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014-08-01 09:37徐善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技巧课外阅读笔者

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畏难情绪,语文综合能力难以快速提升。要想突破这样的教学困境,必须从创新角度综合着力,让学生更加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快速提升。

一.制定读写训练计划,有机融入语文教学体系

读写训练属于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中重视对这方面的研究,将读写能力训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门制定了读写训练课题研究计划,向学校教导处、校长室提出书面申请,将其纳入学校整体课题研究之中,在学校的指导下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在学校的支持下,笔者对语文教学体系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读写训练活动有机穿插与渗透进去。首先,在每天下午活动课时间专门开辟出20分钟的读写指导时间,让教师进行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技巧指导。其次,每周的语文早读课的前10分钟都作为读写配套训练时间。另外,参与研究的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每周作文训练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训练量,以此配合读写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借助早读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训练,不仅对学生的发音提出了要求,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专门对口语训练进行了强化,每周提前向学生公布一组话题,供学生自己自主选择能够发挥的题目,在早读课的前10分钟进行一分钟口头小作文演讲活动,学生按照座位的顺序轮流走上讲台进行演讲。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与生活经历选择喜欢的话题上台讲述,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对于克服羞涩、怯场的心理还有积极的作用。这一活动实施以来,笔者发现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畏惧感降低了,不知不觉中还强化了作文教学的片段训练,写作中也有话说了。

三.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夯实学生文学底蕴

一直以来,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对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明显的影响,一方面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没有得到充分训练,另一方面也没有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写作的技巧与精华。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充分强化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从阅读量、阅读安排以及阅读技巧等方面综合着手,以大量阅读、精湛阅读、反思阅读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好语文奠定基础。在阅读量方面,笔者要求学生每学期阅读课外书籍不少于50万字,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方式增加自己的文学积累。在阅读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不能囫囵吞枣,要做到阅读有收获,将阅读中精美的内容摘记下来,以及做好文章的提纲撰写、读后感撰写,鼓励学生进行仿写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四.进行专题技巧指导,增强学生阅读写作本领

强化对学生的专题技巧指导是开展读写训练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活动的精华所在。笔者充分利用好每天下午的读写专题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侧重强化阅读技巧指导与写作指导两个方面。在阅读指导方面,对学生进行不同阅读方式选择、如何抓住作品重点、怎样提炼和学习文章写作技巧等方面,通过这样的阅读技巧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阅读成效。在写作指导方面,则通过片段练习、习作点评、下水文分析以及写作技巧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指导活动侧重于小的切入点,以片段练习为主,重点突破学生作文写作中的难点问题,逐步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如针对如何写作新颖的开头,如何进行有力的结尾,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如何突出人物特点等等,以这样分解逐步推进的方式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五.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发挥竞赛活动促进功能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善于整合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活动。笔者在读写专门训练中,结合课外活动资源调动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一方面,笔者在课后指导学生建立读写训练活动小组,将学生组织起来,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训练,提升读写能力。另一方面,笔者经常开展竞赛、展览活动,营造竞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组织作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获得满足感、成功的幸福等等。在这样的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积极地参与其中,语文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也能够得到弥补,更为重要的是适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徐善花,教师,现居江苏滨海。

猜你喜欢
技巧课外阅读笔者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老师,别走……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指正要有技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