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文献计量分析——以CSSCI期刊论文学科分布特征为例

2014-07-25 11:33科王钢杨元萍
社科纵横 2014年4期
关键词: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社科

张 科王 钢杨元萍

(1.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部 甘肃 兰州 730000)

一、文献计量分析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应用

1.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建立在文献计量学基础上的学科文献分析结论,是学科绩效同行评议中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从对学科绩效的综合评估到对个人学术水平的评价,基于文献作者发文总量、期刊复合因子、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量化参数的统计分析方法,将文献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评价中依赖单项指标得出片面性结论的缺陷。[1]通过对学科文献在其传播过程中不断递增的多项客观量化指数的综合分析,对相应学科的文献分布特征及其学术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科学评判。因此,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不仅在科研成果鉴定、学科规划、人才引进、学科发展预测、学术热点追踪等业务领域得到应用,也可为项目申报过程中的课题设计和分析论证提供具有前瞻性、动态性和回溯性的文献综述和参考资讯,是科研工作者提升效率和提高研究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2.数据源选择和文献数据采集。随着中国知识网络资源平台(CNKI)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及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系统建设和功能日趋完备,基于期刊文献全文下载、被引频次,下载频次、作者影响力等动态参数的开放式检索采集,为文献计量分析奠定了基础数据。[2]通过CAJD分布式期刊数据源的文献检索系统,筛选类聚包括来源期刊、机构作者、关键词频、参考文献、引证关系、年度分布、标题链接等动态参数在内的题录数据集,然后下载或导出这些数据到自建的文献计量分析数据库中,从而实现对文献数据字段格式的批处理转换,为数据清洗和文献分类做好数据准备。

3.数据清洗和分类处理。所谓数据清洗,就是依据文献计量分析设计标准,对获取的大量文献进行有效性检验、筛选并剔除信息冗余的数据处理过程。[3]因此,数据清洗功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计量分析结果的精度与质量。即便是通过中国学术期刊数据总库(CAJD)采集的学科文献数据集,也会包含大量信息冗余。以2008-2012甘肃省16所本科院校以及甘肃省委党校、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图书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文献样本库为例[4],初始采集文献8627篇,经过数据清洗最终获得7881篇有效信息,信息冗余度为8.65%。实践表明,文献计量分析系统中数据清洗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是保证分析结果客观性、真实性、精确性的关键技术节点。文献分类处理,则是根据文献主题内容,为其建立学科分类标签,利用学科分类标准量化文献计量参数,提高分析效率。

4.为了较为全面地梳理和归纳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发展状况,文献计量分析中引用了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获奖数据作为参照,[5]通过对学科文献总量、作者人数、获奖频次三项指标的比较分析,系统表征学科文献、作者群、获奖频次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趋向,检验文献计量分析与社科成果评价这两种不同评价体系在结果上是否具有相关性,以期检验不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探讨建立健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的有效途径。

二、甘肃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学科文献分布概况

甘肃省高校及科研单位的19个人文社科类一级学科,在2008-2012五年期间CSSCI学术期刊发表人文社科类论文共计7881篇,第一作者4423人,人均发文1.79篇。纵观各学科之间发文总量与作者人数的总体分布态势,反映出作者人数与学术文献发文数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分布特征。图1文献及作者分布图直观地揭示了这五年期间19个社科一级学科CSSCI期刊文献总量与作者人数的阶梯状分布态势。第一层级包括:经济学、教育学、文学三个学科;第二层级包括: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管理学、法学、社会学、考古学、宗教学、民族学与文化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等十二个学科;第三层级包括: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艺术学、体育学、统计学等四个学科。三个学科层在文献总量、作者人数、人均论文篇数、成果获奖频次等学科综合指标上,呈现出阶梯状分布特征。

