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的意义

2014-07-25 04:48李霞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摘要:残疾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理应受到社会的关注。对于普通高校图书馆来说,开展残疾人服务不仅是高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要求,也是其自身建设的需要;对于特殊教育高等院校来说,残疾人不仅是教育对象的一部分,也是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一部分,开展残疾人服务是其固有的职责,在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残疾人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95-03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的必要性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 截至到2006年4月1日零时,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1]。因而,残疾人是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群体。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残疾人事业,在多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残疾人享有受教育和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利,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作为高校重要的育人阵地,高校图书馆更应该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一条的规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开展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从而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的权利。

二、普通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普通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不仅是高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高校的各方面发展。

(一)有助于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大学应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项功能, 否则就不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社会支持大学,大学也要服务社会。只有在服务社会中,大学才能不断深化教学,深化科研,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在信息服务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第二十一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高校图书馆应该敞开大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面向社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拓展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但因其生理方面的障碍,同时也是弱势群体。《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该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普通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为弱势群体推荐好书,辅导阅读,提供知识援助,不仅可以提高其专业技能,保障其生存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其健康的欣赏情趣、高尚的思想品质,并且能够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弱势群体。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服务范围的需要,也是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

(二)有助于实现残疾人、图书馆的双赢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一方面知识的增长与更替速度在大大加快,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求得生存、发展和成功,人们必须迅速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存量进行整合利用,从外界及时获取信息和知识,使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应变能力和适应力,否则就会被淘汰,但残疾人由于生理方面的障碍,经济来源有限,获取信息的手段比较单一;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新的信息知识传播方式对读者的阅读和检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残疾人由于其生理方面的障碍要在数量巨大且良莠不齐的信息中筛选有用的知识和信息犹如大海捞针。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育平台和重要的信息服务机构,对残疾人进行知识援助责无旁贷。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为残疾人提供知识援助的过程中,可以主要通过培养残疾人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及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善于利用信息的能力,使残疾人通过提高技能降低障碍带来的不便,解除困境自主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知识援助,不仅可以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放大图书馆的使用价值,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而且可以促进图书馆开展相关建设和研究,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另外,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将不断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获得更多经费与支持,加快自身的发展。

(三)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诸多方面的总体反映,集中体现为校内人员的精神风貌和价值选择。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塑造着学生的内在品格,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其独特的育人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残疾人大学生由于其身体的障碍,他们在读书求学方面面临比健全人要多得多的困难。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阅读提供资源和条件,残疾人克服种种困难,在图书馆埋头读书学习的身影,将会在无形中成为图书馆及学校校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他们自尊自立、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将会影响周边的教师、学生,成为教师、学生的学习榜样;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对残疾人的真情服务,也将受到残疾人顽强精神的感染,净化自己的心灵,学会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从而主动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这无疑会丰富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三、特殊教育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的意义

在特殊教育高等院校,残疾人是教育对象的一部分,也是图书馆服务服务对象的一部分,因此特殊教育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是其固有的职责,同时也在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高等院校以残疾学生为教育对象,残疾学生由于其生理障碍造成的行动或沟通不便,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获得外界信息途径受到一定的限制,认知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局限,这会影响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视力残疾学生只能依靠听觉和触觉接受信息,视觉表象贫乏,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形成较为困难, 特别是对颜色、平面形状等与视觉有关的概念, 与健全人的理解存在一定距离;听力残疾学生不能进行语言交往,丧失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的机会,通过直接经历获得的知识有限,不善于有重点的进行感知,抓不住本质特征,不善于把握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关系,不能保持知觉和语言及思维的统一,思维局限于感知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不具有抽象思维等等[2]。二是从课堂上获取的信息量相对较少,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益不是很高,比如视力残疾学生在课堂上完全靠听觉和触觉接受信息,在讲授很多知识时,需要给学生留出通过触觉进行体验的时间,比如在讲授人体的穴位时,需要用手去触摸,学生才能对每一个穴位的位置有所感知,在讲授中药药材的种类时,需要用手触摸或者品尝,学生才能对每一类药材有所认识,这样课堂讲授的信息量必将受到影响,因此他们需要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通过课下的自主学习以弥补课堂的不足;对于听力残疾学生,由于不能通过口语获取信息,大多需要手语的辅助,手语的语速本身要比口语慢,加上口语翻译到手语会有一定程度的信息缺失,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信息明显少于健全学生。三是残疾人开展实践教学存在较多困难,需要更多基础理论信息的补偿,残疾人高等教育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主,但是残疾人参与实践教学存在很大的难度,虽然有关院校努力提供各种辅助和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仍然是一个难题,所以残疾学生需要更多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对他们实践的缺乏予以补偿。

