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珍爱的一幅书法作品

2014-07-25 03:51安慧
国际太空 2014年7期
关键词:七律钱学森星际

在钱学森生前家中的客厅里,挂着郭沫若亲自手书的一个条幅,上面写的是郭沫若的《赠钱学森》一诗:大火无心云外流,登楼几见月当头,太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突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猷,从兹十二年间事,跨箭相期星际游。

1955年秋,钱学森横渡太平洋举家回国。10月8日,钱学森全家经香港到达深圳。10月28日,钱学森一家抵达北京。当晚,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举行了宴会,宴请钱学森,这是他俩初次见面。钱学森回国后,就开始组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1956年1月16日由陈毅副总理批复,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1956年3月,国家开始制定《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纲要》,钱学森担任综合组组长。在讨论规划时,钱学森对由他主持完成的《喷气和火箭技术》作了说明,郭沫若院长听后,激情满怀,当场写下了这首七律,赠送给钱学森先生。后来,这首诗正式发表在1957年1月3日的《文汇报》,以后还收录到《郭沫若全集·文学篇·第三卷》中。

这首七律的第一句以火星来比喻钱学森,说明钱学森无心留在海外,又点出钱学森的专长是火箭和航天。第二句,用东汉末年王粲避乱荆州,曾登当阳城楼作《登楼斌》抒怀的典故,非常贴切地表达了钱学森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第三句说明钱学森从美国回来历经艰险。第四句既说了钱学森的故乡杭州西湖风景独好,也比喻中国政治清明。第五、六句一目了然,说明钱学森冲破阻挠,终于回到祖国,并立即参加了我国发展科学技术十二年远景规划的制定工作。最后两句,说的是从此以后十二年,我们一定会乘上自己制造的火箭进行星际旅行,这表达的是希望,是理想,也是自信。

全诗以火星比喻开头,又以星际游结束,既充分展示了钱学森的航天理想和爱国热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飞天梦想。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都留下了丰厚遗产,影响深远。在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同样也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务繁忙等原因,郭沫若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不多,他甚至自嘲说:“郭老不算老,诗多好的少。”凭心而论,这首《赠钱学森》却是一首好诗。在书法方面,郭沫若题词颇多,技法也更加成熟。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爽劲洒脱,形神兼备。它既重师承,又多创新,被世人称为“郭体”。

对于郭沫若的这首诗和这幅书法作品,既是生动描述钱学森爱国精神和人生理想的好诗,又是书法艺术的精品,诗书结合,相得益彰,所以一直得到钱学森的珍爱。

猜你喜欢
七律钱学森星际
钱学森
钱学森之答
星际打劫案
七律六首(新韵)
“穿越星际”去上课
七律三首
钱学森与探空火箭
七律·“五老”吟
钱学森的家风
奋发·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