1.第一层级学科,CSSCI期刊发文总量700篇以上,人均发文量2.03篇。甘肃省高校及科研单位在经济学、教育学、文学三大学科五年间CSSCI期刊发文总量达4081篇,第一作者2029人,人均发文2.01篇,在甘肃省历届社科评奖中共获奖756项,占学科文献总量52%、作者总数46%和获奖成果总数的41%,学科文献平均综合指数H=0.4082。名列全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前三位,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科综合指数较高。其中,经济学总发文量2230篇、年均446篇,第一作者1176人,人均1.97篇,获奖374项;教育学总发文量1093篇,年均219篇,作者502人,人均2.22篇,获奖150项;文学总发文量758篇、作者351人,年均152篇,人均2.16篇,获奖232项。三大学科人均发文量均高于1.79篇的学科文献总量人均值。由此说明,在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中,经济学、教育学、文学有着较强优势。

2.第二层级各学科,CSSCI期刊发文总量200篇以上,人均发文量1.68篇。其中包括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管理学、法学、社会学、考古学、宗教学、民族学与文化学、新闻学与传播学12个学科。五年期间CSSCI期刊发文总量3208篇,第一作者2015人,人均发文1.59篇,占学科文献总量41%和作者总数46%,获奖成果总数的53%,学科文献平均综合指数H=0.3340。其中,历史学发文368篇、作者206人,人均1.78篇,获奖206项;法学发文284篇,作者169人,人均1.68篇,获奖123项;政治学发文301篇,作者180人,人均1.67篇,获奖64项,名列前三位。社会学、哲学在这个层级中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总之,这个层级各学科,是甘肃省高校及科研机构中历史积淀较为雄厚,学术传承性强,学科特色突出,文献产出和人才密度较高的学科群。

3.第三层级各学科,CSSCI期刊发文总量低于200篇以下,人均发文量1.57篇。位居第三层级的学科包括: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艺术学、体育学、统计学等,五年期间CSSCI期刊发文总量592篇,第一作者379人,人均发文1.56篇,成果获奖111项,占学科文献总量7.5%、作者总数8.6%和获奖总频次6.1%,学科文献平均综合指数H=0.3051,在学科文献总量、作者人数和成果获奖频次三项指标上呈现较弱态势。

4.社科研究成果获奖频次与学科文献及作者分布之间相关性特征分析。社科成果获奖数据时间跨度从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历时26年,学科文献时间跨度为2008-2012年,历时五年。虽然两个数据样本的时间跨度不一致,但从总体曲线走势分析,仍然可以看出三项计量指标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分布特征,学科文献增长与获奖频次走势基本吻合,从而印证了历届社科成果评奖结果的客观与公正。

三、经济、教育学学科文献分布特征

经济学、教育学文献总量和作者人数位居各学科前列。图2文献及作者分布图显示: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分别位居经济学、教育学两大学科之首,学科优势明显。在各学科格局中,兰州大学的经济学、西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都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学科资源配置、学术梯队培养、专业平台建设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学术积淀雄厚,学术实力强劲,在甘肃省经济、社会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学术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

