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日 十年铸海魂

2014-07-24 01:32
中国船检 2014年7期
关键词:郑和航海海洋

本刊记者 邢 丹

2014年的7月,注定充满激情与期待。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在巴西的绿茵场上延续着世界对于足球文化的狂热。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航海日”在山东日照完成了对深蓝色热情的第十次传递。十年播种耕耘,尽管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但不可否认,黄土文明中的蓝色基因正是在“中国航海日”吹拂的海风中潜滋暗长,东方巨龙在海涛的呼唤中积聚着腾飞的力量,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再次起航。

唤醒蓝色基因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其实并不缺乏海洋文明的基因,徐福、法显、鉴真、汪大渊,直到鼎盛时期郑和率领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舰队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历史中留下了璀璨的一笔。尽管这壮丽如昙花一现,嘎然而止,然而中国一代又一代航海人始终都忘不了古老中国未能延续的航海梦,无法忘怀云帆沧海的航海情。正是基于对郑和文化的纪念与传承,中国政府于2001年开始策划郑和600周年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并成立了由交通部牵头,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市及国家级社团组织共27个单位参加的活动领导小组开展筹办工作。在组织实施筹办计划时,领导小组认为,要利用纪念活动这个契机,提出建立“中国航海节”,使以后每年的纪念活动成为举国庆祝的共同的节日,同时,多位政协委员连续几年都递交了设立“航海节”的提案,中远、中海、长航集团等百名船长也联合签名建议将7月11日定为“航海节”。2005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将每年7月11日设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其性质属于我国全民性文化范畴的“活动日”,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造船、渔业、海军等有关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和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宣传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全民族文化活动。

航海日一经设立,即得到了当时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200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题词“航海先驱,友谊使者”。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亲临大会并为航海日题词。2008年航海日庆祝大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参加航海日全部活动并为航海日题词。航海日受到高度重视,不仅意味着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对加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性,还意味着国家需要有一个全民性的互动作为载体,承担起宣传和弘扬郑和精神,在民众中传播航海文化,普及航海知识,保护航海权益,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任。

为了最大程度唤起民众对海洋文化和航海文明的向往和追求,航海日通过与城市结盟,沿着郑和的足迹,从北京到上海、青岛、太仓、大连、泉州、舟山、南京、南通,每一年的纪念活动都与当地风俗文化紧密结合,并通过盛大的文艺演出、庄严的接旗仪式、象征和谐团结的采水仪式以及全国船舶鸣笛一分钟扩大航海日的影响力。同时,作为航海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7月11日,还要颁发不同项目的“郑和航海贡献奖”,表彰杰出航海人员,举办高质量的“郑和与航海国际论坛”,有力提升了航海日的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传承郑和精神,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郑和研究会,修建仿古郑和宝船。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航海日宣传效果空前提升。不但如此,为了使航海意识得到普及,海洋教育开始走进中小学;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和航海,我国首个国家级海洋博物馆建立,中国灯塔博物馆正式开馆,中国航海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开幕,大连海事大学举办的中国航运大讲坛,也走出了校园,以开放的姿态走近大众,迄今已经在大连、宁波、重庆、北京、上海等地举办20多场,影响波及海内外。

十年风雨,“中国航海日”积累了许多、成熟了许多,在国内、在业界甚至世界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今天的“中国航海日”已经成为全体涉海人的盛大节日。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了解到,中国国土面积不仅仅是960万平方公里,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海洋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据了解,2013年,我国海洋总产值达到5.4万亿,占GDP比重9.5%,预计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我国GDP的比重将增加到12%。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已经开始显现。这就催促着年轻的中国“航海日”更加迅速地成长,肩负起更加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铸就航海精魂

郑和之后的600多年里,中华民族在大海上沉睡得太久矣,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因此历经沧桑。中国航海日成立十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的蓝色基因正逐渐被唤醒,我们的血脉里再次激荡起大海的波浪。

十年,经过了航海日的浸润,航海意识、海洋意识正悄然走入寻常百姓家,走入更多人的内心深处。十年前,在很多国人的内心深处,大海还是一片未知的荒漠。就连不少在校大学生也只知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而300万平方公里的那片蔚蓝却被遗忘。如今,随着航海日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的努力,使得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大海的味道,《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教材》已然面世,像中国航海学会与中国船级社联合举办“2013年全国青少年优秀航海作品评选”这样的活动以及青少年航海夏令营等正逐渐增多,全国海洋教育基地、航海博物馆、海洋博物馆等纷纷成立,这些举措和行动使得更多的人走向海洋、感受海洋、认识海洋。2008年9月,翟墨在圣赫拿岛登陆,那里长眠着他童年时的偶像——拿破仑。一百多年前,拿破仑曾说过:中国就像东方的一个睡狮,一旦觉醒,世界将为之震动。“(拿破仑)墓地上有一个留言本,上面没有中文,我就用中文写了这样的一段话,我这次来,(就是告诉你),中国这头睡狮,已经觉醒了”。作为第一位驾驶单人无动力帆船完成环球航海的中国人,翟墨的出现绝非偶然,这正是中国海洋意识觉醒的集中体现。翟墨之后,国内又出现了像郭川、宋坤等一批全球航海人。

