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满意度实证研究

2014-07-31 02:04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硕士研究生

王 淑

(四川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各高校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碰撞与磨合中努力探索着适于自身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培育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随着我国本科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这提高了全民素质教育水平,同时也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引来社会各界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诸多质疑。而资源配置的效率只有在一般均衡的情境下才有意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接受教育所需承担的各种机会成本,根据顾客满意度原理,必然促使更多学生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关注当代教育质量。专业课课程的教育教学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形式,考察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教学的满意度情况不仅是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切入点,也是广大学生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强烈呼声与回应。

一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在专业课教学方面,我国高等院校拥有相对规范、系统的教学组织,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他们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以全日制学术型的硕士研究生为主要对象。故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不同高校在读的学术型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访问,随机发放问卷132份,回收问卷126份,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为78.79%。

调查从教师执教素养、教师课教水平、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自身学习四个维度[1]考察学生对高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评价,各维度下对应的二级指标[2]如表1所示。

表1 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

在理论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头脑风暴法和访谈调查法确定考察指标的四个维度,并采用Likert五级标度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各项评价指标不满意记1分,不太满意记2分,一般记3分,较满意记4分,满意记5分。

运用SPSS15.0软件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统计分析调查对象对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检验不同性别、年级、工作经验、专业兴趣感等统计变量对专业课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影响。

二 数据及结果分析

(一)信度分析和单样本K-S检验

通过α信度系数法[5]分析结果见表2,克朗巴哈系数α=0.963(大于0.8),而评估项目的标准化克朗巴哈系数α=0.962,因此,总体上该调查表的内在信度是比较理想的,统计结果有参考价值。

表2 信度分析的克朗巴哈系数(Reliability Statistics)

另外,通过对问卷做单样本K-S检验,结果显示样本呈正态分布,故可以对样本作进一步分析。

(二)专业课教学总体质量与各维度的满意度

使用SPSS15.0计算得出均值和方差(见表3)。硕士研究生在专业课教学总体水平满意度评价的平均分为3.02,表明硕士研究生对就读高校的专业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一般。

表3 学生总体满意度统计表(Descriptive Statistics)

由于人文社科类的部分专业研究生教学在国内兴起时间较晚,专业设置较新,在教学管理制度和设备设施上尚未成熟,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而且,教学管理环节涉及的范围较广、人员较多,工作的复杂性相对较大,故学生在教学条件方面的满意度评价较低,平均值为2.95,提升空间较大,但高校教学条件的建设与改进非一朝一夕之事。高等院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组织相对较正规、系统,对执教人员要求较高,学生对教师的执教素养评价普遍较高,处于较为满意的状态,但是3.62的平均值离满意还有一段差距,因此,教师执教质量还有待提高。对于教师课教水平和自身学习的满意度均为一般,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改进。

最满意项目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课堂出勤、道德品质、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和教学态度。学生对自身课堂出勤情况最为满意,说明学生普遍较遵守课堂纪律,专业课课堂学习态度较为端正。而排在满意度前五位的项目中有四项隶属于教师执教素养范畴,说明学生对于教师执教素养的总体满意度最高,评价所得平均分均在3.69以上,处于较满意的状态。

最不满意项目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学术理论辅导、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对自身创新能力满意度较低,这是个人经过长期学习生活积累所塑的内在禀赋,而教育旨在使每一个人的内在禀赋在一套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得到充分发展,进而表现为参与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排在最不满意前五位的项目中有四项是关于教学条件的,说明目前在教学条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之处,学生尤其对专业实习与实践活动的安排与组织情况不太满意。

(三)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1.不同性别硕士生专业课教学满意度差异显著

假设1:性别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中,男、女生各占50%,进行单因素方差[6]分析(见表4),发现在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上,女生的满意度平均得分3.31,高于男生的满意度平均得分2.73,男生对专业课总体满意度评价显著低于女生的满意度评价。

表4 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

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性概率为0.029<0.05,故拒绝原假设,性别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差异显著,其中第三维度上F相伴概率值为0.034,因此,性别对教学条件的满意度影响显著。

2.不同年级硕士生专业课教学满意度差异显著

假设2:不同年级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中,一年级的占59.62%,二年级的占25%,三年级的占15.38%,表5为不同年级间的两两比较结果分析表,“*”表示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两两比较的结果可知,三个年级中,一年级与三年级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差异主要集中在教师执教素养、教师课教水平和教学条件三个维度,故拒绝原假设:不同年级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影响是具有显著差异的。

表5 年级间比较分析表(Multiple Comparisons)

