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切入技巧 轻松突破难点

2014-08-01 08:50李存月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贝聿铭瘦西湖母鸡

文本教学,只有精心找寻文章的切入点,巧妙切入文本,才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事半功倍。

一.巧妙譬喻,事半功倍

人物通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课题解析,理解“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与“介绍贝聿铭设计风格和建筑物”之间的联系。

一位老师在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时,先讲述了关于钱钟书先生母鸡与鸡蛋的故事。然后提醒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这篇人物通讯,不仅要知道鸡蛋好吃,还要知道那只母鸡是谁。在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他适时引导学生回到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如果说世界顶级建筑大师贝聿铭建筑设计艺术是鸡蛋的话,那么那只母鸡是谁?学生自然轻松地知道:那只母鸡就是华夏文化。正是华夏建筑艺术的滋养,孕育了贝聿铭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多么生动巧妙的譬喻,省时高效,轻松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把握了这篇人物通讯的精髓。因而贝聿铭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华夏的文化,是一个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爱国深情。

二.斟词酌句,一举多得

革命回忆录《老山界》一文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困难,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

常规的教法,先让学生圈画出体现红军翻越老山界困难的语句,然后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困难:走路难、 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虽然花了不少时间,费了好大的劲儿,但学生并不留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有什么真切的体验和感受了。

一位老师另辟蹊径。他在板书的课题前面画了一根横线,横线后的括号内给出了“登”“翻”“爬”三个动词,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最恰当的一个动词填写在横线上,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起初,同学们觉得三个词语中的任何一个都很恰当,因为从词语搭配的角度看,“登”“翻”“爬”这三个动词和老山界构成动宾短语,既搭配得当,又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事件。但在认真研读了文章,并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之后,不少同学发现了这三个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登”,(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 “翻”,爬过,越过;“爬”,①手和脚一起着地走路。②抓着东西往上去。相比较而言,“爬”的两个相关义项都强调了手脚并用。结合文中描写老山界高峻、陡险的语句,用“爬”比“登”“翻”更直观形象,更突出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更何况红军战士是在粮食奇缺,肚子饥饿,枪声密集,敌人追击的特定情境下,要完成如此艰巨的爬山任务!

这一教学设计,巧妙抓住文中“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这很陡的山爬完了”中的一个“爬”字,精心设计了一道选词填空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利用工具书斟词酌句、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且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中,轻松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让今天和平年代的青少年也能真切地感受红军战士曾经的苦难经历,感受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整个过程既省时高效,又意趣盎然。

三.锁定题眼,一箭双雕

游记散文《寻梦瘦西湖》一文,是江苏省南通市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的指定篇目。比赛中,我紧紧抓住文章标题中的“寻梦”二字,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要到瘦西湖来寻梦呢?作者是如何寻梦的?为什么说瘦西湖是“梦”呢?其中第三个问题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亦是教学的难点,理解了这个问题,也就把握了这篇散文的精髓。

我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①-③节,理解了作者之所以说瘦西湖是“梦”的原因。接着追问:在作者的心目中,瘦西湖仅仅是一位外表美丽的女子么?使学生从文中发现瘦西湖还是一位气质高雅、清逸脱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深刻的女子,具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

还有学生结合第⑨小节“船娘说,二十四桥其实也是一种传说,到底是指哪座桥,至今众说纷纭,不可得知”所透露出来的神秘色彩、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所描绘的那引人遐思的浪漫与诗情,至此,学生对之所以说瘦西湖是“梦”的两个原因“如梦女子的自然之美”、“如梦诗情的文化之美”就真正理解到位了。

因此,锁定文章题眼,巧妙地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解读文本,不蔓不枝,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真可谓一箭双雕!

李存月,教师,现居江苏海安。

猜你喜欢
贝聿铭瘦西湖母鸡
My Friend
母鸡
母鸡下蛋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瘦西湖
贝聿铭的石头情结及对我们的启示
Parks In Yangzhou
母鸡
贝聿铭: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的长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