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减低对肺癌手术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4-08-01 00:12成德生
当代医学 2014年33期
关键词:肺癌实验组发生率

成德生

肺功能减低对肺癌手术效果的影响分析

成德生

目的 研究肺功能减低对肺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肺癌患者,按其肺功能减低与否将其分成实验组(肺功能严重减低)和对照组(肺功能相对正常)(n=25),给予全部患者手术切除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2组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均未出现死亡报告病例。实验组的术前肺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癌患者肺功能减低与否,均可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癌患者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肺功能减低;肺癌手术;干预

肺癌患者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有报道指出[1],肺功能储备降低的患者行肺切除手术,其术后死亡风险较高,并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近年来,肺功能技术有所发展,癌症临床护理水平有所提高,肺叶切除术的临床适应证也有所增加。本研究为50例肺癌患者应用手术切除治疗,均获得了较佳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50例,按其肺功能降低与否将其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25)。肺功能减低标准[2]:(1)最大通气量(MVV)小于预计正常值的50%(MVV%);(2)FEV1%小于预计正常值的50%。实验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42~78岁,平均(60.0±8.6)岁,7例患者合并糖尿病,3例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10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例患者肾功能异常;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42~78岁,平均(60.0±7.8)岁,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例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6例患者肾功能异常,1例患者肾功能异常。比较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7~14 d,为实验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改善治疗,视患者实际情况行以下治疗措施:进行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定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为心功能异常者应用极化液滴注治疗。

全部病例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肺叶切除术,术中应注意保护余肺,避免肺受给压,避免长时间肺萎缩,实施呼吸机人工辅助呼吸,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病情稳定后,应取坐位拍背,定期减压颈部气管,刺激患者咳嗽、排痰;为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及咳嗽乏力者经环甲膜注入丁胺卡那霉素及生理盐水;为患者吸痰,时间15~30 s为宜,严格掌握呼吸机撤机指征,循序渐进的进行撤机工作。

1.3 疗效评定 统计2组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做好相关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比较 实验组平均FEV1%、MVV%、ppoFEV1%、ppoMVV%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功能较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比较(%)

2.2 2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组肺癌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无并发肺不张、心脏呼吸骤停、心率失常患者,实验组1例并发呼吸功能不全,对照组1例并发肺炎,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功能严重减低、肺功能相对正常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均未出现死亡报告病例,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关文献结果接近[3],提示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癌患者的有效方法,肺癌患者肺功能减低与否,均可接受手术治疗。

多数肺癌患者年龄较高,高龄患者内分泌器官机能减退,多伴有心肺系统退行性疾病及新陈代谢疾病,以上因素均可增加患者手术的危险性,此外,手术创伤、麻醉、术后疼痛等相关病理因素会给肺癌患者肺组织造成潜在损伤,因此,肺癌患者行肺切除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肺不张、肺炎、心跳呼吸骤停、心率失常、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并发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研究指出[4],肺癌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在4.8%~5.7%之间,本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果接近。

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良好的肺功能水平可降低手术风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新型药物的应用,为肺功能较低的肺癌患者进行内科治疗,可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度[5]。

为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从心肺功能、临床症状、年龄等多方面评估患者肺功能,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酌情延长辅助呼吸时间,保护肺功能。本研究中,肺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均应用了术前肺功能改善措施,结果显示,肺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均取得了与肺功能正常患者相同的手术结果,提示肺功能减低并不会增加患者手术的危险性,临床医生可给予严重肺功能减低患者手术机会。

综上所述,肺切除仍是治疗肺癌患者的有效方法,肺功能严重减低的患者仍可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

[1] 房福元.194例老年肺癌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相关因素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3.

[2] 朱金峰,阿迪力·萨来,张国庆,等.肺癌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1(1):48-50.

[3] 金洪永,赵德新,姜洪伟.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2(10):1456-1457,1467.

[4] 桑润生,牛光领.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2,6(2):1139-1140.

[5] 伍达枢,黄秀贤.48例高龄肺癌患者的围术期处理及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29(15):72-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10

江苏 226300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 (成德生)

猜你喜欢
肺癌实验组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