1.经济学学科文献分布特征。2008-2012五年期间,甘肃省高校及科研机构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2230篇,第一作者1176人,人均发文1.97篇,科研成果评奖374项,学科综合指数H=0.4269。其中,兰州大学803篇,作者348人,人均发文2.31篇,获奖68项,分别占学科文献总量40%,作者总数34%,获奖成果的14.05%;西北师范大学386篇,作者192人,人均发文2.01篇,获奖53项,分别占学科文献总量的19.90%,作者总数的19.53%,获奖成果的10.95%;兰州商学院287篇,作者136人,人均发文2.11篇,获奖106项,分别占学科文献总量的14.79%,作者总数的13.84%,获奖成果的21.90%。名列该学科前三位。就文献主题词和关键词频分析表明,兰州大学经济学研究主要涵盖宏观经济理论、经济体制、经济思想史和区域经济等领域,具有人才密集,科研实力强的优势;西北师范大学侧重于经济管理理论和管理体制领域研究;兰州商学院侧重于商业经济、贸易经济领域研究;西北民族大学侧重于民族经济研究;兰州理工大学侧重于工业经济和企业经济研究;甘肃农业大学侧重于农业经济研究;兰州交通大学侧重于交通运输经济研究。同时,从历届社科成果获奖频次来看,甘肃省社科院和甘肃省委党校在经济学领域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2.教育学学科文献分布特征。图2文献及作者分布图直观地表征了教育学学科文献及作者群的分布状况,五年期间,该学科CSSCI期刊发文总量1093篇,第一作者502人,人均发文2.22篇,在历届社科评奖中共获奖150项。学科综合指数H=0.4482。其中,西北师范大学690篇,作者268人,人均2.57篇,获奖88项;兰州大学166篇,作者84人,人均1.98篇,获奖21项;兰州交通大学39篇,作者19人,获奖9项,名列前三位。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学在人均发文量和文献影响指数两项指标上,甚至高于经济学,居各学科之首,西北师范大学在教育学科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四、文学、语言学学科文献分布特征

1.文学类学科文献五年间发文总量758篇,第一作者351人,人均发文2.16篇,在历届社科评奖中共获奖232项,学科文献综合指数H=0.4126。。图3文献及作者分布矩阵图显示,西北师范大学354篇,作者96人,人均发文2.65篇,获奖80项,名列第一;兰州大学233篇,作者105人,人均2.22篇,获奖66项,名列第二。二者分别占学科文献总量 34.14%、31.32%和作者总数 27.91%、30.52%,获奖成果的34.33%、28.33%,以较大优势位居文学学科前列。西北民族大学63篇、获奖20项,天水师范学院49篇、获奖11项,河西学院38篇、获奖3项,兰州交通大学28篇、获奖6项,名列第三至第六。从文献研究主题分析,西北师范大学在古代文学研究,兰州大学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占有明显优势。该学科发文量名列前十位的作者中,西北师范大学7人,兰州大学、河西学院、陇东学院各1人。文献分析结果也表明,学科文献产量、学科综合影响力与成果获奖频次三者之间存在着正比相关性特征。

2.语言学五年期间的文献总量为204篇,作者149人,人均发文1.37篇,学科文献权重指数R=0.2743。名列前三位的院校是西北师范大学63篇,作者44人,人均1.43篇;西北民族大学42篇,作者33人,人均1.27篇;兰州大学38篇,作者27人,人均1.41篇。从学科文献研究主题来分析,语言学期刊文献主要包括外国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方言文字、汉语语法词汇等研究领域。通过对语言类学科文献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和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创办,省内高校积极设置和开办国际汉语专业,为传统的中国语言学开启了广阔的应用研究空间,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学术文献逐年增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图3语言学社科成果获奖频次曲线图也显示,获奖频次较高的机构也正是文献总量和作者人数较多的院校,三者在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评价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五、历史学、考古学学科文献分布特征

1.历史学学科五年期间CSSCI期刊的发文总量351篇,第一作者196人,人均发文1.79篇,在历届社科评奖中共获奖206项,学科文献综合指数H=0.3581。其中,兰州大学发文136篇,作者83人,人均1.64篇,获奖69项;西北师范大学发文130篇,作者55人,人均2.36篇,获奖47项。名列该学科前列。图4历史学文献及作者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兰州大学在读研究生人数和发文量上占有一定优势,而专职教学科研人员发文量则较低。西北师范大学近年来通过调整学科结构和整合科研团队,学科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敦煌研究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陇东学院、河西学院等在具有地域特色的研究领域里,也都显示出各自的科研实力,是甘肃省历史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

