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

2014-08-01 09:29林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水间瓜洲京口

“京口瓜洲一水间”一句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诗歌《泊船瓜洲》,此诗选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同是人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编者特别指出:“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读“jiàn”,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认为此处“间”应读平声,即“jiān”。

为方便论述,兹录全诗如下: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作者简介及其晚年创作态度。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王安石不仅是当时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在当时文坛上地位举足轻重。《泊船瓜洲》为王安石(1021-1086)晚年(1075)作品。

王安石晚年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世称“王荆公体”。《泊船瓜洲》一诗,历来被人称道,一大原因是此诗对字的锤炼,对修辞的讲究,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据说诗中的“绿”字,他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最终才决定用“绿”字(详见《容斋随笔》卷八),这一事例,说明了王安石晚年创作态度严谨,不容丝毫疏漏。

二.谈谈七绝的格律。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在唐时已非常盛行,竟称为唐诗的精粹。在形式音韵等格律方面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泊船瓜洲》一诗,属七绝无疑。

七绝格律分类,共4类:1.仄起平韵正格;2.平起平韵偏格;3.仄起仄韵正格;4.平起仄韵正格。这是七绝的四种基本格式。

《泊船瓜洲》为上述七绝格律中仄起平韵正格,首句末字,第二句末字,尾句末字均须押韵,在七绝诗的创作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格式。

格式如下(附《泊船瓜洲》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京口瓜洲一水间,平平仄仄仄平平。钟山只隔数重山。

平平仄仄平平仄,春风又绿江南岸,仄仄平平仄仄平。明月何时照我还。

从诗歌格律来说,“间”当读平声无误,即现在所谓的“第一声”。

诗歌创作,特别是格律诗,唐以后历代都严格遵守它的规矩。现在普通话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古代南朝沈约发明的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可是两码事,主要是现在的普通话中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入声字。而格律诗的创作,在音韵上是完全遵照古代四声的。

《泊船瓜洲》一、三、四句结尾一字属韵脚,必须押平声韵。“间、山、还”同属诗韵中的“十五删”,属平韵。(详见《诗韵合璧》11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平水韵》上平十五删,当然还有其他韵书可查。)

有些读者可能存此一疑,第三句末字“岸”的韵母不是“àn”,和“间、山、还”的韵母一样吗?为解此疑,特赘述如下:第三句末字“岸”,为仄声字,和“间、山、还” 平仄不同,在所有的韵书里,都不在同一韵部。再说,七绝韵脚也绝对没有平仄混押一说,若犯此大错,徒令学诗之人哂笑。

纵观《泊船瓜洲》,仅2字出律,即第“京、明”字,应仄而平,无伤大雅,其实不算出律(“一”字在古代为入声字,属仄声)因格律诗创作特别是七绝、七律,有“一三五不拘,二四六分明”一说,也就是一句诗中的第一、三、五字可不遵平仄,第二、四、六字必须平仄分明。由此,可见,王安石创作《泊船瓜洲》一诗,是完全遵照七绝格律的。“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读平声,即“jiān”无疑。

三.同时代的作品可做佐证。

宋代三大诗话之一《石林诗话》上卷第六则载“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合,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

宋人胡铨曾作《菩萨蛮·辛未七夕戏答张庆符》:“银河牛女年年渡,相逢未款还忧去。珠斗欲阑干,盈盈一水间。玉人偷拜月,苦恨匆匆别。此意愿天怜,今宵长似年。”这首词中直接袭用了“盈盈一水间”句(古人谓之“偷语”),根据词牌格律,这个“间”字必须是平声。

格律诗成熟于唐朝,至宋时,普遍为诗家接受。王安石晚年作品,世称“王荆公体”,诗风精丽工巧,重炼意,重修辞,重用词、造句、炼字,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在格律诗的创作上更趋严谨,以他在当时的文坛地位,他不可能在创作格律诗时犯下“三连仄”的低级错误,若“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读“jiàn”,即《泊船瓜洲》首句末三字犯“三连仄”,(三连仄在七言格律诗的句尾绝不容犯),所以“一水间”的“间”当为平声。

林程,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猜你喜欢
水间瓜洲京口
配水间数字化建设适应性分析
瓜洲天生是个渡口,天生留不住人
初秋雨寄
回不去的瓜洲
观英山童玩谷4D水幕秀有感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
“孤游”离京口,“疲老还旧邦”——鲍照与京口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