十年,在国家战略层面上,中国更加注重海洋和航海的顶层设计。2012年6月24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飞行在太空的我国“神舟九号”航天员与深潜在海面下7000米处的“蛟龙号”潜水员进行了人类最远的“海天对话”。这一刻,让国人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在国家层面对海洋的日益重视,那是中国对海洋重新定位的战略性举措。2013年8月8日,“永盛”轮从大连起航,途径北极航道,于9月10日顺利抵达鹿特丹港。这是第一艘成功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的中国商船。这一系列举动,彰显了国家战略已放眼到了南北两极,定位也调整为不仅为中国,更为全人类共谋福祉。从被业界所称的“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海洋经济部分描述的“百字方针”中,我们隐约看到了国家对海洋的空前重视。随着国家对海洋的日益重视,围绕着海洋、航运中国展开了全方位的立体设计,以天津、大连、青岛等港口为支撑的环渤海航运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国际航运中心,以深圳、广州、香港为支撑的珠三角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这三大国际航运中心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正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永兴岛设立三沙市,“海洋石油981”平台赴南海西沙群岛中建岛海域进行油气勘探,中国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并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舰正式交付海军服役,上海自贸区的成立,2013年新版中国地图——竖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诞生……一个在意识上逐渐苏醒并急速向海洋挺进的中国正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十年,中国在国际海事舞台表现得更加成熟、坚定和从容。中国连续13年当选国际海事组织(IMO)A类理事国、在多项国际公约和规则的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都有力地说明,中国有能力参与国际海洋事务,也有能力复兴海洋文明,像2009年5月通过《香港公约》,中国船级社推出全球首部《绿色船舶规范》,中国标准新造船合同(上海格式)的推出,2013年中国担任国际海事组织危险货物、固体货物和集装箱分委会(DSC分委会)主席,2013年5月15日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中国商务部否决P3联盟等一个个案例,无不充分证明了中国在全球海事界的话语权正在逐渐增加,中国因素、中国声音、中国行动已被世界倾听、关注和重视。

十年,在中国航海日的感召下,中华民族海洋文明的基因逐渐苏醒,东方巨龙正在加速回归大海。

迈向2.0时代

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既需要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需要超凡的智慧与得力的举措。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曾这样评价:“如果把中国航海日作为一个阶段的话,我们走过了一个开局良好、开篇精彩的第一阶段,也可以说打造了中国航海日的1.0版本”。未来十年,如何打造2.0版本,2014年日照率先开启了中国航海日升级版新的篇章。

首先,航海日原有的十二字宗旨——“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经过丰富完善,增添了新的内涵。不但如此,一贯坚持的“规格适当、规模适度、注意节俭、务求实效”的原则也做了调整,改为“主题突出,规模适当,内容丰富,节俭务实”。中国航海日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郑和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胡平贤认为,这种改革是必要的,是进步的必经之路。

为了响应调整后的宗旨与原则,新闻通气会与新闻发布会合二为一,统一在7月10日以新闻通气会的形式召开。举办形式也由以往形式化的航海日大会与隆重的主会场活动改为“中国航海日论坛”的形式进行。为了丰富其内容,并且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2014年中国航海日论坛主题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员服务发展”,下面分为“21世纪丝绸之路”论坛、“海员服务与发展”论坛、引航协会的“阳光引航、兴海强国”论坛,论坛期间还有部分专题展览和商务洽谈。同时,日照市还举办了一系列的中小型活动来营造气氛。据胡平贤会长介绍,尽管节目的数量由以往的二十几个,减少为8个,但是内容务实了很多。比如为了更好地解决海员群体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专门设立的“海员服务与发展论坛”,就是为各个国家的船东与海员提供方之间搭建的一个劳务输出平台,方便双方选择。以往,菲律宾经常开这样的洽谈会,中国好多企业都要去参加。作为拥有近50万海员、近165万船员的海员大国,借助航海日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将为中国的海员与航运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不但如此,中国航海日组委会今年还做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即首次以中国航海日组委会的名义,向全社会发布2014年中国航海日公告,并在主流媒体上进行刊登。胡平贤会长说,美国从1933年开始,每一年都是由历届总统发布航海日公告,向社会公众公布航海在其国民经济中所做的贡献以及占有的重要地位,呼吁公众更加关注这一节日,更加关注海洋。我们也非常期待未来这份公告如同美国宣布航海日那样,由我国最高领导人发布,从而彰显国家对于航海日最高级别的重视程度。

再有,宣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往会以各种活动形式进行航海日的宣传,今后要以拍纪录片的形式进行宣传。胡平贤会长说,这个纪录片可以反映我国涉海领域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事件、技术成果、国家政策战略等,在中央一套22:00时的魅力纪录里播放,这个可以是多集的,也可以是一集的,每集50分钟,宣传我国大航海时代的精神。今年首次拍的纪录片,就是救捞系统300米饱和潜水。很多人认为潜水器已经进军7000米,300米何足挂齿,事实上,人潜入300米,已经是目前世界比较先进水平,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国家也仅仅六、七个,这个纪录片,突出展现了我国先进技术以及对海洋事业执着的精神。

另外,2014年航海日的承办方做了改变,前九届中国航海日由交通运输部牵头,组委会主办,从今年开始实行一个学会、一个事业单位和主办城市共同承办。并且开始探索走商业化运作的路子,充分激发航海日所具备的品牌价值,为以后举办活动积累经验。

浩瀚海洋,蓝色基因重苏醒,众志成城铸海魂,年轻的中国航海日,必将随着中国海洋文化的兴起,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充当这个角色的,是你、是我、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

猜你喜欢
郑和航海海洋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大航海争霸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航海博物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航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