2.考古学在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该学科的文献中,以敦煌学为主题的文献占有较大比例。考古学学科文献的作者来源,以敦煌研究院为主,汇聚了一大批著名的敦煌学、考古学专家学者,构成了甘肃省考古学研究的主体。图4考古学文献及作者分布统计图显示,五年期间CSSCI期刊发文总数231篇,作者150人,人均1.54篇,学科文献综合指数H=0.3080。其中,敦煌研究院140篇,作者63人,人均发文2.22篇,位居第一;兰州大学发文139篇,作者88人,人均发文1.58篇,位居第二;西北师范大学发文44篇,作者30人,位居第三;西北民族大学发文12篇,作者9人,位居第四。敦煌研究院和兰州大学在该学科有较强优势。

六、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科文献分布特征

1.哲学学科五年间CSSCI期刊发文总量140篇,作者98人,人均发文1.43篇,在历届社科评奖中共获奖113项,学科综合指数H=0.2867。其中,兰州大学以发文41篇,作者28人,人均1.46篇,获奖24项;西北师范大学发文37篇,作者26人,人均1.42篇,获奖34项;天水师范学院发文10篇,作者6人,人均1.67篇,获奖6项。图5哲学文献分布统计结果显示:兰州大学与西北师范大学学科综合指标较为接近;而天水师范学院虽然作者人数较少,但在哲学学科领域人均发文量及获奖频次却比较高,表明该校的学术团队布局较为均衡。而甘肃省委党校、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获奖成果分别是18项和15项,表明其在该学科具有一定的传统优势,但在近5年的文献总量却呈现出下滑趋势。

2.马克思主义学科五年间CSSCI期刊总发文量121篇,作者66人,人均发文1.83篇,在历届社科评奖中共获奖56项,学科综合指数H=0.3826。图5马克思主义文献分布统计结果显示:兰州大学、甘肃省委党校、兰州交通大学学科优势比较明显。从作者多属机构来源分析表明,从事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人员以教学人员为主,人数较少且分布很不平衡。

3.政治学学科五年期间CSSCI期刊发文总量301篇,作者180人,人均发文1.67篇,学科综合指数H=0.3344。其中,兰州大学191篇,作者95人,人均2.01篇,获奖17项;西北师范大学33篇,作者29人,人均1.5篇,获奖17项;甘肃省委党校25篇,作者11人,人均2.27篇,获奖12项,名列前三位。图5政治学文献及作者分布统计结果显示:兰州大学在该学科占据较强优势,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委党校在该学科具有一定竞争力。同时,历届社科成果获奖频次也表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委党校成果获奖位居前列,与文献及作者分布特征基本相符。天水师范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商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在该学科也具有一定科研实力。

七、管理学、统计学学科文献分布特征

管理学学科文献分布,涵盖了管理理论、管理技术与方法、咨询管理、管理计划和控制、管理组织学、应用管理学等研究领域,五年期间文献总量296篇,作者197人,人均发文1.50篇,学科文献指数H=0.3016。其中,兰州大学171篇,作者102人,人均1.68篇,获奖33项,名列第一位;西北师范大学31篇,作者19人,人均1.63篇,获奖13项,名列第二位。西北民族大学22篇,作者19人,人均1.16篇,获奖3项;兰州商学院16篇,作者15人,获奖15项。虽然两所院校在管理学学科文献和作者人数上实力较为接近,但近五年发文量较高的作者主要分布在兰州大学,其他机构相对较少。从图6文献及作者分布图可以看出,兰州大学在管理学学科领域汇聚了一批文献产出量较高且相对稳定的作者群体,学科综合优势突出。其他机构作者群和文献总量较少,学科综合影响力相对较弱。统计学虽属传统学科,但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在省内各级统计机构中,高校及科研单位从事该学科研究的力量相对较弱。

