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对幼儿的影响研究

2014-07-22 02:27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动画片暴力因素

一、幼儿喜爱的动画片中所含暴力因素分析

(一)动画片中暴力因素的类型

动画暴力即用动画技巧以可爱的卡通形象呈现暴力的内容。依照暴力的目的性、公开性、伤害性等标准,可以将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分为如下几种:

肢体暴力——指生物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非现实存在的超能力来攻击自身或对方,如拳打脚踢、“光波”等徒手攻击行为。

武器暴力——指生物运用任何器具、物品如枪支、刀剑、棍棒或随手可以利用的任何器物以攻击、伤害自身或其他生物的行为。

物品损毁——特指人为造成的物品毁坏,如砸桌椅、砸碗摔盆、击碎玻璃、纵火等行为。

威胁暴力——指对生物或物品的存在现状(人身安全)构成当下的(即时的、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实质性威胁的行为,如恐吓、威逼(枪上膛、刀架脖)等。

心理暴力——指恐怖悬疑的气氛渲染,造成心理上的恐慌。

(二)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的特点

动画暴力是一种特殊的电视暴力,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有其独特的特点,研究发现动画片中的暴力相对比较隐晦,往往是隐藏在动画片的美丽画面和甜美声音背后的暴力,比一般的电视暴力对儿童的影响要大得多。动画片中最明显的暴力因素就是暴力行为,而大多数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都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很多夸张的肢体打斗动作或被外物击中等都不会给受害者造成实质性的伤害,站起来立刻活蹦乱跳。这些夸张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欺骗性,误导幼儿对这些行为的后果认识错误,同时也让他们对自身承受能力有了夸大的估计,从而做出一些不计后果的行为。动画片中通常打斗的双方都不是人类,或至少有一方是动物,以弱化暴力的真实性,而主体是不是人类可以影响孩子观看时对暴力真实性的判断。很多的动画片以滑稽的打斗动作或可笑的被害形象来达到所要的幽默诙谐的效果,传达的信息是“快乐暴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暴力的肯定度。

(三)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大多含有暴力因素

为了调查幼儿喜欢看哪些动画片,我请幼儿园的各班老师帮忙问了班级的孩子并做了记录。经过统计选择了出现率最高的动漫作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幼儿喜欢看的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做了大概的了解。

选取的研究对象中一半以上的动画片内容是以暴力题材为主的,完全没有暴力因素的就是日本的以婴幼儿为主要观众的动画片《巧虎》。这部以教育为主的益智动画通过可爱的动物形象带领幼儿一起学习,非常适合幼儿观看。另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是英国的《托马斯》,它通过小火车头的各种遭遇让幼儿明白怎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其中还是会有少量的暴力因素,如偶尔出现的一些挑衅的言语和破坏行为等。

其余的动画片中一半以上是以暴力题材为主,有些尽管天真可爱,但没有一部是完全没有暴力因素的。其中以《奥特曼》和《铠甲勇士》最具代表性,其中打斗画面不断,每集都有不同的怪兽需要消灭。虽然主题都是宣扬正义、惩恶扬善,但所有的问题都是用武力解决,通过各种肢体动作、武器和超能力等方式展示了大量的暴力元素。这些动画片的主角都是勇敢善战、受人崇拜的英雄,在正义的名义下行使各种暴力,将这些暴力行为合理化,同时有些行使暴力的双方都不是人类,弱化了暴力真实性,从而影响了孩子观看时对暴力真实性的判断。儿童尤其是男孩都有一定的英雄情怀,他们崇拜那些力量强大的人,并一心想要成为那样的人。因此,在生活中就会处处模仿那些英雄的行为,但幼小的孩子并没有分辨能力,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否恰当。

二、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对幼儿的影响

动画片作为幼儿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幼儿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幼儿由于接触面窄,除了亲人、邻居、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而动画片中经常出现幼儿不曾接触的人物、动物和社会环境等,甚至是奇幻的世界,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幼儿从各个动画片的故事中获知了其中的世界观,知道了他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的词句和行为,同时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社会价值观。

(一)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1.对幼儿社会认知的影响

社会认知是了解、接受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各种要求并逐步内化的过程。儿童的社会认知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以及大众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社会规范、价值标准、行为方式等诸多主流社会所倡导的内容,当然也包括一些与主流文化相悖的价值观,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的,是儿童对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在内的一切外在因素的反应。

小女孩因为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经常出现的红太狼追打灰太狼的场景,认为男生就应该被女生打,在她的认知中红太狼不高兴就可以打灰太狼,灰太狼从来不还手或反抗,也没有任何人制止它,就说明红太狼的行为是对的,她还进一步将其套进所有的男女之间,对男女社会关系有了错误的认知。这个例子清楚地说明了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对幼儿的社会认知有很大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动画片中的人物通过暴力行为达到自身的目的,他们并不理解什么是以暴制暴,因此,形成了现实中的一些矛盾可以通过暴力来解决,想要的东西也可以通过暴力得到的认知。这些都是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对幼儿社会认知的不良影响。

