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4-08-01 00:12邱丹丹
当代医学 2014年33期
关键词:胸外科缝隙满意度

邱丹丹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邱丹丹

目的 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至江西省胸科医院住院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80)。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入病房时间分别为(38.8±5.2)、(168.7±25.1)、(15.4±2.5)min,对照组分别为(46.3±6.8)、(201.5±34.0)、(22.1±3.0)min,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51例、良29例;对照组优31例、良45例、差4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全程无缝隙;护理;胸外科

胸外科手术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患者心理负担大,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对患者术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中常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全程无缝隙护理[1]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接受搭配一个紧密衔接、一体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为了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本研究观察了8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胸科医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住院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80)。观察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2.3±12.8)岁;其中肺癌24例,肺大泡14例,气胸12例,食管癌12例,纵隔疾病11例,其他胸部疾病7例;教育程度大专以上20例,高中32例,初中及以下28例。对照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4.5±11.2)岁;其中肺癌25例,肺大泡15例,气胸14例,食管癌11例,纵膈纵隔疾病12例,其他胸部疾病3例;教育程度大专以上21例,高中30例,初中及以下29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原因、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本研究表示支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通过向其介绍主刀医生、手术治疗效果、成功案例等消除患者术前焦虑、紧张恐惧的负面情绪。告知其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耐心、详细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加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完善术前相关常规检查,积极处理患者合并疾病,提高患者耐受手术的能力。术前清点器械,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工作。

1.2.2 术中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手术流程,护理步骤以及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术中注意患者的体位,在保证手术视野的前提下尽量采取舒适的体位,协助术者完成手术准备工作,建立静脉通路。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要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器械护士术中集中精力,快速准确的协助术者手术。

1.2.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后,及时为患者穿好病号服,减少患者的暴露,避免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班工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取合适的体位,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避免患者术后出现腰背酸痛等不适。告知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术后预期情况等,详细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的疑虑。

1.2.4 全程无缝隙护理观念 贯彻“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宗旨,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合患者的一体化的护理方案,消除护理服务的缝隙,使护理服务贯彻于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改变以往整体护理概念大多停留在口头以及表面工作的情况[2]。通过护理人员的无缝隙护理,使患者护理工作从入院至康复出院成为一个整体的、一体化的过程,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入病房时间。采用调查表的形式调查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入病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min)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51例、良29例;对照组优31例、良45例、差4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住院手术患者,尤其是胸外科手术住院患者心理上往往会存在强烈的不安情绪。手术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又是一种创伤性应激,可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有研究指出[3],高度焦虑的情绪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免疫功能抑制。通过积极护理干预消除患者的这些不良情绪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全程无缝隙护理最先由美国佛罗里达州胡地医疗中心提出,1996年进入我国一些医院,是一种的全新的护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旨在消除护理服务中的缝隙,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4-8]。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入病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1] 谭爱娥.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340-341.

[2] 汪桂琴.手术患者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J].中国实用医刊,2008,35(18):74.

[3] 苏延利,李华.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7):2063-2064.

[4] 王辉,吴爵.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919-1921.

[5] 陈燕妃.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外科的实践与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3,27(9)785-786.

[6] 王春香.妇科病房的无缝隙护理管理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7(23):2934-2936.

[7] 王欲晓,陈焰烈,方丹.妇科病房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2,7(2):530-531.

[8] 刘真莉,余英毅,王云燕,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全科护理,2012,8(7 B):17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76

江西 330006 江西省胸科医院胸外科 (邱丹丹)

猜你喜欢
胸外科缝隙满意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雨的缝隙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从文本的缝隙挖掘弦外之音