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2014-08-01 00:12倾芝娟
当代医学 2014年33期
关键词:泵入高血糖微量

倾芝娟

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倾芝娟

目的 观察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对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兰州石化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29例,随机分为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组和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进行对比实验。结果 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胰岛素总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脓毒症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等方面均低于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P<0.05)。结论 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持续泵入胰岛素,对应激性高血糖进行适当血糖控制的治疗方式,可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明显改善了急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应激性高血糖;静脉微量泵;胰岛素

在重症监护室,应激性高血糖在危重病患者普遍存在[1]。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高血糖,称之为应激性高血糖,无糖尿病史者入院后随机测定2次以上,其空腹血糖≥6.9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即可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2]。

应激性高血糖通常是由于强烈的应激反应而继发,会通过多种途径对机体造成损害,导致感染加重等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状态给予干预控制,避免严重感染及多脏器损伤甚至衰竭的出现,改善急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始终是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十分关注的临床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甘肃兰州石化总医院纳入研究病例共129例,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住兰州石化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且随机血糖或空腹血糖大于10 mmol/L的患者。男65例,女64例,年龄18~80岁。将129例患者在入住ICU后随机分为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组和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

1.2 方法 常规监测入住 ICU时随机指尖血糖、抽血化验入住ICU时血糖、血清Na+、K+、Ca2+、Cl-离子水平,指尖血糖动态监测1次/h。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组:血糖在10~13.9 mmol/L,静推胰岛素2 U,泵入速度设为2 U/h;血糖在14~16.5 mmol/L,静推胰岛素4 U,泵入速度设为2 U/h;血糖大于16.5 mmol/L,胰岛素静推4 U,泵入速度设为4 U/h。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血糖在10~13.9 mmol/L,皮下注射胰岛素4 U;血糖在14~16.5 mmol/L,皮下注射胰岛素6 U;血糖大于16.5 mmol/L,皮下注射胰岛8 U。2组在不同血糖范围时,每小时给予的胰岛素总量相同。目标血糖为8~10 mmol/L,所测血糖值连续2次达标,提示血糖稳定,血糖监测改为2 h/次。血糖达标达12 h,血糖监测改为4 h/次,血糖达标后复查血清Na+、K+、Ca2+、Cl-离子水平。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是否发生脓毒血症、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及是否死亡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在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胰岛素总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内感染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K+、Na+浓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Ca2+、Cl-浓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5)。

表2 2组患者在院内感染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的比较[n(%)]

表3 2组患者在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的比较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K+、Na+浓度变化比较(mmol/L)

组别 Ca2+浓度 P值 Cl-浓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P值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组 2.19±0.14 2.53±0.22 <0.05 104.48±4.02 104.50±3.98 >0.05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 2.17±0.12 2.16±0.11 >0.05 104.45±3.99 104.42±3.87 >0.05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对于ICU患者而言,应激性高血糖是非常普遍的。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应激性高血糖可损害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并成为独立因素影响危重症患者预后[3]。有研究表明,高血糖暴露的持续时间与存活率呈负相关,应激性高血糖可增加危重患者病死率及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发生率,预示着患者的病情恶化和预后不良[4]。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ACE/ADA)联合发表了对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的共识,建议血糖持续>10 mmol/L时,应启动胰岛素治疗;如果进行胰岛素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血糖应维持在7.8~10.0 mmol/L[5]。

本研究以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治疗应激性高血糖为治疗组,间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应激性高血糖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实验分析,旨在探讨普通胰岛素静脉微量泵泵入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微量泵是全电脑控制,应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小剂量胰岛素过程中,可随时根据血糖值及时调节输注速度,可保证胰岛素以均衡的浓度输入,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起效快,给药平稳,血糖波动幅度小,安全系数高[6]。研究结果也证明,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组较对照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平均胰岛素总用量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低。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治疗能够在相对平稳降糖的基础上较短时间内平稳控制血糖,减少反向调节激素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葡萄糖有氧氧化摄取及利用等,减少了危重症患者感染、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7]。研究结果证明,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MODS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由于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血糖达标时间,进而相对减少了危重患者的住院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某种程度减少了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上较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明显缩短。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应激性高血糖能够有效改善电解质紊乱。本研究结果显示,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组相对于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K+浓度降低及Ca2+浓度升高幅度更为明显。保持外源性胰岛素持续恒定给予,是保证血糖的稳步下降,维持最大效应的关键。因此,微量泵持续输注小剂量胰岛素在治疗应激状态高血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避免了高血糖的危害,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1] Dungan KM,Braithwaite SS,Preiser JC.Stress hyperglycaemia[J].Lancet,2009,373:1798-1807.

[2] McCown KC,Malhotra A,Bistrian BR,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J],Crit Care Clin,2001,17(1):107-124.

[3] 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0-342.

[4] 贺文成.应激性高血糖对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5] Moghissi ES,Korytkowski MT,DiNardo M,et al.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and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consensus statement on inpatient glycemic control[J].Diabetes Care,2009,32(6):1119-1131.

[6] 黄丽华.微量注射泵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9(2):622.

[7] 沈国文,徐绍莲.ICU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17(28):46-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17

甘肃 730060 甘肃兰州石化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倾芝娟)

倾芝娟 E-mail:178505843@qq.com

猜你喜欢
泵入高血糖微量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