2.对幼儿情绪的影响

如:有的幼儿园在午睡后会播半小时的动画片给孩子们看。之后有家长反映说:“幼儿园在播放日本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后,孩子回来后问我知道不知道杀人有几种方法,还告诉我几种作案方法。过几天又对我说安眠药吃多了也会死,而且晚上必须开灯才敢睡(这孩子是从三周岁就自己睡的)。这下我怕了,原来想看看侦探片也好,练练胆量,没想到胆更小了。我担心再这样下去情况会更严重,打电话给孩子的园长,坚决反对播放这种暴力片,后来幼儿园听取了我的意见停播了。”

这个例子里我们看到,孩子因为看带有恐怖色彩的动画片而受到了影响,整天想着杀人的各种手法,他们不自觉地把动画片中的恐怖气氛带到了现实生活中,致使情绪一直处于紧张、害怕的状态中,连一个人睡觉都不敢了。可见,幼小的孩子们极易受动画片中的这种心理暴力因素的影响。我们在为孩子选动画片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并不只有那些充斥大量武打场面的动画片才是暴力动画片,很多表面看起来没问题的动画片,其实隐藏着不同类型的暴力因素。endprint

3.对幼儿语言的影响

幼儿语言发展除受先天条件的制约外,主要受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而幼儿身边的语言环境则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这两者影响较大,另外就是幼儿常看的动画片。动画片的语言不仅语音标准,而且词汇丰富。幼儿观看动画片不仅能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为幼儿提供形象化的语言,训练他们的倾听技能,而且通过与同伴讲述故事内容,能够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动画片中的主人公遇到困难时,幼儿会伴随主人公的行动、语言去理解,并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从中增长知识、丰富见识。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动画片中因为商业元素而添加了很多成人化的语言和形象,这些都和幼儿的年龄不符合,很多幼儿会从动画片中学到一些很暴力的词汇。

从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关于动画片对孩子哪方面的影响最多,有65.6%的家长认为是语言(见表2);而对儿童看动画片的负面影响,有74.2%的家长认为是儿童频繁学着动画片中角色的台词,说很多不符合年龄的话,另外还有60.2%的家长认为是让儿童变得暴力,学着动画片的情节打人,语言也变得暴力(见表3)。

4.对幼儿的暴力倾向的影响

在研究中,虽然并未发现有哪个研究对象看了动画片直接诉诸暴力犯罪,但儿童言行中的暴力倾向的增加是明显的。在个案访谈中,选择的10位访谈对象都是各个班级平时攻击性行为相对较多的孩子,这些孩子谈到动画片就非常激动,立刻就会摆出动画片中人物比较厉害的动作。他们平时就喜欢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动作和说话的语气或用词,并且同伴之间的好斗性十分明显。虽然他们之间的打架有时候只是学着做一做动作,只是闹着玩,但是还是有受伤的情况发生。

在与一个中班小男孩谈到《铠甲勇士》时,他马上比划了一个武打的动作,一脸得意。问男孩子为什么喜欢铠甲勇士,回答是因为铠甲勇士会打怪兽,喜欢奥特曼也是因为会打怪兽。

从个案访谈的结果来看,尤其是小男孩,对以“力量”为代表的动画片英雄人物非常的崇拜,甚至是迷恋。对于女孩子来说,对英雄的崇拜和模仿却没有这么明显,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动画人物的偏好上,男生明显倾向于喜欢有力量特征的,有能力征服对手的;而女生则倾向于可爱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暴力性动画片对儿童尤其是男孩子的暴力性倾向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1.使幼儿的破坏行为增多

孩子的特点之一是模仿性强,而榜样人物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孩子对这一行为的判断。若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表扬,则幼儿会积极地模仿;若受到批评,则会抑制幼儿的行为;若没有任何影响,幼儿依然会模仿。通过在幼儿园观察后发现,他们每次看了动画片之后,都会有特别多地模仿动画片中人物的行为出现。有一次看动画片《猫和老鼠》后,孩子们在玩玩具和看书的时候情绪明显比平时激动,许多孩子把玩具和书本乱丢、乱扯,用力地敲桌子,老师制止之后,没一会儿又开始了,而且都笑得很开心。看到玩具和书本毁坏,都让他们非常激动和享受。动画片《猫和老鼠》幽默搞笑,但都是通过两只小动物在互相追打中发生的趣事来引人发笑,它们经常把屋子搞得一团乱,显然幼儿因此觉得破坏周围的事物也能使他们开心。而且这部动画片中的各种暴力行为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管是主角受伤了还是东西被毁坏了,都能很快地恢复过来。这让幼儿产生错觉,认为自己的行为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因而行为更加放肆。

