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红楼后院里的政治主角

2014-08-01 09:31满正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探春王夫人晴雯

红楼梦里有政治,可以算得上尽人皆知吧。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夫人。

王夫人最想要什么?她最怕什么?按照前八十回来看,她最想要的似乎是宝玉有出息,那怎么才叫有出息?按照她的逻辑就是科甲出身。

其实这只是个挂在嘴上说的东西而已,她最想要的是替代贾母,掌贾府的权。最怕的就是宝玉有出息,因为宝玉一但有出息,她就辖制不了他了,那么贾府里她说了就不算。

我们看王夫人做了什么,收买了袭人,赶走了晴雯,让宝玉搬离了大观园。当然还有五儿、芳官儿等一律清除。大家一直都只把这看成是丫鬟和夫人的纠纷而已,实际上,她是拆了宝玉自己的班子,让宝玉身边没有他自己的人。而对于大观园的改革,她既没有适时插放自己的人,也没有插宝玉的人,让刑夫人得了机会遍布党羽,结果就是本来是她这边的凤哥在改革之后,已经再也无法如以前那样管事了。优秀的领导首先要会用人,要会用人就要会识人,就要有吸引人材的能力。

贾母喜欢的人都是什么样的?晴雯、宝琴、湘云,都是爽快利落有心有口,敢于担责任的,贾母也喜欢黛玉。黛玉看上去是不爽快不利落的,但是黛玉有头脑,不怕得罪人,也会做事,所以贾母极钟爱之。当然前面那个名单里,还有王熙凤,这个是公认的,就不说了。后面要讲王熙凤并不见得为贾母所喜欢。

王夫人喜欢什么样的,袭人、宝钗、麝月。麝月是袭人的爪牙,袭人是王的爪牙。这几个人的共同点是,看上去老实、嘴笨、实在说白了就是王夫人认为她们没什么想法,不张扬,好管,而恰恰在生活中,这些人是最没有能力的。

这种人就是忠诚,因为她们没有办事能力,晴雯死后,丢了一个玉就闹得没章没法,一惯她们的作风是不得罪所有人,结果一慌神,所有人都问责过还没找出来。而宝钗,我们都知道她是有能力的,从她的言谈举止处事风格,都是有能力的。可她遵从着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处事原则,不过问不插手不负责,让王夫人误以为是个老实的,只当作了袭人之流。这才是王夫人喜欢宝钗的原因。

而贾母是不喜欢宝钗的。原因也很简单,贾母喜欢的人都是不怕得罪人,因为一个领导只有不怕得罪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像宝钗这种,事没做先做人情,一大家子几百口人,她根本辖制不住。所以贾母把晴雯和袭人同时安插给了宝玉,晴雯就是用来办事的,领导级别,袭人不过是做忠诚之事,体贴之事罢了。

而王夫人蠢就蠢在,把真正的人才都挤走,让只会当奴才的人上位,然后还不安插自己的人,她在撵走晴雯后向贾母回报时说“要是缺人,从下面再选人上来使也是一样的”。傻啊,贾母辛苦栽培了几年的人,说替就能替的?

贾母怎么说的?“这孩子原先我看着还好,怎么这几年变坏了?”我们要明白大家子里说话的规格,夸赞与批评都不是直来直去的。这话已经是很严重的不满了,意思就是“她是我手里挑上去的,我一直看她挺好的,怎么你就容不下她”。

王夫人的解释是“老太太看人原是没错的,她自己后来不争气”。这些话很没水平了已经,等于直承“我就是看不顺眼”,贾母不语。这是王夫人愚蠢的地方。

我们看宝玉身边的班底,内有晴雯、芳官、五儿,外有茗烟、李贵。再向外延伸,有柳湘莲、北静王爷、紫英将军等等。还有各尚书大人,那些在宴席上送他礼物的人。这些都是宝玉的政治资本,也是当官为宦的基础。

而贾政与王夫人呢?一心一意希望他出科甲,难怪贾母不喜欢贾政,因为贾政从来没真正明白过什么是贵族。

贾母一直说的是“看到玉儿就想起他爷爷”,因为宝玉是贵族,是明白什么叫政治的,而他恰恰是满脑子不琢磨政治的人,只是照本能去结交,而他结交的人都是他将来的政治圈主力。

因为,科甲是出身贫寒,没有地位的人唯一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了。你本身就是钟鸣鼎食之家,你天生就在官场中摸爬,闹什么科甲,而你这样出身的人去挣科甲,等于抢了别人的出路,争了别人的名额。你只要从小就开始结交这些人,然后世袭个职位官爵,就可以发挥所长做得比科甲之人还好了。而要做到这一步,必须要有自己的班底,贾母一直在为宝玉安插,也支持他吃喝玩乐,因为贵族的交情和等级就是在这些社交活动当中建立的。

最后我们看看探春。探春是大家闺秀,可惜她的基因不好,而她实际上也并不明白什么是贵族,成了雍正一类的办事皇帝,明明握着权,却把自己累死。探春更冤,探春是没握实权却把自己累伤了。但可以想得出,探春就是有实权了,也是个办差的主子,不是调度的主子。

所以贾母说了:你们小孩子家,哪里懂这里头的厉害。

原来,这红楼后院,贾母才是真聪明人,才是真的政治家啊!

满正荷,教师,现居甘肃定西。

猜你喜欢
探春王夫人晴雯
话《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
探春:可惜不是男儿身
大唐故王夫人墓出土墓志
最美探春是吐蕊
探春理事
试析《红楼梦》中王夫人的善与贤
探春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
M的快递
论《红楼梦》中病晴雯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