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4-08-01 00:12郭学林
当代医学 2014年33期
关键词:针对性阻塞性效果

郭学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郭学林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湖南省常德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效果,在用药依从性、呼吸训练及长期家庭氧疗方面等自我管理能力以及PSQI、SDS及SAS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COP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针对性护理;COPD;睡眠质量;SDS;SAS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1]。近年来,COPD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同时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早期预防,尽早诊断和治疗,不仅可以控制临床症状,还能有效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2]。为此2012年3月~2013年11月湖南省常德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收治的36例COPD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湖南省常德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2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5.3±10.2)岁,病程6个月~15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n=36),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出院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1)认知干预:向患者讲解COPD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用药知识、氧疗知识等;告知患者所服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2)心理干预:COPD病程较长,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所需信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采用适当的方式安慰、鼓励患者,使其感到温暖,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患者将心态调整至良好状态。(3)生活干预:指导患者适当饮水,保持呼吸道粘膜湿润,稀释痰液;咳嗽时,应取坐位,头略前倾,增加咳痰的有效性;缓慢进食,低盐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避免主动和被动吸烟。(4)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缩唇和腹式呼吸时避免快速浅表呼吸,以增加肺泡通气量和气道压力,改善气体分布,呼吸速度为7~8次/min, 2~3次/d,每次训练10~15 min[3]。(5)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应选在餐前进行,防止发生呕吐;定时清除口腔、鼻腔及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1.3 观察指标 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分数范围0~21分,>7分说明睡眠质量差,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共计20项,分数范围0~100分,分值越低表明状态越好。观察指标还包括临床症状控制效果,用药依从性、呼吸训练及长期家庭氧疗等自我管理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结果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效果比较

2.2 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用药依从性、呼吸训练及长期家庭氧疗方面等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2.3 2组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PSQI、SDS及SAS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发病期间常伴随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4]。COPD的发病原因与老龄化、吸烟、空气污染有很大关系,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喘息,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将逐渐演变成肺心病、全身各脏器、系统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5]。

表3 2组患者生存质量及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目前COPD患者的治疗方式尚未得到相关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临床工作较为单一,仅以检查及用药作为主要护理内容,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患者出院后也没有相应的指导和督促。这就导致了此类疾病长期反复发作,甚至累及肺部使其功能逐渐下降,导致长期卧床,丧失劳动能力,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6]。COPD患者由于肺部疾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往往会存在沉重的精神心理负担,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心理[7]。有文献报道,COPD患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高达50%。心理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8]。

COPD患者睡眠障碍较为明显,环境温度、湿度、噪音、夜间睡眠缺氧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本院对COPD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呼吸训练,有效改善患者夜间低氧状态,同时也可改变患者不良的睡眠方式,提高其生存质量。

加强对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COPD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健康行为的认知程度,鼓励患者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摒弃不健康的行为,从而采纳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最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9]。通过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减轻家属及陪护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树立早日康复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COP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1] 王岚,刘素彦,沈悦好,等.连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22-25.

[2] 李淑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针对性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2,33(33):73-77.

[3] 贺晓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62-64.

[4] 张海燕.综合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02-1805.

[5] 宋秋香,周旭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56-657.

[6] 贾巧,王媛媛.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2):202-204.

[7] 张兰芳,褚春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针对性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7):1099.

[8] 沈英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针对性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7):1921-1922.

[9] 黄春兰,朱辉群,黎小惠.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J].当代医学,2013,19(36):909-9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73

湖南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郭学林)

猜你喜欢
针对性阻塞性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