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作文升格的思考和做法

2014-08-01 09:08徐旭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升格教者价值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习作进行“升格”是重要一环。“升格”需要耐心和细致早已成为共识,教者或篇篇面批,寻章摘句、咬文嚼字一番;或奇文共赏,分发佳作、劣作,褒贬一番;或主动下水,身先士卒;或大谈技法,口若悬河。教者不可谓不尽心,学者也实在不轻松,效果却总是寥寥!恐怕这个问题是被过于简单地处理了。“格”是一篇文章的格调、档次,直观来讲是指应试时被归入的等级及得分,背后折射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为人处事的智慧与策略,对生活的观察和积淀,面对生活的气质与风度等,所谓“文如其人”即是此意,人“品”决定文“格”。现就如何升格的问题,谈谈笔者的思考与做法,以抛砖引玉。

一.升格阅读教学

只有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方能给习作注入新鲜因子,力避陈腐。阅读常见弊病有:浮光掠影型,蜻蜓点水,过目即忘;读写分离型,阅读无法与写作结合;能力有限型,难分优劣,遑论鉴赏;注重情节、忽视思考型,浮躁浅薄。

如何升格?朱熹说:“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读到什么地步呢?他主张“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时,两百遍时自是强一百遍时”。总结起来即为:精读,熟背,深思。

为使学生达成升格目标,具体应做好以下方面。

①有关阅读方法。采用批注式阅读,浸入文本,质疑释疑。朱子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有无所疑,方始是学。”正是指明了从读书中质疑、释疑的重要意义。学生在阅读时,随手做好旁批,及时整理到笔记上,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沉浸于美文的海洋,不至于使阅读落入“蜻蜓点水”的尴尬境地,此法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释疑的阅读品质,锻炼写作能力。当然切记要根据阅读素材的实际,不无中生有,以意为之;不妄加揣测,断章取义;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②有关阅读范围。阅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既可提高阅读积极性,也可避免作文的雷同、陈腐。但“开放”也是有“度”的,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阅读难免会流于泛滥,良莠不齐、低俗浅薄,而作文指导必将艰难而低效。笔者以为,师生平心静气民主交流,通过讨论,来确定阅读对象,是最为合理的。

③有关阅读交流。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因阅读而生疑、因疑而思、因思而问、因问而论、因论而进。关于这一点,可借鉴特级教师陆炳荣总结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即“启发讨论式、答疑讨论式、自学讨论式。启发讨论式以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主要形式;答疑讨论式则以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为形式;自学讨论式,则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④有关阅读背诵。作家巴金曾直截了当地指明背诵对于写作的意义,他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让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谦虚的话语,道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勤于背诵,方能深思慎取,厚积薄发。

二.升格写作训练

①“练”的升级。首先,要提高“练”的频率。计算一下,如果一个单元一次作文,一学期六至八次,三年下来,也就四五十次,如此训练量,怪不得学生一听作文就喊头痛,“哀声”一片了。但只有勤加练习,方能面无惧色。其次,“练”需系统化,不能东踢一脚,西打一拳,教者在训练的内容上要进行分类、归类的工作,便于学生掌握写作共性;要将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对于一些知识板块甚至可以指定阅读对象,使作文课更具针对性。再次,“练”要有明确的目的引导。作文课更要精备课,某次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达成,训练后发现的存在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等,决不能全凭灵感,兴之所至,否则兴尽难免无功而返。

②“训”的升级。训者,启迪之谓也。有训示、训诫、训喻等组词,无不含有启迪、教导之意,即便是训斥,态度严厉了些,仍不失谆谆之义。所以教者首需耐心,批阅、讲解还需谨慎,不明之处,及时交流,故提倡面批作文;其次需有仁心,褒奖佳作自可赞不绝口,一些劣作,若无特殊缘由,也就不必示众了吧;再次,教者需勤修“内功”、广泛阅读,否则训诫之时绠短汲深,岂不误事?还得有谦和之心,作文当倡个性,教者不应以一己之喜好,妄议褒贬。学生阅读广泛,汲取写作营养的渠道多样,教者切莫师心自用。

三.升格情感抒发

比如学写记叙文,“捡钱包”“让座位”总是占到相当比例,一了解,闭门造车、子虚乌有。要是逼着写点真人真事,就写“妈妈给我端牛奶”“爸爸给我送雨伞”,虽真实却平淡无味。涉写频率最高的是“初三学习‘辉煌史或‘沉痛史”,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所谓 “披文以入情”,为情造文是文章的本义、正道。故抒情首倡真实,其次才是技巧。那么如何来升级呢?