endprint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开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性设施。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人才培养平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一方面,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适合的残疾人服务业务,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援助,他们就可以通过图书馆这一第二课堂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补偿课堂学习和实践教学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一个完备的图书情报工作系统, 是学生发展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主宰自己的学习, 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 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 与被动、机械、接受式的学习相对。自主学习目前已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对于残疾来说,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但是只有博览群书, 建立丰富合理的知识体系, 才能不断促进能力的提高。随着自主学习活动在大学生教育中的普遍开展与深入, 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原来仅作为学校教学的第二课堂, 转变成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中心,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优化现行的服务和管理, 形成支持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体系[3]。而对于开展残疾人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则还需要形成支持残疾人自主学习,而且能引导残疾人自主学习的服务体系。

(二)有助于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对于大学生来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仅是他们课题学习的有益补充,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而且也是增加他们社会交往,提高他们精神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一方面,残疾学生由于其本身的某些生理障碍,沟通不便,影响社会交往,尤其是听力残疾学生,他们无法进行口语交流,很难与健全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往,因此,很容易导致某些心理方面的障碍,他们更容易与人群孤立,把自己围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所以需要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生活,充盈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不便,残疾学生在精神生活或者是休闲娱乐方面比较缺乏,但正是因为他们社会交往、外出参加活动等生活方式少了,他们却拥有相对丰富的休闲时间,如果没有其他方式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单调、乏味,生命没有色彩。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往往会使健全人生活得狼狈不堪,对于残疾人,相对来说他们在物质与金钱的获取上具有更大的难度,这就需要他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其人文关怀、审美能力和对生命意义的体悟与追求,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从而保持生活的从容与淡定。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信息资源。著名作家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著名作家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因而,阅读图书不仅可以弥补残疾学生社会交往的不足,而且可以以书为友,结交古往今来的贤者和智者。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说过:“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我国古代也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老话。图书可以为不方便出行或参加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残疾人,提供接触世界,了解世界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著名作家、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文学家高尔基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丰富、优秀的图书还可以培养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更纯洁、健康,人格变得更健全、完善。因此,学校图书馆不仅可以满足残疾大学生对业务学习、知识信息的需要,而且可以满足他们情感慰藉、价值尊严和社会交往的精神需要,保障了残疾人大学生充实、健康、有尊严、有意义的大学生活[4]。

(三)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就是校园内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学校与社会等诸要素间协调稳定、健康发展、和衷共济、内和外顺的多赢状态,是以校园为载体的各种教育子系统及其要素间良性运行、整体优化、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校园文化为纽带,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模式。和谐校园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和谐、学校与社会的和谐[5]。

教育以人的生命为本,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最高目的,因而人自身的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首要任务。从根本上说,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学校关爱个人,集体承认个人、尊重个人,给个人以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高校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首先是学校尊重残疾人,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基本体现。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非常大,残疾人更是承受着更多的困难与压力,阅读是很好的缓解压力和精神焦虑的方式。坎普腾的托马斯说过:“我到处寻找安宁,却无处可觅,只有在独自阅读一本小书时,我才得到了安宁。”历经苦难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让他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高校图书馆藏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通过开展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放松心情,缓解焦虑,将有利于残疾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可以使他们变得自尊、自信, 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以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热情、平等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残疾人大学生和健全大学生一起在宽容、博爱里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文学的殿堂,不仅可以使校园的人际关系变得和谐友好,而且可以营造和谐、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这都有助于学校的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R],2006.

[2]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44-249.

[3]吴浪.大学生自主学习与高校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 2009,(3).

[4]何海钊,王虎奇,向贵云.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现状与分析[J].图书馆,2010,(1).

[5]周丽娜,邱杰.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界定和建设途径[J].文教资料,2010,(24).

收稿日期:2013-07-22

作者简介:李霞(1978—),女,山东费县人,北京联合大学党委组织部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高校特殊教育群体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SM201011417010)部分成果

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