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2014-08-01 00:12万玉海
当代医学 2014年33期
关键词:手外科供区手部

万玉海

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万玉海

目的 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湖南省耒阳市中铁五局二公司医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院部所收治的行手部外科手术的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以穿支皮瓣方式给予手部创面修复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后期手部皮瓣的成活情况、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患者对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的满意度。结果 30例患者穿支皮瓣手术后皮瓣均存活,存活率为100.00%(30/30)。术后供区与修复区愈合良好,手部功能基本正常。患者治疗前后手部功能情况对比,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有助于手部创面的及时修复,避免了因血管口径小而出现的变异问题,且皮瓣血供良好,对供区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再造质量好。

穿支皮瓣;手外科;创伤修复;效果

大量临床资料证实,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中的应用具有控制供区破坏损失,强化受区修复重建质量的优势,可作为手外科损伤性修复中的常规手术方案[1-2]。为探讨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耒阳市中铁五局二公司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30例手外科行穿支皮瓣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湖南省耒阳市中铁五局二公司医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院部所收治的行手部外科手术的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5.8±2.6)岁。手背部损伤11例,虎口部损伤8例,手掌侧损伤6例,手指损伤5例。

1.2 方法 18例患者给予穿支皮瓣带蒂转移手术方案,12例患者给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手术方案。手术前,常规绑扎止血带,对创面进行彻底清洗,清除炎性、变形组织。修复区游离血管,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根据患者手部创面性状以及大小特点,对供区皮瓣进行设计。供区皮瓣的设计原则为:略大于待修复创面损伤面积,切开皮瓣一侧,在深筋膜浅层游离皮瓣。切开皮瓣另一侧,手术镜视野下,以显微剪沿穿支血管走向进行分离,直至皮瓣完全游离。在确保血运可靠的情况下,以血管蒂切断(选择为带蒂转移手术方案的患者此步骤省略)。将供区皮瓣转移至修复区,对创缘与皮瓣进行固定,显微镜下做清创处理,常规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手部功能情况[3]:差,指患者手部关节无法自主活动,肤色苍白发绀,温度发凉,活动度为健侧30%以内,伸屈功能有明显障碍;良,指患者手部关节可自主活动,伴随疼痛,色泽稍差,温度正常,活动度为健侧30%~70%,伸屈功能有一定障碍;优,指患者手部关节可自主活动,肤色正常,温度正常,活动度为健侧70%以上,伸屈功能无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患者穿支皮瓣手术后皮瓣均存活,存活率为100.00%(30/30)。术后供区与修复区愈合良好,手部功能基本正常。患者治疗前后手部功能情况对比,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行手部外科手术患者治疗前后手部功能情况比较(n)

3 讨论

采取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手术方案下,所穿支皮瓣大多表现为手部肌皮穿支皮瓣[4],对应的血管直径在1.0 mm以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高[5]。以上两种穿支皮瓣手术方案所适用于的修复部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胸背部动脉;股前外侧区域;阔筋膜部位;上臂内侧部位。本组30例行穿支皮瓣手术干预的患者当中,穿支皮瓣手术后的成活例数为30例,所占比例为100.00%。此项数据充分证实,在对手部创面进行修复的过程当中,穿支皮瓣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同时,只要能够在手术前验证患者创面部位留有深筋膜血管,即便创面肌肉组织载体大部分已经去除[6],皮瓣仍然具有较高存活率。

相比传统意义上的移植手术而言,虽然能够对手部创伤面进行有效的修复,但对于移植供区皮肤组织却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7-8]。一般来说,给予传统移植手术下,术后供区往往会出现外形上的改变,不满足患者对于手部美观的要求。而针对本文干预的穿支皮瓣手术而言,除此种手术方案在皮瓣存活率方面具有优势以外,由于供应区与修复区之间的皮肤组织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从而能够在术后短时间内得到手部功能的恢复[9]。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针对30例行穿支皮瓣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过程当中,创面修复区手部功能的满意度高,达到了96.67%(29/30)。与此同时,供区组织也没有受到功能方面的影响,12例患者可见瘢痕,但瘢痕较小,呈线状,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无明显影响。

在本次回顾性分析的过程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第一,穿支皮瓣手术方案对手部外科手术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优势体现在:(1)对创面修复不需要进行肌肉切取,不会对供区组织正常运动功能产生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本组30例患者无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手术过程当中,由于皮瓣较薄,且不需要对深筋膜进行切取,对于手部创面修复而言有良好的适应性优势;(3)皮瓣的设计更具顺应性优势,能够根据所修复创面区域的实际需求,对皮下脂肪组织进行合理的选择。第二,在行穿支皮瓣手术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由于穿支血管在口径以及部位上存在变异的可能性,为对穿支皮瓣的部位进行准确定位,需要术前进行及时的超声多普勒探测。

综上所述,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有助于手部创面的及时修复,避免了因血管口径小而出现的变异问题,且皮瓣血供良好,对供区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再造质量好。

[1] 曾赛华,孙绍裘,周昭辉,等.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1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4):63-64.

[2] 唐举玉,李康华,廖前德,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08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33(3):186-189,后插1.

[3] 潘生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3):130.

[4] 徐家钦,潘云川,梅劲,等.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4):279-281,后插3.

[5] 王欣,潘佳栋,胡皓良,等.分叶型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4):327-330.

[6] 冯云,李文婷,王乃利,等.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1):81-84,后插6.

[7] 冯本英,胡稷杰.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穿支皮瓣移植治疗足踝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广东医学,2013,34(17):2750-2752.

[8] 王珏,田涛,冯少清,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4):317-321.

[9] 范新宇,徐永清,徐龙江,等.高频彩超结合超声造影技术在穿支皮瓣术前设计及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4): 322-326.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18

湖南 421800 湖南省耒阳市中铁五局二公司医院 (万玉海)

猜你喜欢
手外科供区手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一种手外科充气式垫手架的设计
游离前臂皮瓣术区闭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手外科新人职医师的专科渐进式导师制带教模式探讨
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术后供区并发症及功能评价的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处理的研究进展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中心(衡阳市手外科中心)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