八、法学、社会学学科文献分布特征

1.法学学科五年期间CSSCI期刊发文总量284篇,作者169人,人均1.68篇,学科文献综合指数H=0.3261。其中,甘肃政法学院122篇,作者62人,人均1.97篇,名列第一;兰州大学41篇,作者30人,人均1.37篇,名列第二;兰州商学院39篇,作者20人,人均1.95篇,名列第三。从学科文献主题词和关键词的词频分析来看,甘肃政法学院在法学学科占据优势。文献涵盖了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刑法、诉讼法、司法制度和国际法等诸多研究领域;其他院校中,兰州大学、兰州商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院校分别在经济法、民商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行政法和交通法制等研究方向各有侧重。发文量名列前十位的作者中,甘肃政法学院5人,兰州商学院2人,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各1人。图7文献及作者分布统计结果显示:社科成果获奖频次的变化趋势与该学科文献总量布局趋势相同,甘肃政法学院在法学学科领域占据较强优势。

2.社会学学科五年期间发文量265篇,作者184人,人均1.44篇,学科文献综合指数H=0.3212。其中,兰州大学135篇,作者87人,人均1.55篇;西北师范大学53篇,作者37人,人均1.43篇;西北民族大学19篇,作者14人,人均1.36篇,分别名列前三位。兰州大学在该学科的文献总量和作者人数方面均占有较强优势。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学的学科文献及获奖频次涵盖了省内17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由此说明,多元化的社会学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术研究也逐渐深入到关注民生和社会稳定等广泛领域。图7社科成果获奖频次曲线也显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在该学科有过多项成果获奖,具有一定优势,但近五年却呈现下降趋势。

九、民族学、文化学、宗教学学科文献分布特征

1.民族学与文化学是甘肃省的传统学科。该学科五年期间CSSCI期刊发文总量3382篇,作者2268人,人均1.53篇,学科文献综合指数H=0.3179,文献分布涵盖18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其中,兰州大学发文137篇,作者89人,人均1.54篇,名列第一;西北民族大学发文71篇,作者47人,人均1.51篇,名列第二;西北师范大学发文68篇,作者53人,人均1.28篇,名列第三。图8文献及作者分布统计图显示: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文献的人均文献量较低,这与甘肃省具有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之间存在着较大反差。从历届社科成果获奖频次来看,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均名列前三位。通过对三项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在该学科领域,兰州大学近年来发展较快,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民族师院等院校则保持着相对均衡稳定的发展态势。

2.宗教学研究五年期间CSSCI期刊发文总量238篇,作者151人,人均1.55篇,学科文献综合指数H=0.2811,文献涵盖省内1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其中,兰州大学114篇,作者81人,人均1.41篇;西北民族大学82篇,作者40人,人均2.05篇;西北师范大学21篇,作者15人,人均1.40篇,名列该学科前三位。宗教学研究,其发文量较高的作者群主要分布在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院几所高校中。

十、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新闻与传播学学科文献分布特征

1.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是传统学科。图9文献及作者分布图表显示:该学科五年期间CSSCI期刊发文总量228篇,作者149人,人均1.54篇,学科文献综合指数H=0.2644。其中,西北师范大学63篇,作者36人,人均1.75篇;兰州大学51篇,作者36人,人均1.42篇;兰州商学院26篇,作者11人,人均2.36篇,名列前三位。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是传统学科,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该学科的学术研究,数据库、网络共享、资源开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应用研究,均领先于其它人文社科各学科,在促进传统图书馆转型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发挥着学科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实践的引领作用。该学科在历届社科评奖中获奖72项,其中,甘肃省图书馆13项,甘肃省社科院获奖7项,兰州大学6项,名列前三位。甘肃省图书馆和兰州大学在该学科的成果获奖频次保持较强优势。通过对省内高校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专业状况调查发现,目前,甘肃省高校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专业设置处于空白状态,值得予以关注。