3.不同工作经验硕士生专业课教学满意度差异不显著

假设3:工作经验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6 单因素方差分析(工作经验)

在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中,有工作经验的占44.23%,无工作经验的占55.77%,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6),发现有无工作经验对专业课教学质量总体满意度的评价差异不大,均为一般满意。

以α=0.05为标准,显著性概率为0.462>0.05,则不能拒绝原假设,工作经验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不同专业兴趣度硕士生专业课教学满意度差异显著

假设4:专业兴趣度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中,有工作经验的占84.62%,无工作经验的占15.38%,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7),发现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在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27,远远高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同学的满意度评分1.63,有专业兴趣的学生对专业课总体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无专业兴趣的满意度评价。

表7 单因素方差分析(专业兴趣)

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则拒绝原假设,专业兴趣度的不同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差异存在显著性影响,鉴于各维度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5,所以专业兴趣感对教师执教素养、教师课教水平、教学条件与学生自身学习的满意度评价均存在显著差异。

(四)聚类分析

表8是聚类分析中每个类别的成员情况表,对于细致分析调查问卷起到再次证明的作用。经过上面对样本总体和各维度的详细分析,更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样本。由表8可以看出,只有18人对量表中很多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不满意,仅占总数的17.3%。

表8 类别成员情况(Number of Cases in each Cluster)

三 对策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对教师执教素养较为满意,但是离满意尚有一段差距,高校教师仍需秉承严谨的教学态度,以高尚的敬业精神、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提升其育人意识和创新精神,尊重关心学生,进一步提升执教素养。

(一)提升教师课教水平

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与创新性有机结合,教学的创新形式是为教学的有效性服务的。[7]教师应全面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学生能力的生成性,在课堂学习中不断生成、不断提高,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自己、构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良好平台。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1.教师应注意专业课课堂授课方式,包括授课时的言语表述、肢体语言和情绪,增加师生课堂互动,营造生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融入这样的课堂,吸收知识的效率必然随之提高。2.对于知识而言,更常见的是互补性,而不是互替性。教师在正确教学目标意识的指引下,对于某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前沿性,必要时加长学时,便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针对某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则是把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放在首位,必要时减少课时,用其它具有互补性的专业课程填补剩余课时,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最优资源配置的效果。3.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书目和文稿供学生阅读,并在课内课外交流读书心得,既是一种有效务实的育人形式,又增加了课堂互动讨论的专业性话题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集思广益激发出思想的火花,实现教学相长。

(二)改善学校教学条件

学校不仅要与时俱进,对硬件设施进行改进,更要注重教学软件方面的完善,实现“两手抓”。

1.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改进图书馆和教学实验室的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2.调查中多数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专业实习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校方可以与一些大型企业、正规单位合作,为学生争取一个开阔的平台和多样化的视角,缓解经济就业压力的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加实战经验。3.学校可以请一些业内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家与学生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的同时,这些专业人士本身的经历也将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4.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量体裁衣,更加科学、系统地设置专业课程,将授课的课程和学时在规定范围内适当授权给任课教师,便于教师联系学生需求,更加实际、灵活地制定授课内容和方式。

(三)改进学生自身学习方式

在“市场”情境内,学校教育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质量,然后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学归根究底在于“学”,学生应不断改进、调整自身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成为真正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8]

1.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向学环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经常自省,检查调整学习模式。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活动,课下与同学老师多沟通交流,尽己所能争取一切学习讨论的机会推动自身不断进步。2.教育是“俱乐部产品”,在一般均衡的情境中才有意义。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般均衡”,学生应充分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夯实理论知识后,积极参加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实践操作和实习,理论结合实际,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以实践活动验证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检验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强自身社会实践能力。3.社会科学的普适性是在拓展其命题的检验条件,使其不仅仅适用于一个局部而且适用于另一个局部[2]。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智慧,在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并学以致用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学会运用类似的思维分析、解决处理相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韩小园. 硕士研究生课堂满意度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2] 柳永心,康俊明.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8-112.

[3] 陈巧云,周川,汪广涛.硕士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方式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1):11-16.

[4] 王晓漫.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研化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执业,2006(2):60-62.

[5] 刘武,张金凤,陈玉芬,等.硕士研究生课堂满意度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09(12):101-104.

[6] 郑拓,赵洪磊.研究生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1(28):216-218.

[7] 刘亚敏,胡甲刚.研究性教学及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实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4-7.

[8] 刘增惠.研究生教育教学中问题思维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9):33-36.

猜你喜欢
专业课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