2.幼儿容易模仿攻击性行为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喜欢把自己当成打怪兽的英雄,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行为的严重后果都会抑制幼儿的行为。而在这里,对他们来说只是个游戏,他将自己的角色设定为拯救世界的英雄,将其他人设定为将要被打败的怪兽,由于这样的背景,他们的攻击行为就变得合理了,幼儿也就没有了顾忌。在他们看动画片的时候,那些勇士最终打败了敌人受到了赞扬和崇拜,他们把自己也带入了其中,与动画片中的英雄一同享受了那种成就感,然后在现实中,他们就通过这样的游戏来获得成就感。这些打着正义的旗号却有大量暴力因素的动画片刚好为幼儿设定了一个他们认为可以任意进行攻击性行为的情境,使得孩子们的暴力行为不断增多。

从问卷结果(即表3)来看,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幼儿观看动画片的负面影响是行为变的暴力,会学着动画片的情节打人。我们去问幼儿时,他们也知道打人是不对的,但他们还是会不自觉地模仿,这主要是因为:主流的动画片都是具有强烈的正面色彩的,无论是否包含了大量的暴力内容,其情感都是正面向上的,塑造了许多英雄的形象。幼儿很容易崇拜这些在动画片中几乎无所不能的厉害人物,因此不自觉地将其当做自己的榜样,常常模仿那些卡通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在他们看来那些打斗的动作新奇有趣,即使有些是“坏人”的行为,他们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还是会表现出来。而那些消灭邪恶的正义人物的行为就被理所当然的合理化了,他们的生活充满幻想,有时候甚至会将现实和想象搞混,所以幼儿认为那些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他们也可以成为那样。我们经常看到小男孩模仿奥特曼打怪兽,但现实中并没有真的怪兽让他们打,这时他们就会把身边的人假想成怪兽进行攻击性行为,意外造成伤害的例子屡见不鲜。

三、改善动画片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是一个弱势的群体,弱势的表现除了不能自立以外,更重要的是儿童对于信息的辨别和筛选能力是比较弱的,无法像成人一样去分辨是非。简单地说,儿童由于处于成长阶段,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都非常有限,对于周围的事物都缺乏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同时儿童对于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又充满了好奇和模仿的欲望,这就使得儿童对于正确的引导和错误的误导都很容易去接受,也就是一种不加筛选和辨别的接受。例如,在看到父亲悠然自得地抽烟时,儿童并不会去分析也不可能以现有的认识来分析,抽烟有害健康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先天就了解的,而儿童所看到的只是家长十分享受的样子。往往这就使儿童建立起了吸烟是一种享受和快乐,有的时候儿童还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模仿抽烟的动作。这样的例子还是比较常见的,这就是因为儿童由于心智上的不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endprint

由此可见,将动画片内容中体现的深刻含义让儿童去领会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而暴力刺激的形式反而引起了儿童的注意。那么这种暴力的形式就会因儿童缺乏分辨能力起到一种先入为主的效果,那么其后果就很难想象了。

(一)动画片的制作应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要求

综上所述,幼儿分辨力太弱,因此在动画片制作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尽量减少其中的暴力因素,不要为了吸引观众而利用暴力的手段娱乐观众,这对幼儿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动画片的制作,引进,都应当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经济效益居其次。我们不强调动画片的说教,但每一部动画片,必须具备的,就是儿童们在看完之后,有一种美与丑、善与恶、机智与愚蠢的体会,这就是动画片的教育价值。优秀的动画片,故事情节总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让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具有良好的影响。

(二)加强家长和教师在儿童接触动画片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孩子判断是非、好恶、美丑的能力较低,而他们又喜欢模仿,所以父母要根据他们好模仿的特点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向孩子正确介绍正面人物的形象,帮助孩子理解好思想、好品质,使他们从模仿正面人物的表面行为,提高到学习正面人物的思想品质上来。发现孩子模仿坏人坏事,要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使孩子能认清坏人的本质,而且激发对他们的痛恨,这是制止孩子模仿坏人坏事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长要尽可能地同孩子一起选择,收看和评论动画片,比如,告诉孩子对动画片中不良行为要加以抵制。要注意启发孩子提高鉴赏能力,抓住儿童可塑性强的有力契机,引导他们接受符合社会要求,同学校教育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家长还要经常保持与孩子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及时肯定他们在成长发展方面的进步,纠正不良的模仿行为。总之,要使动画片真正成为儿童的良师益友。

由于儿童对教师有着特殊的尊重和依恋心理,教师要把孩子从动画片中解放出来,为他们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身心舒展,于舒展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势利导,以动画片中有利因素促进其发展,使学生们具有浓厚的兴趣、崇高的动机、坚定的信念、炽烈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教师也可以就动画片中的人物、情节、故事让学生展开讨论,给学生发言权,让他们在讨论争辩中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幼儿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画片暴力因素
反性别暴力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暴力”女
解石三大因素
推荐一部动画片
暴力云与送子鹳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