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福斯模型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2014-07-23 00:33付丽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翻译能力翻译教学

付丽

【摘要】翻译是一种行为技能,该技能是构成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翻译技能属于可以学会的技能,获得过程也就应该遵循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所以,相应制定与该技能获得模型相适应的翻译教学计划能够适应学习规律,取得更大效果。本文针对翻译教学的不同阶段探讨性地总结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德雷福斯模型 翻译能力 翻译教学

一、引言

德雷福斯兄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关于指导学生培养技能的“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Dreyfus model of skill acquisition)。他们将技能培养过程总结为五个阶段:初学者阶段(novice stage)、高级初学者阶段(advanced beginner stage)、能力形成阶段(competence stage)、熟练阶段(proficiency stage)以及专业技能阶段(expertise stage)。武汉大学马萧在“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中提出“在翻译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循序渐进的能力发展规律”(马萧,2005)。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德雷福斯模型对翻译教学的启示作用。

二、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

在技能培养的初级阶段,初学者将严格遵照被告之的规则,无需关照情景,也不能够将所学规则举一反三。当学习者能够将系统知识随时随机应用于特定情景时,该学习中相应进入了能力培养阶段。该阶段主要特征体现在选择一系列行动过程中的积极决策制定。在熟练阶段,学习者能够形成一定自觉性,利用直觉制定决策,甚至可以自主制定规则。技能培养过程也就可以归纳为严格遵照规则→基于理性策略的直觉模式。各阶段具体特点如下:(1)初学者阶段:严格遵循被教授的规则或计划;无自主决断训练;(2)高级初学者阶段:有限的情景识别能力;孤立且无主次的处理每项学习任务;(3)能力形成阶段:处理大量信息及多重任务;制定计划;形成路线;(4)熟练阶段:对情景的整体把握;对每项学习任务的层次性处理;对规则的应激性调整;灵活运用指导原则适应具体情况;(5)专业技能阶段:超越规则、准则;优化处理各项学习任务;直觉处理任务;可行性分析准确;利用分析法处理新情况。

三、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与翻译教学

翻译是一种行为技能,该技能是构成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翻译技能属于可以学会的技能,获得过程也就应该遵循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所以,相应制定与该技能获得模型相适应的翻译教学计划能够适应学习规律,取得更大效果。现根据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将翻译教学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翻译初级阶段:该层次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性翻译活动,能够熟悉习得的单词、词组和句型,大体反映初高中学生翻译水平。教师教学活动中以英汉双语直接对应翻译为主,适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在词语方面,以专有名词、固定短语为主。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主题性词汇,例如: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鞭炮——firecracker,Christmas——圣诞节等。句子翻译训练方面以能够直接对应翻译的句子为主。例如,教师在选择汉英翻译例句时,可以将英语典型句子先翻译成汉语再让学生进行回译。如:I much prefer dogs to cats.和猫比起来我更喜欢狗。教师可以将汉语译文作为例句,让学生练习翻译prefer A to B句型。而将更难的双语句当作英汉翻译训练例句,如:Many people living in cities would actually prefer to live in the country.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实际上更愿意生活在乡下。在这一双语例句中,教师可以选择保留英语,让学生进行英汉训练,学习掌握词组、句型、句式。对于翻译策略,教师可以总结若干翻译经验规则供学生记忆,要求学生在翻译某一类型文本时,使用特定翻译策略;(2)高级初学者翻译学习阶段: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相当英汉双语知识,在翻译特定文本时也能够使用被传授的特定翻译技巧策略。该阶段学生已达到四级水平,学习任务安排上应该以原生态文本翻译为主。要求学生根据原文分析译文,找到译文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但是,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适当把握译本难度。在找练习文本时,也可以选择原生态文本。如汉语句子:酒后驾车容易出车祸,学生在翻译练习时应当添加英语主语,译文为:One who drives after drinking tends to cause car accidents.这些翻译都是具有显著特征,标记性很强的原生态材料。通过该阶段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翻译句法和翻译策略;(3)翻译能力形成阶段:该阶段学生已经能够翻译标准化文本,熟练运用被教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语言能力方面已经具备大学英语六级,甚至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所以就教学重点而言,教师应该注重翻译策略和方法的灵活欣赏。该阶段可以以文学性强的文本作为翻译训练材料,如中外经典散文、小说。面对这些翻译材料,学生很难进行标准化对照翻译,而在解释性翻译过程中,又会发现译文有多种翻译方法。于是,在众多可行译文中根据译入语语境,选择最合理的译文成为了学生翻译活动的主要内容;(4)熟练翻译阶段:这一层次学生要求从分析性思维模式转变为直觉思维模式。以英语专业八级训练为例,该阶段训练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应翻译任务。迫于时间压力,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充分分析思考,只能凭借直觉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翻译任务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翻译进行理性分析,小组对比译文,进行评价,试图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觉达到与通过理性分析同等的译文;最后,通过四个层次的教学,学生将进入专业技能阶段。该阶段无需实施教学,学生转变为真正的译者。该阶段,译者不再关注翻译文本本身,更多关注情景、译入语文化等。教师应该严格把握翻译技能培养规律,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翻译训练。

四、结语

翻译能力的获得过程符合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技能水平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运用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所提供的范式,要求学生将翻译自动化,成为直觉性活动。

参考文献:

[1]Dreyfus,H.L.&S.E. Dreyfus. Mind Over Machine[M].London:Routledge,1991.

[2]PACTE.Acquir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Hypotheses and Methodoloical Problems of a Research Project.

[3]薄振杰,李和庆.关于当前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思考 [J].外语界,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翻译能力翻译教学
关注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翻译能力
高中英语学习中翻译能力的养成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思维培养的现状及路径
翻译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PACTE翻译能力模型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翻译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