①可分发优秀记叙性范文,通过大家作品,明确作文优劣的判定标准,学习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有意义或有意思的事,进行片段仿写训练,汲取佳作营养。

②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作文本来可以虚构,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虚构能力和想象能力,但必须让学生分清真实和虚幻”,这是大前提。其实学生作文敷衍老师,不都是因为“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不懂得提炼生活,思想低幼化”等等,生活总是有太多的难以预料,有些苦痛学生不愿提起;人的思想不可能“高、大、全”,有些想法真实而不知如何表达,所以多面批,多交流,不随意分发学生习作,是教者必须有的姿态,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打消学生顾虑,这也可以说是作文教学的艺术了。

③教者以“真情”来回应。传统师道提倡尊严,自然有其用意,可一旦曲解,教者以经师自诩,吝啬感情,只知板脸说教,给人凛凛难犯之感,却要学生写真情,诉苦痛,这不是笑话嘛!学生怎么可能不敷衍你。可以断言缺少民主、和谐氛围的课堂是教不好记叙文写作的。其次,要少强调一些技巧,“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技巧自然要了解一些,但其服务于内容,写作时使用哪种技法,那是灵感的闪现,绝不能本末倒置。

④不为学生准备写作“套子”。该现象的出现是对应试的适应,其打造过程渐趋精致,效果不断“升级”。选材往往是真实的,学生初写发自肺腑,原作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思维发散,多维度拓展,以应对各种考题。教者面批多次,指出大量故事变化(主要是人物和情节)的可能,真正达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这种做法有苦衷,效果很明显,然而却违背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弄虚作假如何“学做真人”?再说,如此“呕心沥血、挖空心思”,不走羊肠小径,走通衢大道会不达目的?

四.升格思维品质

好的作文需呈现一定的理性精神,审美丑、辨善恶、体物认知、明理扬善,此目标的达成,需要广博的阅读,沉静的思考,心智的成熟,素养的提升,道德的树立,人格的完善等等,不是三言两语的事,笔者仅就学生的思维锤炼方面,谈几点看法,扪籥之处,恭待指正。

①提升认知能力,发现被假象掩盖的事物的本质。在一次题为《预约精彩》的作文教学中,有同学以“很多事情,必须预约,方能精彩”为立意写作,这样来写:老师为上好公开课,分发答案,请同学反复“排演”,“我们”都很配合,放弃了课余时间的休息,“记台词、对表情、排动作”,终于呈现了一堂完美的公开课,文末夸夸其谈所谓“成功必经努力”的人生启迪!如此是非不清、对错不明,没有正气,何来文气?关键就在“认知能力”的不足!

实际上,道理并没有少教,只是教者多半喜讲大道理,学生自是不爱听,不是道理不对,恐怕一是不生动,二是认为老生常谈,嫌老师啰嗦。看来学者需谦虚一点,教者也需生动一些。

②锻炼辩证思维,能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在一次题为《位置与价值》的作文训练中,同学拟出了诸如“有了位置才能创造价值”“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位置的高低”“无价值就无位置”等观点,明显存在逻辑漏洞,为此笔者给学生进行了相似观点的异同辨析,大致有:只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有助于自身价值的发挥;处于同一位置,有人价值提升而有人价值终身不变甚至贬值;位置不同,价值发挥有何不同;人生的价值在于社会需要我,而不在处于怎样的位置;追求高位置实现高价值,无可非议;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位置,而在于积极的追求;寻找位置要取之有道,否则决无价值可言;你如何看待位置和价值的不匹配现象等等,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使他们获得了锻炼。

③形成发散思维,能创造性地看待问题。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作文训练中用到的图片作文,就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比如老师在校园中寻找感人的画面,拍下来,然后请同学用发散性思维来看图作文。引导问题如:图中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画面上没有呈现的东西?画面背后有怎样的故事等。

徐旭东,教师,现居江苏常熟。

猜你喜欢
升格教者价值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