2.新闻与传播学是具有传统背景的新兴学科,数字化、多媒体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为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教育和学术研究开启了广阔空间。五年期间CSSCI期刊发文总量217篇,作者116人,人均1.87篇,学科文献综合指数H=0.3121。图9学科文献及作者分布统计图显示:新闻与传播学学科文献及作者主要集中在四所高校。其中,兰州大学88篇,作者48人;西北民族大学53篇,作者23人;西北师范大学37篇,作者26人;兰州商学院28篇,作者10人。文献计量结果客观地揭示了该学科在甘肃省高校专业教育及学术研究的整体格局。新闻与传播学的发文总量和作者人数虽然较低,但人均发文量高于1.78篇的学科文献总量人均值,表明良好的学科发展态势值得期待。

十一、艺术学、体育学学科文献分布特征

1.艺术类学科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书法、雕塑、摄影等专业的学科文献。图10文献分布统计显示:该学科五年期间CSSCI期刊发文总量174篇,涵盖12家机构的118位作者,人均1.48篇,学科文献综合指数H=0.2466。其中,西北师范大学76篇,作者44人,人均1.73篇;西北民族大学33篇,作者23人,人均1.43篇;兰州城市学院17篇,作者11人,人均1.55篇,名列前三位。在全省高校中,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兰州城市学院的艺术类专业设置较早,学科结构完善,学术实力较强。其他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办时间较短,学术积累尚在起步阶段。艺术学学科在历届社科成果评奖中共获奖25项。其中,西北师范大学获奖9项,西北民族大学4项,兰州城市学院3项,名列前三位。科研成果获奖频次与各机构的学科文献分布走势基本趋同。

2.体育学五年期间CSSCI期刊发文总量155篇,涵盖13所院校88位作者,人均1.76篇,学科文献综合指数0.2511。其中,西北师范大学71篇,作者26人,人均2.73篇;兰州城市学院20篇,作者16人,人均1.25篇;天水师范学院13篇,作者10人,人均1.30篇,名列前三位。从图10文献及作者分布统计图可以看出,体育学名列前三位的高校均为师范类院校,说明体育学专业是甘肃省师范类院校的传统学科,其他院校学科竞争力较弱。历届社科评奖中共获奖32项。其中,西北师范大学14项,兰州城市学院7项,天水师范学院6项,位居前三名。从成果获奖频次曲线图可以看出,获奖频次与学科综合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特征也较为明显。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较为系统地揭示了甘肃省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学科文献及作者分布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大学社会学各学科领域综合实力较强,具有学科结构合理,人才密集,学术实力雄厚,文献被引频次较高的优势;西北师范大学在人文学科领域历史积淀丰富,综合实力较强;西北民族大学在民族语言文学和宗教学领域综合实力较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实力;甘肃省委党校在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等学科领域实力较强;敦煌研究院在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献学方向实力较强;兰州商学院在贸易经济学、金融学与新闻传播学等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学科优势;甘肃政法学院在法学领域具有一定学科优势。兰州城市学院在艺术学、体育学,天水师院在教育学、文学,甘肃民族师院在民族文化学、宗教学,甘肃农业大学在农业经济学,兰州交通大学在交通经济学,兰州理工大学在工业经济等诸多学科领域均保持着专业特色和优势。

通过对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文献及作者分布特征的分析,同时结合连续十三届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的获奖数据的比较,较为客观地揭示了全省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科文献数量与学术成果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随着我国学术文献数据库和数字化文献平台的建成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在人文社科学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客观真实的文献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为基础形成的分析结果,必将成为进一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绩效评估和学术评价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

[1]董琳.刘清,学科评价之文献计量指标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1):31-34.

[2]汤建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论文特征的计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1(7):992-998.

[3]张伯阳,张科,王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文献计量分析——以甘肃高校及科研机构为对象[J].甘肃社会科学,2013(06):66-69.

[4]甘肃省人文社科学术文献计量分析平台[EB/OL].[2013-10-12]http://dmjl.web-15.com/index.asp.

[5]王钢,张科,张伯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文献计量分析——以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获奖文献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4(01):189-193.

猜你喜欢
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社科
西北师范大学作品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简介
社科成果展示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兰州大学法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