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014-08-01 08:48马继开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活动课初中语文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也折射出了时代的精神。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融合。那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采用哪些有效方法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方法,现表述如下。

一.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提升,即在学生学习了某一单元的内容后,教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设的实践活动、问题情境,或者学习空间等。综合性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广阔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目标综合性等。因此,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将其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笔者认为,语文教材中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只是“砖”,要让学生获得“玉”,需要教师来引出,即抛砖引玉。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将其理念渗透在自己的教学中,找准时机、因地制宜地开展和实施各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培养少数学生特长的活动,因此说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赞赏和表扬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体会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但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即优秀生是活动的主角,主导活动的发展,而中等生和学困生只能成为看客、旁观者。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要考虑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中等生和学困生恰当的任务,而且要多鼓励和关照他们,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活动探究中。同时,我们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无论是能力强的还是弱的学生,只要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三.深入挖掘研究资源,精心设计活动主题

虽然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广泛的知识,但教科书并不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不仅要依托教材,把其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载体,更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和资源,并精心筛选,选取有价值的内容作为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下面笔者列举几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1.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可以通过开展故事会、辩论赛、知识竞赛,以及办手抄报、编演课本剧等活动来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2.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美的歌词,分析广告词中的歧义,以及“错别字”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进而使他们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发展。3.通过成语接龙、诗词诵读、猜谜语、对对联等活动使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魅力,并能够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做出些许贡献。4.结合重大的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纪念性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实践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往

有效的初中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功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其实,实践活动中的交往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还是指学生走进生活开展调查的过程中,与社会上的各个人员的交流、合作。这种合作交往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实践活动有更深入的认知,还使学生学会了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会了与人沟通。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多为学生提供走出课堂的机会,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式,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一定会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马继开,教师,现居江西全南。

猜你喜欢
活动课初中语文教材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