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2014-08-01 09:11王慧卿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课本课外想象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板块,写作得法后写作才会别有洞天。所谓写作得法,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迁移能力,不断地吸收写作技巧和知识,从而变成自己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迁移能力。

一.扩展学生的思维

扩展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写作迁移能力的前提。学生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如同挤牙膏,作文时无话可说,往往胡编乱造一篇作文应付差事。其原因是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在课本、作文书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目光从课本向课外迁移,把目光从作文书向经典名著迁移。只有思维灵活了,拓宽了,他们的眼界才会变得宽阔,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面

眼下许多学校的学生阅读面只限于课本,同时教师把写作当任务完成,只要学生多少会写点,写好写赖不强求,常常让学生把背过的课文当作语言积累的素材。其实,这样做只是写作知识积累的一小部分。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即将课外看到的文章好的文段摘录下来,分门别类的列好,以备写作仿写。如,笔者迫切地想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可是学校里没有图书馆,我就将自己的私人藏书拿了出来,拿出时间给学生阅读,让他们边看边摘抄,我在一旁做指导。这样持续了一个学期,学生们的写作便有了起色。他们的文笔明显显得大气,有文采,立意也不再空洞,作文言之有物。尤其是我的课代表,非常喜欢鲁迅的小说,他就以自己的经历来仿写,那种感觉还真有鲁迅的文风。学生们最喜欢的是听班里写作好的学生读作文,听做好的学生谈看了什么书,自己有什么心得,自己如何迁移到了自己的作文中去的。通过这样交流,同学们看书不再盲目,而是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例子。

三.选择恰当的优秀例段

学生写作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靠教师逐渐的引导,而引导的关键又取决于教师例段的选择和写作指导。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让学生有一个得以操作的可循的规律,例如,可以从句式入手,让学生仿写,并将这样的段落打造成本篇的精彩段落;为了锻炼学生学习整篇文章运用比喻的写作手法,我找了一篇例文,从题目开始定下这种写作手法的基调:《听花开的声音》在这一题目中,就将往事比喻成花开,接下来叙事,一次就是一次花开,有两三件就行了,开头点题,结尾照应,这就是一个好的例子。训练学生先让他们拟题,把抽象具体形象化。接着定好题目构好思,就可以动笔了。其实每一次迁移训练,不一定都动笔,关键在于思维的培养。

四.给联想和想象留白

文学作品形象、灵动,能给读者留下联想和想象的可能。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抓住文学的这种特性,引导学生进行迁移,为学生提供机会,包括时间和空间,让其进行想象、联想,有效指导学生变换角度、改变方式,积极思考,从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给学生思维“留白”,让学生进行思维补充,给学生的思维松绑,让学生的思维任意飘散,自由翱翔。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尽情的发挥,在合理的想象、大胆的猜想中将课文延伸到课外,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很多创意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技能。

作文教学亦如此,教师也应该积极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联想,拓展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迁移能力。如给学生一只筷子和一把筷子,让学生展开联想,不少同学联想到:1.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2.表明了个人离不开集体;3.强调了持之以恒。另外,在生活中要经常设计一些环境,让学生随时进行联想,大胆想象,在不断的训练中,想象更丰富,联想更准确,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如“路边一个小姑娘突然停下了脚步”让学生展开联想“这小姑娘到底要干什么?”,又如,“看到爸爸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续写下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才能使他们不断地吸取新鲜的写作营养,才能不断地提高写作的能力。

王慧卿,教师,现居山东高新。

猜你喜欢
课本课外想象
快乐的想象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