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为学生写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2014-08-01 09:09赵萌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榜样作文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必定要冲破原有的藩篱,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网络平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一.利用网络平台更有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

中学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相对单调,一些封闭式管理的学校更是把学生限制在学校的四堵墙之内、小天地之中,写作的生活之源本身就近乎枯竭。同时由于学生忙于学业,课外阅读量很少,积累少得可怜。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我们就要合理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网络信息量巨大,百度一搜索,所需要的信息马上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搜集大量的信息,也能有效弥补学生平时生活的贫乏。同时还有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方便积累词句。

1.七年级开学伊始,我让每一位学生在QQ空间上建立一个写作文档,要求学生给这个文档取一个个性的名字,学生积极性很高,名字也意趣盎然:《芳草地》、《玻璃心》、《泛舟文海》、《新月弯弯》……

2.给文档分类:分为好词好句辑录、优秀作品辑录、自己习作辑录。学生们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的字词句进行阅读后复制粘贴,成为一本好词好句辑录。同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秀的文章,进行阅读以后加上批注辑录。

3.每一个月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作文发表到QQ群上,教师修改后,进行打印保存,一份发放到学生手上,让学生自行保管,一份教师保存。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素材也就日益丰富起来了。

二.利用网络平台更有利于写作榜样的树立

以前学生欣赏和模仿的好作文,更多的是来自作文书和各类杂志和报纸。这些作文毕竟跟我们的现实有点距离。学生看这些作品犹如隔靴搔痒,缺少一种真实的榜样力量。而在课堂上对优秀作品照本宣科,学生只是听听过,也有点不痛不痒。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一)我给两个班级的同学建立了一个网络“三人行”。分为学生板块、家长板块。

1.学生板块,把学生的作文按照学号排列,每星期每一位同学上传一篇作文,单周教师定题,双周学生自由写作。

2.家长板块,注明某某学生父亲、母亲,并对应学生的学号一一排列,主要是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孩子或者其他同学的作文情况,也参与评议学生作文,并请有写作经验的家长传授写作心得。

3.发动学生、教师、家长进行投票,每月评选一个“作文之星”,每月由获选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上,开设写作专场,作品内容可以是考场作文、日记、随笔,由教师写好评语,并配上精美照片,上传到博客上,供大家浏览、欣赏。这就珍视了来自学生的最佳学习资源,树立身边的榜样,能更好地激励学生。

(二)教师开设一个博客。

教师要求自己每天写一篇文章,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这样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邀请学生评价教师的作文,学生没有了面对面评价的尴尬,真正做到畅所欲言。教师的每一篇“下水文”不一定都是完美,在某些方面很有可能不如学生的作文,这也恰恰给学生一种激励,一种自信,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越老师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作文,自己经常动手写写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就是‘下水。”教师一次次“下水文”发挥了教师的榜样作用,这比无数次的理论指导更有成效。

三.利用网络平台更有利于写作对象的参与

学生闷头写作,却不知写作的好坏;许多语文教师“单枪匹马”找不到有效的方式;家庭父母始终站在外围,看着孩子干着急。利用网络,让写作开放式,利于各方对象的参与。

1.我们的两个班级都有QQ群,学生和教师在QQ群上上传作品,教师可以指定一篇作品让全体同学进行讨论,这个作品可以是网上下载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是我们学生的某一篇习作。大家各抒己见,纷纷指出作品的优缺点,对于别人的长处积极汲取,对于存在的缺点,进行改正。

2.每一个假期(寒暑假)安排一个家长写作周,在这个写作周中,教师跟家长商议定下一个主题,比如“跟孩子说说心里话”、“我之教育观”、“如此快乐”、“爱你在心口难开”等。然后家长上传作品,由学生、教师、其他家长评议,评出“家长之星”。使得这些家长既能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重温当年中学时的美好情景,又能引领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去写作。

3.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在群上进行写作指导,邀请同行中有写作特长的老师在QQ群上,与学生探讨写作的方法;也积极利用好家长的资源,邀请社会上有写作特长的专家进行QQ互动,学生可以随时询问一些写作方法。

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全员参与,编织了一张写作的网,让写作成为习惯。学生每天摘录一点好词好句,每天写一点自己的心得,每天评论一下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就是这每天的一点点,却能带给学生一生受之不尽的益处。

赵萌芽,教师,现居浙江余姚。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榜样作文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