卷收集、相关文献查阅及教学经验积累。将所得信息整理、归纳,构建了4个基本因子,编定15个项目。经修正,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题项不够全,再加上8个项目并编制成乌鲁木齐双语小学5~6年级学生双语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问题编制问卷。运用所编制的问卷进行思考,思考后删除与总问卷不显著相关的5个项目。最终形成的是问卷调查表。

调查问卷共设置了21个问题,除了一共18题是单选题以外、还有17,20,21这两个是多选题。其中第1~7题是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般问题;第8~11题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与代数方面的问题;第12~14题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图形与空间方面的问题;第15~16题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的问题;第17题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综合与实践方面的问题;第18~21题是小学数学四大部分内容哪个部分的内容学生喜用多媒体上。

(二)被试的选取与正式测试

选取A、B、C三所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普通双语小学,在5~6年级各两个组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校的5年级组记为A5,共有30人;6年级组记为A6,共有32人;B校的5年级组记为B5,共有36人;6年级组记为 B6(1),共有 27个人;6年级组记为 B6(2),共有26个人;C校的5年级组记为C5,共有40人;6年级组记为C6,共有35人。统一由研究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测试后收回。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5份,经整理有效问卷为204份,其中五、六年级分别是94、110 份。

三、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据调查三所双语小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数与代数

表1表明,在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关于“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三所学校 5~6年级204名学生之间49.5%的学生认为有时候不太透彻现代,但在问到“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数的运算过程、公式推导时”,3.4%的学生认为起负作用。造成这样的现状,访谈得知:课件运算过程,速度太快,并且不能长时间将演算过程作为范例,瞬时的记忆,难以加深影响,在练习过程中就会产生“懂”。

但“不会”的现象,尤其是汉语水平不够好的学生来说用第二语言讲解的时候出现困惑。

表一 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表2表明,在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关于“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三所学校5~6年级204名学生之间25.5%的学生认为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图形运动更直观,并且有73.6%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应用在“图形与几何”中有利于他们建立空间观念。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多媒体的优越性,使他们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理解所学内容。通过访谈得知: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多媒体的演示比实物更清晰,并且有些动态的画面立体感更强。

表2 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表3表明,在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关于“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三所学校5~6年级204名学生之间67.2%的学生认为学生们认为直观的,具有过程性的实验才能让他们认识问题更清楚,而在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呈现过程,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有10.8%生认为用信息技术应用在“统计”学习中对他们帮助不大。通过访谈得知:教师展示的统计图都是课本上已有的图表,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老师稍加讲解就能理解,课件演示没有对他的理解起到帮助。

表3 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实践活动

表4表明,22.1%的学生喜欢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有56.4%的学生喜欢老师用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 通过访谈得知:有些多媒体情景图反而让他们提不出问题;喜欢老师讲故事的表情和声音,说明生动的教师语言和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技术所不可替代的。10.3%的学生老师请同学提问,互相或共同解决,11.3%的学生喜欢老师请同学提问。通过访谈得知:他们认为,好朋友在上课相互交流是他们所希望的一种友情表达;喜欢当“老师”的感觉;同学提的问题不会太难。

表4 综合实践活动

四、讨论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主要有如下特征:(1)维的可逆性;(2)多维思维;(3)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4)以自我为中心;(5)具体逻辑推理(借助具体形象)[2]。

儿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儿童时期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接受机制是以动作为标志的。“儿童的思考往往是在动作的感知中进行的,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和动作感知的对象。”并且,儿童的记忆也“ 多半是运动记忆”[3]。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要体现学科特点

在各个教学段中,《课标》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这四大数学内容体现出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关系到的一堂课。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数学是属于所有人的,人人都可以学存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学习他所需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可以达到不同的数学水平,构筑不同的数学现实。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个别辅导软件提供的交互方式也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或学习)方法,包括:操练和练习、对话、游戏、模拟、测试、问题解答等。[4]

五、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讨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分析学生,是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必备条件。

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体现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才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真正目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2,(2).

[5]李求来,昌国良.中学数学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年级组辅助图形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分图形
浅谈幼儿园年级组管理与教研组管理的利与弊
找图形
年级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研究——制度建设与方法创新维度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