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4-07-23 00:36房立敏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应用

房立敏

【摘要】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由学生占据主导地位,依据学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师生互动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导学教学模式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相关教学经验,主要对导学教学模式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应用与实践,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导学教学模式 中职语文 应用

一、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定位

从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在高质量的导学案中,至少要包括四个大的板块,分别是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课堂反思。在学习目标这个板块中,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大体的学习方向,自主学习板块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学习,合作探究板块是深化课堂交流与思考,是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课堂反思板块则是主要增强学生知识积累。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形式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或是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在整个过程当中主要是起一个引导与辅助作用。

二、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要求

(一)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

在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它强调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使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真正的动起来,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发挥出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引导作用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导学教学模式中老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设计者,所以老师依然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掌握与协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辅助。导学教学模式的重点就在于一个“导”字,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是教学过程的主线,通过引导使学生更加自主、轻松的进行学习,整个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进行自我思考,这样才能在一方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素质能力

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这与以往单方面注重知识的培养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不仅能在当前的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消化程度,还能为学生后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以往的教学,老师单单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装,要求学生强制性的对知识内容进行记忆,而学生很多时候却不能明白其中缘由,这就会让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后将知识内容忘得烟消云散,但是如果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素质能力,他们就能够随时的更新掌握新的知识,不论时间过得再久,他们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转换为实践。

三、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教学目标

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与教学目标,这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在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当中,首先要做的也是确定教学目标,为学生划定一个学习范围,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我的空中楼阁》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明确三点教学目标,第一,要让学生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要让学生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要让学生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在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后,老师才能够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与引导,使学生获得目的性的发展。

(二)新课导入

新课的导入,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兴奋点”,如果能够点燃这个“兴奋点”,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到一个求知、乐知的状态当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科特点,运用合理的课堂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率。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导入应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

(三)引导学生讨论、质疑

在接触新的课文时,学生难免会有疑问,即使在学了课文后,学生也可能产生疑问。因此,这一环节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使学习效果更为扎实。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安于现状,很少有学生主动质疑,而且所提出的疑问大多浮于表面,缺少探究性,所以,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兴奋,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导学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在这个环节上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去讨论。由于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每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思考过程才能完成。比如,在《我的母亲》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相互之间谈一谈对自己母亲的看法与感受,使他们结合这种自身的主观情感,来对课文进行分析与探究,在小组气氛的烘托下,每个小组学生都能够敞开心扉,表露自己对母亲的真实情感,而这对于他们学习与理解该课文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意义。

(五)归纳与总结

在知识内容的关键点与重点处,老师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归纳与总结,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由于已有知识能力结构还较为欠缺,所以可能难以抓住重点、难点,导致一些该重点掌握与重点理解的知识内容没有落实到位。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老师的帮助,打通并疏导学生的思路,加深他们对知识内容的理性掌握。

(六)巩固练习

要使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可以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并能够在后期进行有效的知识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巩固练习的质量,主要是看对练习活动安排的合理性,即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与练习的内容能否保持报读的一致性与延展性,与学生知识结构相吻合的练习,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获得明显的进步与发展。在具体的巩固练习活动安排上,应当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点是为学生安排的练习活动要适量,既不能带给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也不能使学生达不到巩固练习的目的;第二点是要有明确的提升与锻炼目标,一方面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素质能力巩固;第三点是要具有启发性,能够让学生在练习活动的过程当中,跟随老师留下的“线索”,基于自身的已有知识结构通过思索,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参考文献:

[1]李立峰.中职语文“导学式”教学法探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67-168.

[2]唐雪梅.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2,(10):48.

[3]许亚冰.中学语文学案导学的实践研究 [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3):60-6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应用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