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之星的造梦逻辑

2014-07-25 09:40程桔华
中关村 2014年7期
关键词:旭东科技人员天使

程桔华

作为联想控股的一个独立事业部,联想之星只用了6年时间就在业内声名鹊起。就创业培训班而言,从最初的“拉”学员,到现在的“选”学员,联想之星已经发生了质的蜕变;而希望有更多企业可以得到联想之星的投资,也已成为各地政府和高新区的一大宏愿。

成立之初,柳传志曾寄语联想之星:“希望五年、八年后,在中国百强企业的领导人中能看到‘联想之星班学员的名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实也已证明,自2008年以来,联想之星已经培养了400多位学员,投资了40多家企业。通过“创业培训+天使投资”的方式,联想之星在扶持创业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传递着联想30年的创业文化和精髓。

品牌崛起来源于免费培训

联想之星的诞生,其实根源于柳传志多年来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多年来中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得不是特别好?尽管当时有响亮的口号:“科学技术要面向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院和国家的科技政策也都鼓励科技人员下海办企业,鼓励科技人员直接把科技成果推向市场,使它能够产业化,变成生产力,对国民经济起到推动的作用。但是自1984年以来,科学院先后诞生了上千家公司,而最终真正走出来、形成规模,并且能在一个产业里面占据很高市场地位的公司,除了联想以外,凤毛麟角。

在柳传志看来,问题的根源有三:一是机制体制问题;二是观念问题;三是人才问题。后来,柳传志跟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讨论的时候说,“机制体制问题要靠国家,在人才培养上和观念转化上,联想可以做一些贡献。”2008年,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宗旨下,联想之星作为联想控股的独立事业部正式成立,联想控股也为此每年投入1千万元来运作这一事业。

由于价值定位是公益事业,所以在业务运作上,联想之星首推免费创业培训班,而培训对象也锁定在科研院所的早期企业一把手或者那些准备创业的科技人员。为什么强调培训对象一定要是企业一把手?在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兼联想之星总经理唐旭东看来,因为在创业初期,一个企业的成长跟一把手的关系是极其紧密的。“如果企业的一把手没有很强烈的创业意愿,又没有创业的关键能力做支撑,这个企业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很难做起来。基于此,联想之星希望通过创业培训给他们提供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不过万事开头难,即便是免费的培训,甚至连伙食费都不用交,联想之星团队在动员创业者和科技人员来上课的时候也备受质疑。他们会问:“你们是什么目的?你们背后肯定有一个很大的目的在里面,否则不会做这个事情的。”而当联想之星团队到各地开发区做动员工作的时候,开发区领导也都会说:“你们这是在做我们政府做的事情啊!”

的确,在当时各种商学院盛行的环境下,像联想之星这样以早期科技企业家为培训对象的免费服务模式显得有一点孤独,但社会的不解并没有击退联想之星团队的锐气,他们反而愈挫愈勇,硬是通过专业、务实的能力培训博得学员的肯定。

联想之星的一炮而响是在2010年后的江苏无锡。当时无锡市政府力推“530计划”,要吸引大量海归来无锡创业。联想之星顺势而为,在无锡开设了第一个区域培训班(短训班),目的是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无锡的创业环境。没想到短训班受到无锡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第一天开课时,市委书记发表了40分钟的讲话,并让各个区局领导跟学员交朋友。此后,联想之星在苏州、天津等地的短训班也同样备受尊重。这件事情让联想之星团队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各个区域都在努力为本地方建设和培育一种能够有力支持创新创业的环境,虽然采取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总体大同小异。后来,联想之星又推出千人规模的“创业大讲堂”,其受尊重的程度更是非同凡响。比如在成都开讲的时候,四川省委书记、省长和成都市委书记都会亲自出席。

模式形成得益于资本平台

随着培训项目的推广,联想之星团队发现,对于这些初期创业者和科技人员来说,观念转变很重要,能力提升也很重要,但创业资金更重要。很多初创企业的资金都是靠创业者自己筹钱,再加上研究所给的一点钱。多则几百万,少则四五十万,通常情况下,公司运营不到一年,结果发现商业模式还没有找到,产品还没有完善,钱已经烧完了,很多企业就是这样死掉的。“如果有资金跟上,撑过三五年,很多企业都可以度过生存期,到那个时候,社会上大量存在的风险投资基金就愿意进入了。”唐旭东说,“但那个时候,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逻辑是‘不熟的不投。大多数投资人认为投资科技型初创企业是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基于这种现状,我们认为,如果不匹配一定资金,这件事情可能很难持续。联想之星也将永远是一个培训公司、培训组织。”

2010年,联想之星决定在原有的创业培训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资金支持。团队重新系统规划了联想之星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并重新讨论了组织结构跟公司业务的关系,最后提出“创业培训+天使投资”模式。在确定新的定位之后,联想控股出资4亿元,建立了联想之星天使投资基金。

在联想之星的带动下,天使投资和其他社会资本也开始聚焦早期创业企业群体。各种社会机构也竞相关注这个群体,比如中欧商学院开始设立了针对早期创业者的培训课程,黑马营也开始做这方面的培训。此时,联想之星已经不再感觉孤独了,在这个热潮中,开始形成局部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

跟其他投资机构相比,联想之星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把“创业培训”和“天使投资”以及“创业联盟”三者有机整合在一起,在国内首创了“三位一体”的投资孵化模式。在唐旭东看来,这需要价值定位更高一点。“如果你的价值定位仅仅是一个商业性的早期投资机构,就不大可能在创业培训和创业联盟活动上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之所以拿出那么多的成本和费用做这件跟我们的业务没有太直接关联的事情,就是基于联想之星‘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价值定位。我们有很强的公益性,不追求短期财务回报。”

这样的背景造就了联想之星独特的出手逻辑,敢于涉足其他天使不敢问津的前沿投资领域,可以在一个项目中投入上千万元的资金,同时花几年的时间陪伴企业成长。针对重点项目还会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从2010年年底至今,联想之星已经投资了40多个项目,其中,许多家企业已经拿到A轮投资,联想之星的二期基金也进入了筹备阶段。

“未来,联想之星希望继续立足中关村,辐射全国,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能力孵化与园区基地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扶持更多更好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据唐旭东介绍,从2012-2014年,联想之星陆续与苏州、天津、上海等地进行合作试点,建立了联想之星创业孵化基地,并尝试将这种孵化合作模式进行推广、复制。

猜你喜欢
旭东科技人员天使
给春天开门
天使之爱
DesignER CHINA
蜡笔画
看图说话,揭开幂函数的庐山真面目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
科技人员也应实行排名制
曾经不是说好,要好做,彼此的天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